话说在贞观十二年,也就是公元638年的时候,大唐有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离世了,他就是秦琼。秦琼可是有着诸多显赫的身份呐,他被封为上柱国,还获封翼国公,并且担任着左武卫大将军这样重要的军职呢。可惜的是,就在这一年,秦琼与世长辞了。唐太宗李世民对秦琼的功绩那是十分看重且铭记于心的,为了彰显秦琼一生所立下的那些非凡战功,李世民特意下了一道命令,让人在秦琼的墓前立起石人石马呢,以此来纪念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
话说秦琼离世的时候,其封爵乃是翼国公呢。不过呢,到了第二年,在进行封爵全面调整之际,这翼国公就被改成了胡国公。您知道为啥李世民要做这样的改动吗?其实就是为了把他父皇李渊留下的一些痕迹给消除掉。像秦琼的翼国公、程咬金的宿国公、李勣(也就是徐世勣)的莱国公与曹国公,还有李靖的代国公,这些封爵可都是李渊给封的呢。然后呢,到了贞观十三年,刚好就是秦琼去世后的第二年,这时候前面提到的秦琼、程咬金、李勣、李靖四人的封爵就都发生了变化,分别变成了胡国公、卢国公、英国公、卫国公啦。
话说在秦琼去世后的第二年,出现了公爵全面改封这样的情况。而在秦琼离世的前一年呢,李世民可是专门下达了一道圣旨哦。这道圣旨里明确规定了陵寝的形制要求,那就是只有满足特定条件的人,才有资格在墓前立石人石马呢。具体是啥条件呢?必须是姓李的,而且还得是立过大功的李家亲王或者郡王才行,这“姓李”和“大功”两个条件那可是缺一不可的哦。
新制度颁布才仅仅一年的时间,唐天子李世民就针对秦琼做出了改变原有规矩的举动呢,这里面可着实是暗藏着不少玄机的哦。您瞧啊,卫国公李靖是在贞观二十三年的时候离世的,他的墓前并没有设置石人石马这些东西;还有呢,贞观十四年的时候,位列凌烟阁第二功臣的河间王李孝恭也去世了,他的墓前同样是看不到石人石马的身影;再说说贞观十六年,褒国公段志玄去世之后,其墓前照样不存在石人石马。
大家知道吗,有这么几位凌烟阁功臣武将,他们在李世民之前就已经离世了。这里面呢,有的人是国公,还有的是宗室郡王的身份呢。可奇怪的是,他们的墓前居然都看不到石人石马这些东西哦。而且哦,像其他的凌烟阁功臣,比如说蒋国公屈突通,他是在贞观二年的时候去世的,还有勋国公殷开山,他在武德五年就已经薨逝了,他们墓前的情况,那就更不用提了,肯定也是没有石人石马的啦。
在李世民在位的那段时期,有这么一件事儿挺值得一说的。那就是在陵墓制度方面,他唯独对秦琼给予了破例的优厚待遇呢。这情况不禁让人联想到了卫青和霍去病。您瞧啊,要是把《汉书》里关于卫青、霍去病的记载,和《旧唐书》里的相关内容糅合在一块儿,居然一点儿都不觉得别扭、不协调呢。就好比《汉书》里记载着卫青的陵墓是造得像卢山的样子,霍去病的陵墓则是造得像祁连山那样,而李世民呢,也特地吩咐相关的部门,在秦琼的墓地里头立起石头雕刻的人马,为的就是表彰秦琼在战场上立下的赫赫战功呢。
秦琼所立下的功劳,那显然是没办法和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的。卫青、霍去病那在历史上可是战功赫赫,威名远扬呢。然而呢,有意思的是,秦琼却能享受到像李勣、李靖这样同样厉害的人物都享受不到的待遇哦。这里边啊,其实是存在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缘由或者说是讲究的呢。
据史书记载来评判的话,秦琼所立下的战功相较于李靖、李勣而言,似乎是要稍逊一筹的。就拿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名来说吧,秦琼在这当中的位次,确实是比不上其他那二十三个人的。然而呢,就是这个排在“末尾”的秦琼,却有着极为特殊的情况,那就是他的墓葬规格在这些功臣当中是最高的。要是后世的君王去凭吊李世民的昭陵,就会留意到,在那众多的陪葬群墓里面,最为显眼、最能吸引人目光的,当属秦琼墓前的那一群石人石马了。不明就里的人乍一看,说不定还会误以为秦琼是李世民最为倚重的第一功臣呢。
当我们去翻看《旧唐书》以及《新唐书》的时候就能够留意到这样一个情况,那些去世比较早的“老臣”还有“老将”,通常他们最终是陪葬在献陵的,而不是李世民的昭陵哦。不过呢,也有例外的情况啦,像曾经和秦琼一块儿跟随裴仁基投身到瓦岗军当中的彭城县公刘德威,还有之前咱们也提到过的河间王李孝恭,这两位在去世之后,却是被安排陪葬在了昭陵呢。
秦琼曾经在瓦岗军待过,后来还和一些人一同在凌烟阁留下了画像呢。你看啊,秦琼有好几位战友都已经去陪伴李渊了。可这李世民呢,却特意安排秦琼先到自己的空陵那儿去坐镇哦。要知道,古代帝王一般都是刚继位就开始修建陵寝啦,李世民做出这样的安排,要是说他不器重秦琼,恐怕各位读者朋友都不会相信这回事儿呢。
话说李世民对待辞世后的秦琼,那可是给了特殊待遇的。不过呢,从贞观元年一直到贞观十二年这段时间,这君臣二人在朝堂之上,就好像彼此都把对方给忘了似的。您瞧,秦琼呢,就这么一“病”不起了,可李世民这边呢,对秦琼的病情那是不闻不问,就好像没这回事儿一样。而且,还把秦琼原本的食邑从三千户一下子就削减到了七百户呢,这削减的幅度可真不小啊。还有哦,甚至很有可能李世民还把秦琼那威震天下的大铁枪给没收了呢。这大铁枪可不简单,据当时担任集贤院学士兼知史官、右补阙的刘餗所记载的情况来看,秦琼的这杆大铁枪那可是一直被唐朝历代皇帝当做镇国之宝一样对待的呢。每逢遇到重大的节庆日子,又或者是有外国使团前来朝贡的时候,就会把这大铁枪给抬出来,专门展览给大家看一番,足见这大铁枪的珍贵程度,可最后却落得这么个情况,也真是让人感慨呢。
李世民向来是把秦琼当作杀手锏一般厉害的存在,同时也将其视为一块极具分量的金字招牌。可让人觉得有些不妥的是,他居然还削减了秦琼以及程咬金的食邑呢,这么做确实显得不那么地道啦。
李世民登基之后,有件事是有史料明确记载的,那就是他把李渊曾经钦封的国公的食邑全都给降了下来。在《唐六典·卷二·尚书吏部》里面就写得清清楚楚呢。在李渊当政时期啊,那些开国公的品级是从一品,这个品级可是和郡王是平级的哦,就好比秦琼见到李孝恭的话,两人是可以互相致以敬礼的。而且啊,当时开国公的食邑能够达到三千户之多呢。
李世民乃是二代皇帝,在他进行封国公之时啊,有这么个情况。他所封的这些国公,大部分都并非是那种跟着打天下、立下开国之功的“开国公”哦。而且呢,被封为国公的人数还相当多,这就出现问题啦,就好比肉就那么多,狼却不少,呈现出一种狼多肉少的困境呢。那怎么办呢?没办法,只好想了个法子,搞出个叫“食实封”的玩意儿来应对这种局面。结果呢,像秦琼、程咬金这样实打实的开国公可就吃了大亏啦,原本应得的食邑啊,就这么平白无故地少了二千三百户呢,也只能是有苦说不出,吃了个哑巴亏。
您瞧啊,秦琼活着的时候呢,那可是被闲置起来了,而且食邑还遭到了削减呢。可等他去世之后呢,却又受到了极为隆重的纪念。李世民对待秦琼的这种态度,这矛盾和反差实在是太大啦。咱们不妨设身处地地站在这对君臣的角度去想一想,您就会发现,他们俩可都是极为聪明的人呐。想想看呐,与其在朝堂之上彼此猜忌、互相防范,那多累,还不如就干脆相忘于江湖呢。您呢,就安安稳稳地当您的贞观天子,掌管着天下大事;我呢,就舒舒服服地当我的逍遥国公,过着自在的日子,咱谁也不干扰谁。我呢就装病,您呢就大方地给我批假,俸禄该发就发着,补贴也照给不误,不过这送医送药的事儿,那就免了吧,这样彼此都省心,多好。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啊,要是秦琼依然还能在那疆场上纵横驰骋、奋勇杀敌的话,对于李世民而言,那心情恐怕是相当复杂的,真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呢。为啥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啊,只要有秦琼在那战场上,那可就完全不用惧怕敌军里那些特别勇猛的将领以及精锐的士兵啦,秦琼的本事那可大着呢,他绝对能在对阵敌军的时候发挥巨大的作用,镇得住场子。可话又说回来,这里面就存在一个让李世民不得不担心的问题啦。大家都知道,在那个时候,兵权可是相当重要的。要是秦琼掌握了兵权,万一他起了别的心思,比如说跑到大安宫去把李渊给放出来,那这事儿可就麻烦大啦,局面可就不好控制喽,所以李世民面对这种假设的情况,心里才会是那种又喜又忧的感觉。
当李世民见到秦琼的时候,心里那可真是各种滋味都涌上心头啦,就好比打翻了五味瓶一般,七上八下的。为啥会这样呢?你想啊,秦琼那可是个厉害角色,可这时候呢,对李世民来说,用他吧,好像又有着诸多不便之处;杀他吧,那更是不行,毕竟秦琼的能耐和影响力摆在那儿呢。所以,没办法,李世民心里或许就只能无奈地想着:唉,看来只能和秦琼相约等来世再一起并肩作战啦。
大家都知道,秦琼和尉迟敬德并列为左右门神。这其实就足以表明在贞观年间的时候呢,秦琼那可还是精气神十足的状态哦。当时李世民老是被惊悸噩梦所困扰,可只要身边有秦琼本人在,或者哪怕是摆放着秦琼的画像呢,李世民就能踏踏实实地睡个好觉啦。
大家都知道,江湖之中向来是充满了各种险恶状况的,而朝堂之上呢,那更是水特别深,各种关系、利益纠葛复杂得很呢。就说李世民和秦琼之间吧,那关系可真是挺微妙的。李世民对秦琼,有着多种复杂的情感。一方面呢,他对秦琼是极为尊敬的,毕竟秦琼那可是一员猛将,在很多战役当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可另一方面呢,李世民心里又有着猜疑,毕竟身处那样的环境,难免会多些心眼儿。而且,有时候李世民对秦琼也会感到失望,可能是秦琼在某些关键事情上的表现没有达到他的预期吧。但同时呢,又会觉得安心,这大概是因为秦琼的能力摆在那儿,有他在,总归是一种威慑力。就拿秦琼墓前的那些石人石马来说吧,它们其实就像是李世民和秦琼之间的一个特殊约定一样呢。怎么回事儿呢?大家都晓得玄武门之变吧,在那次重大事件当中,秦琼的表现可以说是比较消极的。后来呢,李世民受禅登基了,这可是大事儿,可秦琼却称病不出。不过呢,李世民心里还是记着秦琼的那些功劳的哦。他记得秦琼曾经在美良川跟着一起出征作战,在那场战役当中,秦琼可是大破尉迟敬德,而且在众多将领当中,秦琼的功劳那是最为居多的呢。还有啊,在介休去攻打宋金刚的时候,秦琼也参与其中并且立下功劳。再后来去讨伐王世充的时候,秦琼每次都是冲在最前面当先锋的,那可真是勇猛无比。还有一次呢,是要在武牢这个地方抵御窦建德,当时,就是秦琼带着几十名精锐的骑兵,率先冲入了敌军的阵营当中,那气势,相当震撼呐。再有就是刘黑闼把李世民这边的好多将帅都给击败了,在那样的危急时刻,又是秦琼在列人县狠狠地把刘黑闼打得落花流水,可算是为李世民挽回了不少颜面呢。所以说,李世民和秦琼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复杂又有着诸多故事。
秦琼可是一位被来护儿评价为“志节完整”的猛将,就他这样的人物,李世民那肯定是极为器重的。不过呢,玄武门这件事就像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一直横亘在这新上位的君主李世民和秦琼这员大将之间。要知道,李渊早就已经给秦琼册封了极为尊贵的勋位,那可是顶级的上柱国,还有异姓爵位当中也是顶级的开国公呢。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秦琼参加了玄武门之变,他又怎么能狠下心来对李渊的两个亲儿子以及十个亲孙子下得去狠手呢?而且,要是秦琼在玄武门之变里再立下大功的话,李世民都得发愁了,到时候拿什么样的勋位、爵位去封赏他,毕竟之前给的就已经到顶了呢。
经过一番思索之后啊,李世民和秦琼这两人的想法居然奇妙地达成了一致。他们心里都琢磨着:咱俩在这一辈子当中的合作,到这儿可就画上句号啦。这辈子已经这样了,不过好在还有来世可以期待。那就让这些栩栩如生的石人石马陪着秦琼吧,也好在另一个时空里头,继续为李世民奋勇当先、冲锋陷阵呐!
大家可以这样来想一想,如此一来呢,各位读者想必就能明白秦琼墓前摆放的那些石人石马所蕴含的意味啦。这其中,既有李世民内心深处的那份失望之情,同时呢,也饱含着他对秦琼的敬重之意呢。而且,这其实还象征着他们二人之间的一个约定哦,这个约定就是:真希望在来生的时候,不要再出现像玄武门那样的事情啦。
我们都知道,说李世民给予秦琼特殊待遇背后蕴含着复杂感情,这其实只是笔者的一种猜测罢了。那些熟读《旧唐书》《新唐书》以及《资治通鉴》的读者朋友们,对于李世民和秦琼这一对颇为特殊的君臣关系,想必是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更为精妙的解读的。在这里呢,就有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哦。您不妨想一想,秦琼到底有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还有哦,秦琼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可是一病就病了十二年呢,那这病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另外,如果秦琼继续为李世民出去征战沙场,那他所立下的功勋以及能够获得的官爵,有没有可能超过李勣、李靖、尉迟敬德、程咬金这些人呢?这些问题,还真挺值得琢磨琢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