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区融媒体中心 屯溪融媒


2023年10月11日,屯溪区委史志部门在山东省威海市受赠了一件特殊的红色革命文物——一盏瓷质茶壶。茶壶的主人为首任中共屯溪市委书记王知行,系由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时任中共江西省景德镇市委书记朱农相赠。这盏茶壶,由王知行后人王极洲无偿赠送,茶壶的背后蕴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往事。
王知行南下进驻屯溪
茶壶主人王知行,又名王俊生,化名齐东川,河北省唐县人,1916年6月生于富裕农民家庭。青年时期,王知行就积极投身革命。1931年考入保定省立第二师范读书,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王知行分别担任唐县抗日武装自卫会青年部长、唐县城关区委书记、望都县委书记、易县县委书记、满城县委书记、察南地委副书记、军分区副政委。

王知行
1949年初,我国北方地区基本都已解放,中国共产党为解放全中国,渡过长江去,统一全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解放了南方各地。因长江以南长期都是国民党的统治区,所以新政权的干部十分匮乏。就在这特殊时期,中国共产党及时从军队和北方的解放区挑选出一大批优秀干部充实到南方,巩固胜利果实,为建立新中国做准备。
在这个大背景下,由察南军分区副政委王知行带队以察哈尔省贸易公司在浙江从事地下贸易机构人员为主(后隶属南下六支队领导),通过海路到杭州湾,经淳安八都源头闻家村(皖浙交通站)到达屯溪。1949年5月上旬,中共皖南区党委在屯溪成立,下辖芜湖、宣城、池州、徽州4个地委及屯溪市委,统一领导长江以南安徽境内各地党的工作。
5月12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屯溪市警备司令部改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区屯溪市警备司令部”,王知行任政委。5月13日,中共屯溪市委员会成立,王知行任书记。7月17日,屯溪市划归徽州专区领导。同月,徽州军分区(1956年并入芜湖军分区)、中共徽州地委由歙县迁来屯溪。同月,屯溪市军管会(1949年4月30日成立)再次改组,王知行任主任、徽州地委书记,同时撤销市警备司令部。王知行后调任芜湖市委书记、蚌埠市委书记等职。
南下接管政权,对南下干部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王知行等一批南下干部与屯溪人民并肩战斗,同甘共苦,忘我工作,为屯溪的接管建政、清匪反霸、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朱农向王知行赠送茶壶
说起朱农,在皖赣均有不少故事传世。

朱农
朱农(1917.09—2012.11),安徽铜陵人,1939年1月参加新四军第三支队救亡训练班学习,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铜陵敌后中心区委书记,铜陵县委副书记,铜陵敌后县委书记等职务。1948年9月任中共皖赣工委委员、12月任江西省上(饶)开(化)德(兴)玉(山)工委书记、政委兼行政办事处主任。1949年5月起,历任江西省上饶专署专员兼地委委员、景德镇市委书记兼市军管会副主任,后兼景德镇市市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景德镇市委书记、芜湖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徽州地委副书记兼副主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等职。曾转战于皖南沿江和赣东北地区,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共十多年艰难困苦、惊心动魄的战斗岁月。
屯溪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一度是安徽省政治中心。而朱农曾转战沿江及赣东北地区。地缘的相邻,加上与南下干部工作的共同目标,朱农和王知行有着多方面联系。1949年5月2日德兴县城解放时,朱农任德兴县军管会主任,恰巧王知行此时接任屯溪市委书记,作为地方干部与南下干部之间的工作交流因此而结缘。
此外,根据河北省军区1948年底派人到皖南了解情况,由于国民党的围剿,我党主力部队撤退到江西,留在皖南的武装力量相对薄弱,没有形成比较规范的政权和部队,基本处于武装工作队和游击队的情况。皖南解放后,皖南在江西、浙江部队返回,南下干部对皖南地委领导的部队有了新的认识。皖南军区成立后,原在新四军任职的一批同志对部队干部的安排反映很大,王知行在徽州工作时,启用了一批皖南的干部,朱农的一批部下都安排得不错,加上他平易近人受到尊重。朱农到景德镇市任职后,了解到上述情况,1951年春节回铜陵老家,特地带了一些特产瓷器,拜访调任芜湖市委书记的王知行,感谢他对战友的关心。
朱农赠予王知行的这盏茶壶,壶高16.5cm,壶嘴到壶把手之间宽度为24cm,壶底直径约9.7cm。茶壶盖上刻有“为人民服务”字样。既可让人感受到他们的为民情怀,又能让人更好理解共产党人的执政宗旨和初心使命,表达了朱农与战友共勉的情感。
王知行在后来的多次搬家过程中,一直小心保管着这盏茶壶,至今茶壶的主体部分仍保存完好,可见其对此茶壶的珍视。
历史总是有某种契合,继王知行任芜湖市委书记后,朱农也先后担任了芜湖市、芜湖地委、徽州地委书记或副书记,这更加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情感和友谊。
长孙无偿捐赠爷爷的革命文物
2023年9月,王知行的长孙王极洲,专程从北京赴屯溪参观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瞻仰其祖父屯溪工作记录的图片。当了解到屯溪区委党史部门十分重视红色文物保护工作,对王知行的情况如数家珍,王极洲当场决定将其爷爷遗世的珍贵红色革命文物——瓷质茶壶,无偿捐赠给屯溪区。据王极洲讲述,其爷爷过世后,爷爷的5个子女分别继承到爷爷生前留下来的遗物,而他的父亲王红旗则选择了这一盏瓷质茶壶作为唯一的念想珍藏着。父亲于2018年去世,将该瓷质茶壶又传给了王极洲。可想而知,对于王极洲来说,这盏瓷质茶壶是何等珍贵,既是传家宝,又是祖辈留下的精神财富,意义非凡。
作为长孙,王极洲从小跟着王知行夫妻身边长大,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耳濡目染。在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孩子的就是身教胜于言传,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如真诚善良、热爱生命、热心奉献、百折不挠的情感和意志等。正是在这种优良家风的影响下,王极洲传承大爱无疆,将这盏茶壶无偿捐赠给屯溪区,让我们更多的人能有机会见到这样珍稀的革命文物。
该红色革命文物先后辗转景德镇、屯溪、蚌埠、芜湖、上海、北京、威海,跨越72年,于2023年10月正式回归屯溪,现收藏于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中,后期将进行展出。
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王极洲在捐赠过程中,希望能够深入挖掘这盏瓷质茶壶背后的故事,将这段红色革命友情传承下来。随后,在屯溪区委史志部门的牵线搭桥下,王极洲联系到了朱农的长孙朱小虎,两人因共同心存对祖辈们的敬仰之情,相约着在北京见面。王极洲觉得按照中国传统礼仪,他作为茶壶的继承者,应该要回赠给朱农爷爷后人一件礼物,以示对朱农爷爷的感激之情,于是,王极洲特地精心准备了一件古代虎首金工作品等礼物,现场赠给朱小虎,希望将祖辈的革命友谊继续下去。
自朱农同志向王知行同志赠送茶壶开始至今,已过去了70多年。这盏茶壶以其质朴的面貌默默诉说着那个时代朱农同志、王知行同志的红色往事,凝结着光辉历史、优良传统和精神品质,蕴含着可贵的奋斗精神和珍贵的历史价值。
作者:汪华红 徐修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