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神秘剑客,39岁战死,朱元璋捧着他4岁儿子:这孩子我养了

博史通今 2023-09-24 08:48:12

公元1361年(元至正二十一年)二月,一位衣衫褴褛的女子来到位于南京的朱元璋帅府门口,她怀里抱着个4岁的孩子,焦急地等着。

不一会,朱元璋从大门内飞奔而出,他问了女子几句话,然后抱着年仅4岁的男婴,含泪说:“此乃将种也!”

朱元璋此时还不是皇帝,他怀里抱着的这个4岁男婴,名叫花炜,乃是烈士之后。花炜的父亲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花云。

花云乃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在元朝末年,他是一位神秘的剑客,更是一位能与常遇春比肩的“黑大汉”。只可惜,他一共为朱元璋效力7年,39岁英年早逝,未能活到大明朝的建立。尽管如此,他仍是一位可歌可泣的义士。

本文,笔者将通过史料的记载,来为大家展示明朝“东丘郡侯”花云的风采。文章第三节末段以及第四节,会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笔者读这段史料时,曾几度流涕,强烈建议大家认真阅读。

一、来了个黑剑客

在讲花云之前,笔者先介绍一下历史背景:公元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等人以“反元复宋”为口号,发动红巾军起义,中原百姓苦元朝久矣,纷纷揭竿响应。

第二年,朱元璋来到濠州参加红巾军。当时,濠州义军山头林立,朱元璋所在的红巾军元帅名叫郭子兴。朱元璋勇猛果敢,之前在寺庙里又认识几个字,郭子兴很喜欢,便将朱元璋视为亲信。后来,郭子兴将义女马氏嫁给朱元璋,朱元璋成了郭子兴的半个儿子。

第二年,元朝派兵清剿濠州的红巾军,郭子兴损失惨重,急需补充兵源。到了五月,元朝退兵之后,郭子兴忙派朱元璋到濠州各地去募兵。

朱元璋一共募集了七百多人,也就从这时开始,朱元璋真正有了自己的“嫡系”势力,包括名将徐达,也包括本文的主角花云,都是这一时期加入到朱元璋麾下的。

根据《明太祖实录·卷八》记载:

(花)云,怀远人,少孤,随母嫁张氏,体长大,面铁色,骁勇绝人。

花云是南直隶凤阳怀远人(今属安徽蚌埠市),他年幼时便失去父亲,跟随母亲改嫁到姓张的人家。花云长大后,面黑如铁,骁勇过人。

朱元璋第一次遇见花云的时候,还颇具画面感。当时,朱元璋正在募兵,很多人都来询问。一位脸色黝黑的大汉,从人群中挤了进来,问:“你就是朱元璋?”

此人声音洪亮,再加上他面黑如锅底,腰间还悬挂一柄四尺长剑,威严十足,感觉不像是来询问,更像是来寻仇?

朱元璋一看,来了一位黑脸剑客,便说:“我就是朱元璋!”

来人突然笑起来(不知道有没有露出大白牙):“听闻你很有豪气,我如今来投奔于你!”

这个黑大汉,就是花云。花云不仅长相魁梧,而且剑术一流,朱元璋当然喜不自胜,他把花云引入军中,直接破格任命他为俾将。

1353年末,由于朱元璋在濠州红巾军中的迅猛崛起,引起了郭子兴之子郭天叙和妻弟张天祐的不满,他们怕朱元璋威胁到自己的位置,因此百般在郭子兴面前诋毁朱元璋,朱元璋被郭子兴几次为难,甚至差点被杀。

朱元璋不愿与郭子兴翻脸,于是决定离开郭子兴,到南边的定远寻找新的落脚点。在史学上,称之为“南略定远”。

《明史纪事本末》云:

以七百人属他将,而独与徐达、汤和、花云……周德兴等二十四人,南略定远。

朱元璋麾下原本有700多位兵将,为了让郭子兴放他离去,朱元璋最终只带了24位最心腹之人。这24人,就是“淮西二十四将”。

“南略定远”是朱元璋走向军事独立的开始,意义重大。而“淮西二十四将”则是朱元璋最初的家底。而花云,便是朱元璋最初的24位心腹之一,而且,排名在前几位。

王勃在《上郎都督启》中说:古之君子,重神交而贵道合。

在那个乱世,朱元璋和花云也算一见如故,相互认可,算得上是志同道合。

二、朱元璋的先锋官

朱元璋率领24人一路来到定远,在定远继续招兵买马,还端了一个土匪山寨,麾下人马逐渐多了起来,聚集了三千余人。《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了花云投奔朱元璋的第一战:

定远缪大亨以义兵二万屯横涧山,太祖命花云夜袭破之,亨举众降,军声大振。

当时,定远有一个叫缪大亨的人,在横涧山屯兵两万。朱元璋让花云带兵夜袭敌营。花云果然勇猛,他一举攻破缪大亨的大营,缪大亨率领部下投降。

花云第一战不仅以少胜多,还降服了对方主帅,可谓立下大功。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归降的缪大亨也是朱元璋麾下早期的重要将领,不过在朱元璋渡江的时候战死了。

朱元璋在定远日渐强大,兵马多达三万,这时朱元璋规划了发展路线:先攻滁阳,再取全椒、和县,然后从采石渡江,取太平路,最终目标是取下集庆(南京)。

滁阳,就是现在的安徽滁州,当时是淮西重镇,元朝派重兵把守。朱元璋筹划了数日,派花云为前锋。《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太祖将兵进攻滁阳,花云为先锋,单骑前行,遇贼数千人,云提剑跃马,横冲其阵而过。敌大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与争锋。”

意思是说,朱元璋攻打滁州的时候,派剑客花云为先锋官。花云手提长剑,一个人骑马冲在最前面,锐不可当。敌人大惊失色,叫道:“这个黑将军太过勇猛,不能和他正面对抗!”

关于花云破阵,在《明太祖实录》中也有相关记载:

上之取滁州也,单骑前行,中途猝遇贼数千人,顾后骑尚未至,欲退不可,云独提剑跃马,横冲其陈而出,贼披靡不敢逼,既而克滁州有功。

意思,花云孤身一人冲在最前面,突然前面出现数千个敌人,当时后面的队伍还未跟上花云,花云根本没有退路。他只得拿着宝剑横冲敌阵,凭一己之力从敌阵中杀出,朱元璋能攻克滁州,花云乃首功。

朱元璋拿下滁州后,实力大增,在红巾军中已经算得上是一方重要的势力。小明王韩林儿(韩山童之子)和郭子兴都意识到了朱元璋的价值,纷纷派人封赏朱元璋,以示拉拢。

在滁州,朱元璋迎来了李善长、邓愈、李文忠等人的投奔。这个时候,朱元璋麾下已经名将如云,但接下来攻打全椒(今滁州市全椒县),朱元璋仍让花云做先锋,果然顺利拿下全椒。

全椒即下,便是攻打和州,《明太宗实录》云:

甲午,(花云)从上取和州,得兵三百人,以功授管勾。

意思是,在攻打和州的时候,花云俘虏了300多元朝士兵,因功被朱元璋授为管勾官。

攻下和州后,名将常遇春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接下来,朱元璋要渡江。

元朝沿江设防,渡江何其艰难!

朱元璋挑选了两位最勇猛之人担任先锋官,这两人都是“黑大汉”,一位是常遇春,另一位就是花云。

在史料中,记载了花云和常遇春的表现。

首先,《明史·花云传》中说:“太祖渡江,云率众先济。”意思是,朱元璋率军渡江,花云仍是冲在最前面。

《明史·常遇春传》中说:“遇春应声,奋戈直前。敌接其戈,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元军披靡。”意思是,常遇春本来在后面,然后奋勇冲到前面,所向披靡。

笔者认为,在朱元璋渡江之战中,花云和常遇春两位黑大汉完全不同的两个类型,二人都很勇猛。花云像一支轻巧而锋利的箭,而常遇春则像一把沉重的刀。二人配合,相得益彰。

三、名将陨落,江水怆然

在朱元璋渡江之后,花云更加得到朱元璋的重视,《明太祖实录》中记载得稍微详细一些:

明年乙未,上渡江,云率众先济,克太平,上以云材勇重厚,可属以事,因命宿卫,常在左右。

朱元璋认为花云办事稳妥,是能担当大任的人。因此让花云常伴在左右,担任自己的“警卫团团长”。

1356年,朱元璋率众攻打集庆(南京),集庆是元朝的江防重镇,元朝派将领蛮子海牙、阿鲁灰、纳哈出(木华黎之后)以及民兵元帅陈兆先等人屯兵驻守集庆。朱元璋前两次攻打都未成功,第三次终于攻破集庆。而这三次,花云都冲在最前面。朱元璋入城后,将集庆改为应天,此后的几十年,朱元璋都以此为落脚点,统一天下,乃至称帝。

在集庆之战中,花云冲锋陷阵,率兵俘掳了3000多敌军,立下大功,被朱元璋提拔为总管。此后,花云跟着徐达攻打镇江、丹阳、丹徒、金坛四镇,是徐达麾下最得力的先锋官。在马驮沙之战中,花云更是冲杀敌人百人,《明史花云传》记载:

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

意思是,在马驮沙,数百盗贼拦路索战,花云连续和这些人杀了三天三夜,敌军全灭。

这个记录,或许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花云何等勇猛!

《明史》曾用四个字来形容花云,那就是“所至辄克”。意思是,凡是他参与的战斗,没有不赢的。

是年六月,朱元璋在太平府建立枢密院,花云担任枢密院院判,任安远大将军。

到了1357年,花云带兵帮朱元璋先后攻破常熟、宁国。在宁国之战中,敌人在山路两侧筑堡垒,然后用弓箭攻击花云,花云拿着长矛冲在前面。史载他“斩首数百级而身未尝中一矢被一创”,意思是,他凭借高超的身手,杀了数百人,但身上没有被射中一箭。

可见,花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猛将,他更像是一个江湖高手,面对敌军,从容应对。

花云的终结之战,发生在1360年。当年五月,陈友谅在江州(九江)窃取了徐寿辉的“天完”政权,建立陈汉王朝。当时长江中下游依次分布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三大势力。陈友谅野心极大,视朱元璋为最大威胁,于是打造巨舟顺长江而下,想直取南京。

元朝末年,在九江和南京之间,只有一座重镇,那便是安庆。此时的安庆早已被陈友谅从元朝手中夺走。而从安庆到南京沿江而下,必须经过太平府(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太平府是南京的门户,上文提到这里是朱元璋的渡江之地,因为一旦突破太平,便可直逼南京。当年朱元璋从这里攻打南京,陈友谅也打算如此。

当年闰五月初一,陈友谅率领十万大军突然从安庆杀来。太平守将是朱元璋的养子朱文逊,他见大事不妙,连忙通知太平府枢密院判花云。花云见状,只得带着城内仅有的3000兵马迎战。《明史·花云传》记载:

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

敌众我寡,朱文逊的身手毕竟不如花云,第一战朱文逊便牺牲了,花云独自领兵拒敌。陈友谅的十万大军连攻三天,竟然未能攻破小小的太平府。

当年朱元璋渡江时,攻打太平府只用了半天。通过二者对比,可以看出花云的防守能力。

不过,城防不能只看实力,还要看天时地利。根据《明史》记载,当时正值梅雨季节,长江上游突然降下暴雨,江水迅猛,水位上升。正所谓“水涨船高”,陈友谅的优势一下就出来了。

陈友谅把巨舟开到城墙边上,将士们沿着舟橼轻易爬上了城墙。花云只有3000兵马,在没有高墙的掩护下,很快失守。

陈友谅本以为轻而易举能拿下太平府,没想到在这里耽搁多日,损失颇多,因此迁怒于花云。他命人将花云绑了起来。《明史》记载了花云最后的壮烈时刻:

城遂陷。云被执缚,急怒骂曰:“贼奴,尔缚吾,吾主必灭尔,斮尔为鲙也!”遂奋跃大呼而起,缚皆绝,夺守者刀,连斮五六人。贼怒,缚云于舟樯,丛射之,云至死骂贼不绝口。

花云被绑,嘴里骂陈友谅:“贼奴,你敢绑我,我的主子必将灭你,到时候他会把你碎尸万段!”骂罢,花云奋力跃起,挣脱绳索,夺下敌人的大刀,连杀五六人。

陈友谅怒不可遏,将花云重新绑在桅杆上,让众人拉弓射之。花云最终被射成“刺猬”,直到最后一口气,仍在大骂。

花云身死,太平城破。名将陨落,江水怆然。这一年,是公元1360年,距离明朝开国还有8年时间。花云牺牲于桅杆之上,年仅39岁。

四、这孩子我养了!

花云虽然牺牲了,但他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太平城破后,陈友谅直逼南京。最终,在刘伯温的帮助下,朱元璋利用康茂才诈降,将陈友谅引入河道狭窄的龙湾,中了朱元璋的埋伏,史称“龙湾之战”。

龙湾之战的胜利,让朱元璋彻底在南京站稳了脚跟,也开启了他反扑陈友谅的序幕。陈友谅最终从龙湾逃走。这是在花云去世约十天后。不巧的是,陈友谅所遗留的散兵游勇,又差一点害了花云的儿子。

原来,花云的妻子郜氏也是贞烈之人,当花云正太平府河陈友谅决战时,花云之妻郜氏抱着刚满3岁的儿子花炜在家庙中祈祷。《明太祖实录》记载:

战方急,郜氏会家人抱儿拜家庙,泣谓家人曰:“城且破,吾夫必死敌。夫死,吾宁独生?然花氏惟此一儿,为我善护之。”云被执,郜氏赴水死,年三十五。

花云之妻郜氏当时对他的侍女孙氏说:“如果城破了,我的丈夫花云牺牲,我必然不会苟活。然而,花家只这一个儿子,到时候你帮我护她周全。”花云被杀后,郜氏投水而亡,年仅35岁。

侍女孙氏含泪抱着花云的儿子花炜,一路奔逃。可孙氏一出门便被陈友谅麾下运粮的士兵活捉。士兵们不知孙氏的身份,把他掳到九江。因垂涎孙氏的容貌,士兵们想杀掉孩子霸占孙氏。孙氏苦苦哀求,士兵们答应她可以把孩子送走。《明太祖实录》记载:

孙氏恐儿被害,以簮珥属儿渔家妪鞠之。

孙氏把孩子托付给了一户渔民,并把身上的首饰都给了渔民,希望渔民能照顾孩子。

陈友谅兵败后,九江那边也陷入混乱,孙氏趁机逃跑,她到渔民家中抱走孩子,沿江飞奔。

孙氏昼伏夜出,白天睡在洞穴里,晚上连夜沿江奔走。倒霉的是,在孙氏乘坐渡船时,正好遇到陈友谅兵败而四处逃散的散兵游勇。这些散兵为了渡河争夺船只,他们嫌孙氏碍事,便把孙氏和孩子扔到了长江之中。

天佑她们,孙氏入江后,正好遇到一个漂浮的木头,他抱着木头漂到了满是芦苇荡的小岛上。史载:

波中有断木自上流至,孙氏挟儿附木,浮入芦渚中,渚有莲实,孙氏取㗖儿,凡七日得不死。

好在小岛上有很多莲蓬,孙氏用莲子来喂养孩子,在小岛上坚持了7天。

直到七天之后,一个叫雷老的老翁听到孩子的哭声,才驾船救了救他们上岸。雷老听闻孙氏的故事后,老泪纵横,打算一路护送孙氏和孩子去南京。

1367年,雷老带着孙氏和小花炜来到了南京朱元璋的帅府门口,在和卫兵沟通之后,卫兵终于答应进去禀报。朱元璋听闻消息后,飞奔到门口,这便是本文开篇的那一幕。

《明太祖实录》记载:

上闻花云儿也,即呼入,见孙氏抱儿拜且泣,上亦泣,置儿膝上。

侍女孙氏抱着花炜找到朱元璋的时候,已经是花云去世的第二年,花炜也从3岁长到了4岁。

孙氏抱着孩子向朱元璋下拜,她回忆起这一路历经的磨难,回忆起她就算舍弃生命、舍弃贞洁也要守护的孩子,她泣不成声。

朱元璋也哭了起来。他抱着小花炜,把孩子放在膝上,对孙氏说:“此乃将种也!”这是名将留下的血脉啊!

随后,朱元璋承诺,这个孩子由他来抚养。朱元璋给了雷老很多赏赐,让他回家;给孙氏安排了住处,然后将孩子接到后院交由妻子马氏抚养。不仅如此,朱元璋也会定期将孙氏接到府中看望花炜。

花炜八岁时,跟着朱元璋的长子朱标一起读书。十三岁的时候就被朱元璋封为虎贲右卫副千户。二十岁的时候被封为水军卫指挥佥事,这是后话。

花炜归来的第三年,也就是1364年,朱元璋被韩林儿封为吴王,他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并且让花炜为花云设立衣冠冢,四时祭拜。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太平府为花云设立忠臣祠。

明朝洪武十年,花炜带着当年的侍女孙氏重返太平,孙氏故地重游,跪在花云祠堂前泪流不止,几乎气绝。后来,明朝封孙氏为安人,孙氏去世后。葬在花云辽东祠堂旁边,世代享受花家后代的祭祀。

花云一脉在明朝虽然不是高官,但一直在辽东世袭,到了明朝正德时期,花云的五世孙花时被封为东复州卫指挥佥事。直到明朝末期,花家仍有后人在辽东担任武将。

花云在朱元璋麾下效力7年,在朱元璋称帝之前牺牲。在笔者心目中,他是一位可以和常遇春等人媲美的猛将,也是一位忠贞不屈的义士。若花云能活到明朝建立之后,“明朝开国六公”或许有他一席之地。尽管花云的退场太早,但他的忠勇却不会褪色。

另外,花云之妻是贞烈之女,花家后裔也世代忠于明朝。

笔者在这里要特别颂扬花家侍女孙氏的品格,《史记·游侠列传》中说:

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

有些人出身不高,但为了一句承诺,不顾自己的性命,千里万里吾往矣。

在笔者心目中,花云是忠勇,郜氏是贞烈,而孙氏则是高义。

史海浩瀚,虽然过去百年,但那些可歌可泣的瞬间终不能忘。当代读史人,向忠义之士致敬!

本文参考:《明史》《明史纪事本末》《明太祖实录》

1 阅读:301
评论列表
  • 2023-09-24 12:08

    好文,作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