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印度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事件,绝对令每个人感觉毛骨悚然,那就是“萨蒂”,说白了就是为丈夫殉葬。
其实“萨蒂”的习俗在古代印度就有,确实颇为残酷,就是说当丈夫去世后,妻子必须跟着一起殉葬,如果不同意,那下场就会更惨,会被亲属扔到火堆上活活烧死。
不过到了1829年后,这个恶毒的陋习才被英国殖民者正式下令废除。
1856年,英国殖民政府颁布了《印度教寡妇再婚法案》,法案规定寡妇可以再嫁。
1956年,印度政府颁布《印度教继承法》也规定寡妇可以继承逝世丈夫的财产。
可所有这一切形同虚设,因为寡妇的社会地位依然没有得到改变,长期以来一直倍受压迫和剥削。
可是按说如今21世纪了,怎么又冒出来殉葬一说,确实令人细思极恐。
当时殉葬的女人叫德娅瓦蒂,她有三个年幼的孩子,丈夫去世后,她的夫家亲属就逼迫她必须给丈夫陪葬。
可是她如果死了,三个孩子怎么办?然而夫家亲属不管不顾,架着她扔到了火葬堆上,顿时痛苦的惨叫声传来,德娅瓦蒂拼命地往上爬,可她丈夫的3个兄弟却用木棍不断殴打,最终在400人的注视下,她活活被烧死。
尽管后来警方逮捕了12多名犯罪嫌疑人,但这个可怜的女人却永远成了陪葬品。
要么殉葬,要么生不如死的苟活着,这些寡妇的命运要多惨有多惨,而她们的居住地,就是被称为印度“寡妇之家”的小城维伦达文。
维伦达文距离首都新德里约300里,据说在印度神话中,这里是“英雄之神”克里希纳居住的地方。
由于该地修建了超过4000所神庙,因此这个小城就成为世界各地印度教信徒心中的圣地。
其实维伦达文也是一个浪漫的小城,城内散布着各种精彩纷呈的庙宇,庙内的建筑造型别致、精雕细刻,而四周墙面上,还有众多彩色浮雕,简直就像是一个极乐世界。
那么,在如此一个灵秀神奇的地方,为何会出现“萨蒂”如此残忍的习俗呢?其实这源于印度民众对妇女地位的一种歧视和压迫。
受宗教和社会习俗的影响,印度女性地位自古至今一直十分低下。尽管伴随着社会改良运动的推进,印度女性也逐渐觉醒,而独立后的印度政府也通过了一系列保护女性权利的法案,女性运动看上去也渐趋平缓。
可是由于观念、执法等现实因素的限制,女性权利的保障难以落实。
上个世纪70年代,“反强奸运动”的兴起,再度唤起了印度女性的权利意识,女性思想也趋向于多元化发展。
但是,印度传统宗教文化观念、父权制社会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法律体系的不完善等,仍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印度女性权利的实现,致使印度女性运动的成果受到很大局限。
尤其印度寡妇的地位,更是低下的令人唏嘘。因为从古老的印度开始,社会家庭制度就形成一个规定,寡妇是没有容身之地的,虽然身为人妻,但这只不过是丈夫的财产而已。一旦丈夫死去,那么自身也就没了价值,于是悲凉的寡妇没有其他选择,要么自焚殉夫,要么嫁给自己丈夫的兄弟。
而印度民众又固守着陋习顽固不化,认为寡妇就是罪恶的化身,谁面临她们谁就会厄运来临。于是很多印度家庭就会狠心将寡妇逐出家门,让她们无家可归。
其实,印度寡妇之所以沦落到如此,除了自古以来遭受世俗礼教的各种限制和约束外,经济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说印度女性出嫁时,女方家庭必须拿出优厚的嫁妆给男方,基本一份嫁妆的价值会超出普通家庭收入的4倍,简直令人咋舌。
鉴于这样的情况,女方父母为了减少负担就会提前让女儿出嫁,而男方如果无法通过女方持续获取钱财,就容易做出违背法律的事情,因为在男方家庭看来,那样做可以少养活一个人。
由此可见,在这个有着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文化的国家,女性完全没有自由,彻底沦为了男性的附属品。
就这样,有大量遭遇歧视的寡妇们,在走投无路之下来到了维伦达文,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到此,便逐渐形成了寡妇村,据说鼎盛时那里聚集这约15000名寡妇,她们都想借助神灵的力量来保佑自己。
不过那些没被撵出门的寡妇,日子也不好过,她们不仅被禁止参加工作,而且也不能佩戴首饰,更不准参加任何活动,可以说人身受到了极大限制。
在维伦达文,寡妇们可以得到暂时的休憩,不过庙里不提供住处,她们只能住在郊区一些非常简陋的房子里,而没钱租房时,也只能风餐露宿睡在大街上,为此很多寡妇被迫沦落到了卖淫的地步。
不过,对于大多数寡妇来说,相比在夫家所遭受的凌辱,维伦达文无疑是一个“天堂”。
每天清晨,寡妇们先从管理人员那里领取2美分,然后进入神庙,盘坐在地上吟唱圣歌赞美克里希纳神。到了中午时,她们用手中的钱换取一顿午饭,以此维持基本生存。
这么看来,唱赞歌其实也是一种劳动,不仅可以换取报酬,同时也可以净化她们的心灵。
可以说在克里希纳这个神灵居住的地方,聚集着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经历的寡妇,她们各有各的心事重重,也各有各的悲惨经历。
达西,一位50岁的妇女,她来自1000多公里外的西孟加拉邦,结婚第二年,丈夫就因肺结核去世。从此以后,她几乎没有踏出夫家半步,每天不辞辛劳的当牛做马,做家务干农活,不敢再出嫁,只有昏天黑地的劳作一直30年。
可是,即便这样,她也没过上好日子,换来的却是夫家的凌辱和苛责。
终于有一天,达西觉醒了,她带着为数不多的财产来到了维伦达文,与其他寡妇一样,每天在神庙唱赞歌,获得补贴换取食物。也许对她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归宿。
不过,同样来自西孟加拉阿邦的寡妇穆克蒂就非常悲惨,她40岁丈夫离世后,两个儿子不仅凶狠地对待她,还想方设法逼迫赶她走。最终,无奈地穆克蒂远离了家园来到了维伦达文。
在这里,她住在一间狭小阴暗的房间里,尽管环境不好,可她感觉知足,起码能有一个安身之处,还可以唱赞歌换取食物和衣服。
2005年,一部电影《月亮河》在印度引发轩然大波,该影片就是以20世纪30年代的维伦达文为背景,揭露了印度的童婚、种姓制度等社会问题,顿时令世人再次重新思考印度女性的地位问题。
此后,随着舆论的越发狂热,许多进步人士开始做出倡导,而维伦达文的寡妇们也开始纷纷觉醒,她们自发组织开始走上街头,为冲破囚禁自己的世俗牢笼进行呐喊示威,而这件事最终引发有关国家机构部门的注意,还成立了委员会调查寡妇们的情况,为她们提供了食物、医疗和住所。
2018年,维伦达文最大的一处庇护所诞生了,据悉这所住处共有100个房间,配备了两个药房、技能培训中心,并且还有许多便民设施,供流离失所的寡妇们安度余生,可谓一项重大利好。
如今,随着印度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的开放,印度女性也有了独立人格和追求,而女性意识也不再被大家忽略。而印度妇女开始从沉默到为权利而战,她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