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时期,一年只分春、秋二季,以之纪年,周代初期仍然沿用,进而称呼史书也用“春秋”。
先秦春秋时期,“春秋”是各国史书的通称,而有的国家的史书还有自己的专有称呼,如晋之《乘》、楚之《梼杌》等。
鲁国的史书则没有专用的名称,称为“鲁春秋”。
后来“春秋”这个名称泛滥开了,很多私家著述也用“春秋”来取名。如《吕氏春秋》、《晏子春秋》、《吴越春秋》等。
因为《春秋》是极简史,所以自《春秋》之后,多有为之作“传”者,就是解释《春秋》的著作。《汉书·艺文志》里提到的西汉时至少有五种阐释《春秋》的著作很盛行:《左传》、《公羊传》、《穀梁传》、《邹氏传》、《夹氏传》。但是《邹氏传》和《夹氏传》在当世就失传了,留下后来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穀梁传》。
《穀梁传》的作者是战国时的穀梁赤,他和公羊氏一样也是子夏的学生,跟随子夏学《春秋》作《穀梁传》。
《穀梁传》后来传给了荀子,传到西汉时宣帝刘询很喜欢《穀梁传》将它更为官学,一时从者如流。穀梁学在西汉达到巅峰,而西汉灭亡后穀梁学也衰落了。
《穀梁传》解经之中渗透着宽仁厚德、崇尚礼制,亲亲恩上的思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尊奉周王室都是《穀梁传》想体现的思想。
还有一点,《穀梁传》里很强调爱惜民力。“敬事而信”,这也是儒家的传统思想。
至于说到现在的读者不屑于其中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不可以现在论当时,两千多年相隔有思想差异很正常。不在当世不能体会当时的社会,也就不便于以今论古。
沅汰,《沅汰博物馆》主编,历史作家主要作品:《博物馆里的汉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春秋人物故事》,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
《高澄传》、《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龙凤传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