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战乱下的文化失落

梦隐真 2024-11-07 01:57:22

渤海国文物流失海外。

1. 渤海国公元 926 年被契丹灭亡,在其存在期间以及后续历史中,东北地区多经战乱,战争会破坏城市、宫殿等建筑及相关文物,导致大量文物损毁或散失,包括原本存放在宫殿中的文物。

2. 粟末靺鞨和女真前身黑水靺鞨有世仇,之后女真建立金国,在文化传承上对渤海国文化不太友好,未积极保护和传承,使文化传承出现断层,相关文物难以大量留存。

3. 渤海国所在地区气候复杂,寒冷、潮湿等自然环境不利文物保存,长时间自然侵蚀使很多文物难以长久保存,如石刻文物受风雨侵蚀,图案文字模糊,石块脱落。

4. 清末以来,国内外盗墓贼频繁光顾渤海国遗址,1934 年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发掘队在日军刺刀保护下发掘宫殿遗址偷走大量文物,20 世纪 80-90 年代东北一些渤海国墓葬也遭盗掘,许多文物流失海外或损毁。

5. 渤海国法制和文化体系多照搬唐朝,缺乏独特鲜明文化特色,文物与唐朝有相似性,辨识度不高,易被忽视,且当时文字记载技术有限,很多文物信息未完整记录,给研究带来困难。

6. 渤海国文学作品保存极少,只有少量诗歌和散文作品,通过文字资料辅助了解文物背景信息有限。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