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人的团,一半在泰国被地陪敲诈了几十万,一半在上海飞不了,多付了几十万机票。携程的导游在泰国强制消费,两人在泰国被送进医院!被威胁‘泰国很乱你小心被强奸’”。
近日,一位新浪微博网友在携程报名旅游的遭遇,让人不寒而栗。
网友“老马识途遇见马克西姆”也有着同样不愉快遭遇的,他在携程网上订的机票金额为1645元,其中税费191元。但改签时,携程要强行扣除1500元改签费。实际上,航空公司的改签费仅为1000元。
屡诉不改,携程得了什么病?
在经历了“假机票事件”后,携程,这家宣称“亚洲旅游业之王”的公司不但服务没有任何改善,相反,有关携程“冷漠”、“傲慢”、“服务差”、“店大欺客”的批判声不绝于耳。
据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最新公布的2016年1月旅游投诉舆情数据,在线旅游企业中携程旅行网和去哪儿网投诉量并列第一,假机票、低价陷阱、乱扣退改费等问题成为其投诉焦点。
记得多年前,有人把携程比喻成一只恐龙,庞大无比,无人能及,但是却难以转身,到处都是漏洞。而现在,这只恐龙却似长满毒疮而浑然不知,有时像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让人不禁要问,携程怎么了?
在与多位旅游行业人士讨论后,大家普遍认同,随着市场规模的递增,企业日子也将越来越好过。但携程一边享受着巨大的市场红利,一边投诉与危机不断。作为行业老大的携程,不免有些尴尬。
一位在投行从业多年的前互联网人士也指出,在多年奠定了行业领先地位后,携程将更多精力放在资本并购和资源整合、产业链控制上,而非创新。一家独大的优势,已经让携程忘记了创立的初衷。遇到问题,使用简单粗暴的处事方式,只会失去越来越多的用户。
一个老携程人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携程最大的问题,在于建立了一个商业帝国以后,有一些不思进取。这个帝国是用强势压制生态链上的其他伙伴,却偏离了原本改善和提升服务的本质。
行业垄断的“恶果”
多年来,携程一直处于“垄断”的风口浪尖。封杀和不正当竞争,成了携程打压竞争对手的有力武器!
早在2011年,便有媒体报道称携程胁迫酒店,垄断定价权。酒店一旦发生售价低于携程的情况,携程便以在网上“关闭”该酒店预订,迫使酒店提高在其他销售渠道的价格。
2011年9月,旅游类移动应用“今夜酒店特价”发布,很快便遭到携程,从监控到“威胁”与之合作的酒店,再到直接下架相关酒店。
彼时,作为携程死对头的去哪儿网跳出来说:“携程的乌龙事件不仅惹怒了消费者,被迫与携程合作的酒店对此也十分不满。” 而如今,颇具讽刺的是,去哪儿成了携程这条“海盗船”上的一员。去年10月,携程和去哪儿宣布合并,携程成为去哪儿最大股东。
另据媒体报道,去年11月,携程系对在阿里旅行平台上运营的供应商采取封杀措施,阿里旅行证实平台确有众多酒店收到来自携程方的警告。
这样实质性的“垄断”,让携程成为行业公敌,对整个中国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形成巨大的阻力。
一位在线旅游大佬表示,携程系强大的垄断力量,像魔鬼一样飘荡在中国旅游业的上空。他利用自己的近乎垄断的渠道力量,攫取着超高额的利润。而用户非但无法享受充分竞争市场带来的利益,还要为其管理混乱和服务差买单,旅业同行业被迫吃下被市场胁迫这颗毒果!
笔者认为,作为行业龙头,携程本应起到表率作用,引导良性竞争,构建行业生态系统,而不是过度垄断。目前来看,携程走的,是一条背道而驰的路,其害远远大于利,最终后果,只能是导致行业混乱和退步,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