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张春桥针对陈永贵,陈永贵索性不留情面:你还没有那个权威!

历史也疯狂了 2024-08-01 00:41:08

1975年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头上包着白头巾,一副老农民打扮的陈永贵拍着桌子站起来,满脸怒色地指着张春桥呵斥道:“想把我排挤出政治局?你还没有那个权威!”

到了中央政治局这个级别,指着鼻子当面斥责,不说空前绝后,也绝对是很少见的。张春桥没想到,陈永贵竟然如此不留情面。

一、道不同不相为谋

陈永贵,当然是传奇人物。1960年他从小小的大寨村党委书记干起,1964年凭借大寨的成绩进入毛主席的视线,1967年到1974年短短七年时间里,他就迅速擢升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位置,进入中央领导集体,可以说是火箭般的晋升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陈永贵是42岁时才开始学习认字,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时候,才刚刚能读报纸、看文件,而且,陈永贵一直保持着他身上的农民本色,哪怕已经是中央领导人,也还是头上包着白头巾,身上穿着粗布大褂,脚上踏着老布鞋。

反观张春桥,他1937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到达延安后,便一直从事革命宣传工作,十年浩劫时期,张春桥担任了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解放军日报》等中央权威媒体,一直掌握在他手中,可以说是与笔杆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

无论是革命资历,还是文化水平,张春桥都远超陈永贵,所以,他历来是看不上陈永贵的。

不止是他,江青、王洪文、姚文元这些“四人帮”其他成员,也从心里瞧不起陈永贵。他们从不和陈永贵打招呼或是握手,开政治局会议的时候,不是讽刺陈永贵,就是挑他的毛病。

泥人还有三分火性,更何况陈永贵也是有魄力能干大事的人,当然不能容忍,除了看在毛主席的份上,陈永贵会和江青点头打招呼以外,对其他三人,他也是从不打招呼的。

当然,如果把双方的分歧和矛盾归结于个性和学识的差异,未免太过于简单化,他们最大的差异在于政治观点的分别。

在六七十年代,尽管他们都是政策的拥护者,出发点却有根本的分别。陈永贵出身贫农家庭,是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才让他过上当家做主的日子,出于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朴素的热爱之情,拥护和支持“文革”,在工作中带有浓烈的“左倾”色彩,是因为客观的历史条件。

“四人帮”不一样,他们拥护“文革”,是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为了攫取更多的党和国家的领导权,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工作上陈永贵和“四人帮”屡屡出现不能对付的情况。

二、公开的矛盾

“九一三”事件后,“四人帮”出于政治私利目的,掀起了一场批林、批孔运动,当时大寨是全国典型模范,“四人帮”便想将大寨作为批林批孔运动的示范点。

陈永贵从不买账,他一直对大寨的干部说:“搞运动,大寨也要搞自己的,而且,不能耽误生产。”所以,即使在六七十年代,大寨也是连年增产。

“四人帮”总结批林批孔经验时,想将大寨增产归结于运动有功,陈永贵也是毫不留情面,在政治局会议上当场反驳姚文元说:“大寨增产跟批林批孔没关系,你们没有功劳。”

这话说得姚文元满脸尴尬,以后再也没有把大寨增产和批林批孔运动联系起来过。

双方矛盾的焦点不仅在运动开展的方式方法上,还在对待周总理的态度上。批林批孔,林,指的林彪,孔就是周总理。“四人帮”没有一刻钟不想打倒周总理,把总理手里的权力夺取过来。

这偏偏是陈永贵绝对不能容忍的,陈永贵很崇敬、热爱周总理,周总理住院手术治疗期间,陈永贵非常关心,一旦听到周总理身体好转,就喜不自胜,还高兴地对大寨来北京的干部说:“总理病好了,可以来作报告了。”

1974年9月30日晚上的国庆25周年招待会和1975年1月四届人大开幕式,周总理都抱病出席,并作了报告。陈永贵是表现得最激动的一个人,周总理每作一段报告,陈永贵便带头鼓掌,到了情绪激动的时候,他甚至站了起来,手举过头顶,用力地鼓掌,以表达对周总理的支持和崇敬之情。

此举可大大得罪了张春桥,每次张春桥都用阴冷的目光盯着陈永贵,用鼻子重重地“哼”一声,表达自己的不满。

三、你没有权威

这两次鼓掌事件之后,张春桥等人越发看陈永贵不顺眼,1975年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有一项人事讨论。张春桥想把自己势力安排到思想理论界当领导干部,慑于“四人帮”的嚣张气焰,少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陈永贵偏不怕,他开口说:“这个人喜欢玩小动作,不能放到领导岗位上。”陈永贵一打头,其他政治局委员也纷纷表示赞同,张春桥的提名就这样潦草收场。

打算落空的张春桥心里气愤不已,阴阳怪气地开口道:“还说别人搞小动作,自己不是一样,小动作让别人知道,拍手也要让别人知道。”这话一听就是讽刺陈永贵给周总理起立鼓掌的事。

陈永贵霍地站起身,怒睁着眼睛,手指着张春桥说:“什么意思?你说清楚!我也是政治局委员,我不能发表意见吗?想把我排挤出政治局,你还没有这个权威!”

张春桥这人,最擅长的就是阴阳怪气讽刺人,陈永贵这样当面指责,他可从来没有碰到过。哑口无言的张春桥,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主持会议的邓小平也不开口圆场,会议就这样不欢而散。

和陈永贵一起往外走的其他政治局委员,纷纷向陈永贵伸出大拇指,晚上,又有政治局委员专门给陈永贵打电话,夸陈永贵有勇气,敢当面顶撞张春桥。

1976年10月6日,这个值得普天同庆的时刻,华国锋和叶剑英把在北京的重要领导人召集到一起,宣布对“四人帮”关押审查的决定。陈永贵听了,高兴得站了起来,又带头鼓起掌来。

13 阅读:2762
评论列表
  • 2024-09-09 08:24

    小编,无事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