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
姜维出身天水姜氏。年少丧父,侍奉母亲,崇拜儒家大师郑玄。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蜀相诸葛亮重用。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崭露头角。延熙十九年(256年),拜大将军,独掌军权,继续北伐事业,大战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互有胜负。为躲避黄皓的迫害,前往沓中屯田避祸。
蜀汉景耀七年(263年),魏国伐蜀,姜维摆脱邓艾等人,退守剑阁,阻挡钟会进军。邓艾阴平偷袭成都,后主刘禅投降。姜维志存光复,假意投降,与钟会反叛,事败被杀。
人物经历:
姜维幼年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郑玄的经学。姜维的父亲姜冏曾是天水郡功曹,时逢羌、戎叛乱,姜冏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故此姜维受赐官为中郎,天水郡参军。
建兴六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军出祁山,当时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天水太守马遵在各地巡查,马遵得知蜀汉大军到来,各县都响应蜀军,怀疑姜维等人异心,于是扔下姜维等人,连夜随郭淮逃往上邽。姜维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时城门已闭,于是率领所部前往冀县,而冀县也不放姜维入城,姜维不得已,投降诸葛亮。马谡兵败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回蜀,导致姜维与母亲分开。 此后,诸葛亮辟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这一年,诸葛亮还曾给蒋琬写信称: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是凉州上士。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遗命姜维次于魏延断后,但魏延不愿意听从杨仪调遣,率军从别道率先撤退,姜维就率军击退了试图追击的司马懿。回到成都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
人物评价:
诸葛亮:
①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
②须先教 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钟会:
①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
②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
邓艾:姜维,自一时雄儿也。然与某相值,故穷耳。
细节分析
姜维的脸上有个麒麟的面具,对应了姜维天水麒麟儿的称号。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均没有姜伯约“天水麒麟儿”称号的记载,“麒麟儿“实际是出自《陈书·徐陵传》,多用来称赞他人之子颖异。
《陈书·徐陵传》:“母臧氏,尝梦五色云化而为凤,集左肩上,已而诞陵(徐陵)焉。时宝志上人者,世称其有道。陵年数岁,家人携以候之,宝志手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
《陈书》完成时间在三国时期之后,所以三国时应该是没有“麒麟儿”称号的;再结合姜维出身天水,因此应该是在后来历史的不断演变中形成了姜维“天水麒麟儿”的称号。
姜维面具之下是一道伤疤这道伤疤是与赵云战斗时受伤留下的。
原画中,姜维展示出了一个很嚣张的动作,这对应了姜维的一技能挑衅,非常能体现出姜维继承诸葛亮的意志,渴望北伐的心情。
和大部分蜀国武将不同,姜维的背景有两个颜色,左边是代表魏国势力的蓝色,右边是代表蜀国势力的红色。姜维正是不为魏国接纳的时候才被迫投降了蜀国。
当时诸葛亮军出祁山,姜维的同事们得知蜀汉大军到来,怀疑姜维等人有异心,于是扔下姜维等人,连夜随郭淮逃跑。姜维,没有追上,回城的时候城门已经被关,姜维不能入城,不得已投降诸葛亮。类似的还有徐庶,徐庶虽然是蜀国势力,但是身上的衣服却是代表魏国的蓝色,这个体现了徐庶的人在曹营心在汉.
但不得不说的是,姜维在魏国不被重用,但是在蜀国最终官至大将军。可以说蜀国对他有知遇之恩,因此姜维更加认可的是自己蜀国的身份
姜维原画身上有很多元素,来自诸葛亮。诸葛亮原画里面的衣服被姜维当成披风披在身后,诸葛亮身下带有八卦阵的袍子被姜维穿在了身上。诸葛亮身上的老鹰盘旋在姜维的后方。
诸葛亮最初见到姜维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姜维,认为他是自己的接班人。诸葛亮曾经对别人说姜维这个人是个人才,他的水平要比李绍,和马良还高。虽然诸葛亮和姜维的关系不像三国演义中写的那样如父子一般,但是同样可以看出来诸葛亮非常看重姜维。在诸葛亮去世之前。姜维就已经做到了中监军、征西将军。回到成都后更是做到了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
而且诸葛亮将自己平生大部分所学都教给了姜维,因此姜维原画中有很多诸葛亮的元素。
人物典故
西川地险民强,易守难攻。只需死守消耗魏军,不至于过早被灭亡。以攻代守,积极北伐,以汉中为屏障,保卫成都的安全,这个战略是诸葛亮在世时就定下的,姜维只是在延续诸葛亮的战略。
诸葛亮死后,蜀汉的人才衰退的速度也极快,朝中渐渐被奸臣把持。其中尤以最受刘禅宠爱的宦官黄皓最为突出。董允在世时,每见黄皓必怒斥之,所以黄皓不敢有所作为。董允过世,朝中便无人再能制得住他。姜维曾想除去黄皓,但为刘禅所阻。
而黄皓也因此忌恨姜维,屡屡想夺去姜维的兵权,然后加以谋害。姜维深知其中利害,所以不敢放弃兵权。而保住兵权的唯一方法就是领兵出战。姜维北伐,文学作品中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战争。
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随后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
《三国志》记载,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连年征战,蜀汉的国力耗损过度。
姜维历次北伐,具体战绩是: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的来说还是胜多败少,军队损耗也是魏重蜀轻。
台词分析:
挑衅:汝等小儿,可敢杀我?/贼将早降,可免一死。
挑衅这个技能没有过多的典故,他更多的反映的是姜维11次北伐时给姜维交战的心态,虽然稍显坚强,但是对于三国杀而言,游戏的设计灵感要高于典故,所以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技能也体现了姜维骁勇善战,不畏强敌的一面。众所周知,姜维北伐时是攻城的一方,在古代攻下一座城池非常难,强攻的话,损失会非常大,因此常常会用在城门前挑衅的方式引诱敌方出战,姜维一共北伐了11次,因此挑衅的次数肯定非常多,所以被设计成技能还是比较合理的。
姜维的挑衅技能台词也非常的傲慢,非常契合技能挑衅。
志继:先帝之志,丞相之托,不可忘也!/丞相厚恩,维万死不能相报。
在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复兴大计就交到了姜维的手中,他先后出兵11次北伐曹魏,虽然终究回天乏术,但可鉴其赤胆忠心,将老丞相的遗志,用心竭力的贯彻执行着。志继在姜维回合开始没有手牌的情况下才能发动,迎合了诸葛亮爱好空城的状态,同时也因此永久的获得了观星。
诸葛亮很看重姜维,但是姜维并非诸葛亮钦定的接班人,诸葛亮钦定的接班人是蒋琬和费祎,一直到费祎去世,姜维才正式开始大规模的北伐。此时已经距离诸葛亮去世20年了,诸葛亮的技能就是继承志向的意思,空手牌也能发动这个对应了演义中诸葛亮用离间计,使姜维走投无路,投降蜀军,诸葛亮将平生所学传授给姜维,所以在游戏中,姜维觉醒后学到了诸葛亮的观星
观星:继丞相之遗志,讨篡汉之逆贼!/克复中原,指日可待!
这两句台词的意思是继承诸葛亮的遗志,讨伐篡逆的魏国。姜维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姜维一共北伐了11次,并且多次受阻,甚至连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不同意北伐。很难想象,姜维要执着到什么程度才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在如此艰难的夹缝中难以逆转的大势下,不断冲击命运,甚至亡国之后也要赌上性命复兴蜀国。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钟会一计害三贤,可惜最后失败了,可以说直到姜维死亡,蜀汉才真正的灭亡了。姜维不仅继承了诸葛亮的智慧,也同样继承了诸葛亮的品质,姜维虽然是大将军,但住的很简陋,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只为了报答诸葛亮的知遇之恩。
总结:
历年史家对姜维的北伐却是贬多褒少,连年征战,耗损国力至巨。
到了蜀汉后期,优秀的将领所剩无几,称得上的只有王平,廖化,张翼,以及后来的降将夏侯霸。
面对强大的魏军,姜维一人要担负起统帅,大将,参谋的全部职责。可见姜维当时作战的艰难,尽管是在这种条件下,姜维仍然能在战术上不断取得胜利。
曾有人说姜维北伐造成了蜀汉“兵困民疲”,这的确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样道理,魏国也有损耗,而且作为战败方的魏国损耗远比蜀汉来得大,因此正是姜维的积极北伐才缩小了蜀魏两国之间国力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