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农之孙李凯城:爷爷亲自给他起的名字,有什么特殊意义

静心百年录 2023-11-25 06:58:01

前言

李克农与夫人赵瑛共生育5个孩子。

老大李宁,老二李冰都是女孩,老三李治,老四李力,老五李伦。

李凯城是李力的儿子。

当年,李凯城出生之后,爷爷李克农特别高兴,当即就给他取了名字。

后来,名字改动了一个字。

那么,李凯城的名字到底有什么特殊意义?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起的?

李凯城称,周总理曾在大会上向奶奶赵瑛表示感谢

赵瑛原名赵彩英,父亲赵筱舫在芜湖市开了一家照相馆。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社会里,赵筱舫却很重视独生女赵瑛的文化教育。

她是当地第一批考入女子师范的学生之一。

在别的家长眼里,赵瑛不仅有文化,还会帮着家里干活,是远近闻名的孝女。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1917年9月,18岁的赵瑛和同龄的老乡李克农结为了夫妻。

虽说两人走到一起,是父母撮合的,有包办婚姻的色彩,但他们在一起后,却发现彼此是那么地和谐。

婚后,为了革命事业,李克农完全把精力投入到了工作当中。而赵瑛既要操持家务,又要带孩子。

即使这样,赵瑛也从未抱怨过什么。

1931年4月,由于顾顺章叛变,赵瑛获得中央特科同志通知,带着孩子仓促离开住地,流落上海流浪了1个月之久。

之后返回家乡,开始了她多年辛苦的小学教师生涯。

在和丈夫分别的6年中,赵瑛靠着微薄的薪水,养育了5个孩子。这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

由此,赵瑛被公公尊称为“赵先生”。

1936年11月,李克农送走了美国记者斯诺后,写了一封家书。次年初,儿子李力接到了这份家书。

李力赶紧拿给母亲赵瑛看,内容大致是:

他一切还好,现在国共就要合作了,他在“胡公”下面工作,很有可能要回来看看。

赵瑛后来才知道“胡公”就是周总理。

1937年4月的一天,赵瑛和孩子们、公公所居住的地方,马家巷一号的门被敲开了。公公李哲卿见到来人后,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赵瑛闻声,带着孩子们出来一看,原来是李克农回来了。

夫妻重逢后,赵瑛跟着李克农转战各地,直到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摇在天安门城楼上。

1961年1月6日,赵瑛因病去世。李克农悲痛万分,深情地赞扬老伴为“母仪典范。”

说起奶奶赵瑛,孙子李凯城这样说:

“奶奶赵瑛大革命时期就开始支持爷爷的工作。上世纪30年代初,爷爷打入国民党特务机关当‘卧底’,奶奶随他在上海‘坐机关’,参与了许多具体工作。抗战初,奶奶正式加入党组织,担任机要秘书,一直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为党工作。”

建国后,赵瑛一直在安全保卫部门供职。

李凯城还说:“周总理曾在大会上向她表示感谢。1955年军队要整编授衔,动员女同志转业地方,奶奶带头退出现役,成为一名不领工资的家庭妇女。”

李凯城耳濡目染,被父母那一辈人的不平凡所震撼

李凯城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他的父亲李力还不满14岁,就与哥哥姐姐们一起参加了八路军。

他的母亲郭芃当年也是进步青年,在地下党的指引下,从四川万县老家步行到延安,后进入抗大学习。

成长在这样一个红色家庭,李凯城耳濡目染,见证了太多让人震撼的事迹!

听其父李力讲,当年在延安时,全家人都入了党,只有最小的李伦尚未加入党组织。

于是,李伦就被李力称为“党外人士”。这一外号不知怎么就传开了。

有一次,毛主席找李克农谈话,闲聊中开了个玩笑,说:“你们家的那个‘党外人士’怎么样了?”

李克农回家后,便找李伦认真谈了一次话:

“你虽然没有入党,但不是党外人士,而是共产党人的儿子,将来也要争取加入党组织。”

这番话,李伦记了一辈子。

后来,李伦成长为了军队高级干部。

2019年,李凯城去看望病重的三叔李伦,只听得他在弥留之际,嘴里还念叨着“我要找组织,我有话对组织说。”

李凯城将父辈们留下的话,印在脑海里。

从当兵、入党、提干,再到后来多次工作变动。他从来靠自己的努力,没有走过一次“后门”,也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个人要求。

有人说,李凯城太傻,有关系还不用。

可李凯城很清楚地知道,出生在这么一个家庭,绝不能给前辈丢脸。

李凯城说起爷爷给他起名的特殊含义

李凯城出生时,爷爷李克农在南朝鲜的开城参加中美朝鲜战争谈判。

得知此喜讯后,李克农当即给孩子取名为“开城”。

李凯城后来听说,朝鲜战争期间,中美两国谈了2年多,大大小小的谈判575次,谈出了经典,谈出了历史记录。

在朝鲜战场上,美国每次战役都想取得胜利,但总是打不赢,于是就想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可谈不好,他们又开始打,打不赢又谈,反反复复。

直到有一次战役把美国人打服了,那就是上甘岭战役。

经过这次战役,打得美国人没有了信心,他们认为在战场上,美军是无法取得胜利的,只有老实地回到谈判桌上才是正道。

于是,就有了开城谈判。

后来,李克农想了想,觉得“开城”是南朝鲜的城市名字,不太妥当。

因为开城谈判取得成功后,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开城谈判是凯旋而归。

就这样,李克农将孙子的名字,改动了一字,“开”改为了“凯”。

李凯城从小受革命思想熏陶,后来凭着自己的努力,在军事科学院当了教授,被授予大校军衔。

从岗位上退下来后,李凯城开始从事红色研究,专门为各地红色教学基地、纪念馆等培养讲解员。

说到李克农时,李凯城表示出对爷爷的无比崇敬。

在朝鲜谈判时,李克农有一天突然接到了父亲病逝的电报。那时,同志们都在紧张地工作,李克农强忍住眼泪,将电报塞进了口袋。

晚上,李克农独自走出帐篷,对着北京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三躬。

1946年,李克农的母亲去世,他正在北平军调部紧张地工作,也未能赶回去给母亲送终。

这一段鲜为人知的事迹,给李凯城莫大的教育和激励。

他很深情地说道:

“我爷爷这辈子的革命先烈们,为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不顾个人安危,将生命抛在脑后,表现出他们对党无限忠诚,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他们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他们身上许多优秀品格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静心历史录,每天会更新历史类的文章,希望您能关注我!

1 阅读:31

静心百年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