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业绩说明会上,理想汽车掌门人李想再度表达了今年第二季度不会降价的观点。

在产业链日渐成熟、各个零部件厂商都在降本增效的情况下,在电池原材料价格已经膝盖斩的大背景下,面对愈演愈烈的价格战,理想汽车还是坚决不降价,这个表态着实让人有些惊讶。

其实,理想汽车并非单纯的艺高人胆大,仔细分析一下号称订单饱满的它在二季度面临的竞争态势,就一目了然了。
首先,会让理想汽车稍微感到一点压力的竞品车型-支持HUAWEI ADS2.0的问界M5智驾版要到6月份才会开启上市交付,批量交付需要等到第三个季度。
其次,真正能给理想L8/L7带来一定竞争压力的是搭载HUAWEI ADS2.0的问界M7,而这款车型至今尚未发布。
至于其他无法给出清晰的城区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落地时间表的竞品车型,没有办法大量抢夺理想汽车的订单。

根据马斯克他远房堂哥哥马斯洛的理论,一个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便会开始追求安全感,安全感得到满足后,他又得陇望蜀,追求精神层面的体验。

所以有个段子说,没吃饱饭之前唯一的烦恼就是怎么填饱肚子,但一旦吃饱了饭,他就有了无穷无尽的烦恼。这是人性,自古皆然!
反应到汽车消费者这个层面,拿着30万预算买车的人并不是那么注重经济性、性价比,促使他们下单的驱动因子是产品本身的体验,甚至可以是品牌背后的价值观。
经过两三年的市场教育,这些人真的愿意为了强大的智能座舱、可实现城区智驾的高阶辅助驾驶买单。
暂且不提前段时间船夫哥“无人驾驶虚头巴脑”和何小鹏“无人驾驶绝非扯淡”的观点交锋,高阶辅助驾驶带来的轻松体验是实实在在的。
在深谙消费者心理的理想汽车看来,如果一台生命周期长达六七年的汽车给不出清晰的、且能得到消费者信赖的城区辅助驾驶路线图,实际上它并不会构成对理想汽车的真正威胁。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抠门气质的理想汽车一向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一向是让特斯拉、小鹏、华为他们做探路先锋,先给自己探探坑,然后自己再精准模仿,杜绝一切无用功,导致理想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发力有点晚。
虽然宣称今年年底要在100座城市落地城区辅助驾驶,但它实际上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推出城区辅助驾驶功能。

不过,借助于强大且精准的营销,理想汽车已经成功地让消费者相信了它的高阶辅助驾驶可以在六月份落地,真是非常的神奇!

其实,李想本人也曾经表示,对理想汽车而言,最大的威胁就是华为。但能打的问界智驾版车型恰好在第二季度处于空窗期,所以,双手插兜、看看四周没啥对手的李想心中的盘算呼之欲出了-既然没有能打的,那就没有必要降价了。

如果您不认可这个观点,可以反观一下特斯拉。去年10月份、今年1月份特斯拉两次大降价,就是因为大家都在对标特斯拉,导致竞品太多、竞争压力太大了。
在竞品产品力不相上下甚至更强大、价格比它还要有优势的情况下,降价促销成了特斯拉最自然而然的做法。

理想汽车坚持不降价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要追上自动驾驶的差距,需要烧的钱太多了。
由于理想汽车在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的探索上没有任何追求,一向采取对特斯拉亦步亦趋的做法,导致的结果就是,小鹏汽车的城市高阶辅助驾驶系统去年9月份就已经上市,而理想汽车的城区辅助驾驶到现在还没有真正落地。
这个时候,必须高强度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快研发,尽快追上与华为、小鹏和蔚来在自动驾驶上面的差距,兑现自己吹过的牛皮。

因为,理想承担不了牛皮吹破的后果。根据上面的逻辑,如果理想L8、L7的城市辅助驾驶迟迟不能落地,那些同样没有实现城市辅助驾驶、但是比理想汽车更有性价比的车型就会真正构成对它的威胁,对理想汽车的销量形成反噬。
所以,尽管理想每卖一辆车,就要“含泪”赚掉车主8万块钱。但是,为了支持100座城市辅助驾驶早日落地,它必须硬撑着不降价,保证足够高的毛利率。
毕竟,理想汽车刚刚盈利,未来要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