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庐山会议召开前,中央给此次会议定下的基调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统一思想认识。会议进行时,关于“大跃进”的问题和纠正,不少与会者在分组讨论中谈起。彭德怀在会上发言后,感到意犹未尽,觉得大多数与会者不够重视,遂选择给毛主席写去一封信。
毛主席收到信后的反应,跟彭德怀所希望看到的完全不一样,老人家发表了措辞尖锐且严厉的公开讲话。黄克诚、周小舟一开始是支持彭德怀的,毛主席发表讲话后也没有选择顺风转向,最后被迫做出检讨,成为受批判对象。
朱德是当时少有旗帜鲜明地支持彭德怀的人,准确来说是“半支持”。哪来的“半支持”,接着往下看。朱德出身农村,三四岁就上山捡柴、下地拣麦穗放羊,所以对农村和农业的情况是再熟悉不过的。因此自“大跃进”以来,他就对农村报上来的产量数字不太相信。
为了把真相弄出来,朱德特地往广东农村跑了趟。回来后就上了庐山。在庐山,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拜访叙旧。他无心闲聊,张口闭口都是“大跃进”的问题。彭德怀的遭遇,让朱德的内心深感不安。他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毛主席的决定,但他同样不愿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
所以在庐山会议后期,朱德虽有满腹意见,但基本全程缄默。在会议开到最紧张的时候,朱德跟毛主席谈过一次话。朱德说:“我觉得这次会议的发言,民主风气不够。”毛主席闻言一愣,沉默半晌后说:“你对一半,我对一半。”朱德听后陷入了沉思。
毛主席的意思,朱德大概明白。郭沫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写到《论秦始皇》,其中有一句是:“以焚书而言,其用意在整齐思想,统一文字,在当时实有必要。”这应该说出了毛主席的心里话。
朱德领会到毛主席的意思后,便劝彭德怀不要顶牛,做点检讨。朱德虽然这样做,但自己却没有随大流参与批判。朱德的发言,也有批评,但那是一种积极的、善意的批评,如讲彭德怀把问题说重了,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检查自己,不要把某些缺点看得太重,执拗的脾气要改改。
朱德批评之余,也没有吝啬夸赞,说彭德怀在生活方面注意节约,艰苦卓绝,谁也比不过他,他是很关心经济建设的,只要纠正错误认识,还是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好的。
朱德的发言由于太过温和,没有火药味,不像在批判,所以还没等他说完,毛主席就将腿抬起,用手指挠了挠鞋面,说:“隔靴搔痒。”出了个这样的插曲,朱德便停止了发言。
会议期间表决投票,同意者需要把手臂高举,便于有关人员的统计。朱德也举手了,但不是高举,而是弯曲着胳膊举起来的,只有别人举的一半高。明眼人一瞧就知道:老总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举手的。
散会后,朱德在外面散步,偶遇毛主席。毛主席说:“你啊老总,举手举了半票,算是投了我半票。”朱德笑着回答:“反正我举了手,至于手是怎么举的,我就不知道了。”这跟前面毛主席的“你对一半,我对一半”刚好呼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