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孙女质问奶奶:爸爸见你6次,打妈妈3次,他们离婚,你高兴吗

晚风计划 2025-04-08 15:05:07

01

我叫赵秀兰,今年62岁,初中文化,来自一个小县城的农村。

年轻时在镇上的棉纺厂干了二十多年,厂子倒闭后就一直在家照顾老伴和孩子。

老伴早些年查出肺病,医药费花了不少,后来不幸去世,我靠着每个月两千多的退休金过日子。

我有一个儿子,叫赵鹏,比我晚结婚,三十五岁才成家。

儿媳妇叫林晓,是个小学老师,人挺精明,做事也利落。

我原以为他们的婚姻会过得安稳些,毕竟晚婚晚育,性子应该成熟些。

可谁知道,婚后不到七年,两人就闹到离婚的地步。

我一直觉得,家务事嘛,吵吵闹闹总是有的,忍一忍就过去了。

可有些事情,好像不是忍一忍就能解决的。

那天,小孙女跳到我怀里,望着我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问我:“奶奶,爸爸来看你6次,打妈妈3次,他们离婚,你高兴吗?”

我一下子愣住了,眼眶酸得厉害。孩子还小,却看得那么清楚。那一刻,我突然不知道我是对是错了。

02

赵鹏小时候就是个倔脾气,做事冲动,不服管教。我一个人带他长大,吃了不少苦。

老赵走得早,家里没了主心骨,我一边干活一边管孩子,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我承认,我对赵鹏是偏心的,毕竟是我唯一的儿子。

他高中没考上大学,就去外地打工,后来跑货车,攒了一点钱。

三十五岁那年,经人介绍认识了林晓。

林晓大学毕业,是镇上小学的语文老师,家里条件也不错。

我本以为人家看不上赵鹏,结果两人还真谈了起来。

不到半年就结了婚。

婚礼是我操办的,我花了不少积蓄,但也没说什么,觉得只要他能成个家,我这辈子也算安心了。婚后第一年,两人过得还算平稳,林晓怀孕了,小孙女出生那年是我们全家最热闹的一年。

可从第二年开始,矛盾就逐渐显现了。

赵鹏辞了货车的工作,想在县城做点小生意。林晓不同意,说家里刚添了孩子,风险太大。两人因此吵了一架。当时我在一旁劝赵鹏:“你媳妇说得对,先稳稳当当的,别折腾。”

赵鹏一脸不服:“你懂什么?她一个女人,知道啥叫生意?”

我第一次觉得,他们不是一路人。

之后的几年,赵鹏换了三四个项目,什么网店、快递代理,甚至还想开饭店,结果都不了了之。林晓每次都拦着,他就觉得林晓看不起他。

有一次,他们吵得厉害,林晓带着孩子回了娘家。我赶紧过去劝,说:“你别总跟她顶嘴,她是你老婆,又不是仇人。”

他说:“她要是真把我当男人,就不会处处跟我唱反调。”

我心里明白,他是太要面子了。可我也没多说,想着他们自己慢慢磨合,总能好起来。

可没想到,后来竟然动手了。

第一次是赵鹏喝醉了,回家后看见林晓在辅导孩子写作业,语气冲了点,他一时火起,就推了林晓一把,孩子吓得大哭。林晓当晚就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我第二天赶过去,道了歉,赔了不是,林晓的父母板着脸,说:“再这样,我们就报警。”

我回到家,把赵鹏骂了个狗血淋头。他倒也后悔,说是酒喝多了,下次不会了。

可是第二次,第三次,理由都一样。要么是钱的事,要么是孩子的事,赵鹏动不动就发脾气,有时还会砸东西。林晓越来越沉默,孩子也变得胆小。

有一回,小孙女在家写错了一个字,赵鹏啪地一拍桌子,孩子吓得缩成一团。我看不下去,吼了他一句:“你疯啦?孩子能承受得住你这脾气?”

他反倒冲我吼:“我小时候你不也这么打我?”

我一时语塞,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或许我也有错。我的方式,早在他小时候,就已经种下了今天的因。

林晓终于提出了离婚,说她再也不想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我去劝她:“女人嘛,忍一忍就过去了。”

她冷冷地看着我:“忍一忍?你忍得过来他那拳头吗?”

我没话说了。

他们离婚那天,小孙女拉着林晓的手,一边哭一边问:“妈妈,我们以后不回奶奶家了吗?”

我心像被针扎了一样。

后来赵鹏回到我这边住,整天闷头抽烟,偶尔见见孩子,但每次都不超过一个小时。小孙女每次来,总是躲着她爸爸。

那天她问我那句话,我彻底崩溃了。

我抱着她,哽咽着说:“奶奶不是高兴,奶奶是难过。你爸爸做错了事,奶奶没管住他,是奶奶的错。”

她轻轻拍了拍我脸:“奶奶,你以后不要再骂妈妈了,好不好?”

我点点头,眼泪止不住地流。

03

日子还在过,赵鹏也渐渐沉默了许多,不再轻易发火。但我知道,林晓不会回来了,孩子也只能在两个家之间来回奔波。

我每天都在反思:是不是我从一开始就不该一味地护着他?是不是我该早些站在林晓那边,为她说句话?是不是我当年那种“男人就该强势”的观念,害了我儿子,也害了我孙女?

我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但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我要做一个更好的奶奶。我要教孙女温柔、尊重和独立,而不是像教她爸爸那样,一味地忍让和妥协。

有一天,孙女看着我问:“奶奶,你还爱爸爸吗?”

我笑着说:“我爱他,但我也知道,爱不是纵容。奶奶会告诉他怎么做一个好爸爸。”

孩子点点头,靠在我怀里。

窗外阳光正好,我不知道未来是否会有和解,但我知道,有些错误,必须有人承担;有些教训,必须有人记住。

这就是我的故事,一个母亲的愧疚,一个奶奶的觉醒。

0 阅读:4

晚风计划

简介:用枯燥的文字诉说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