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领导让你单独评价同事该咋办?”
我很喜欢一个高赞回答:“本质上涉及你、同事、领导三方关系,三方利害顺序应当是领导>自己>同事。把握好这个顺序,你就赢了。”
而天真的人,则误认为领导对自己很信任,于是不过脑子,口无遮拦,结果就像“脏毛巾擦脸,不但不露脸,反而丢了脸”。
所以,千万不要小瞧这个问题。
因为,答好了是加分项,答不好就是要命项。
真正聪明的人,能审时度势,在职场中都做对了这三点。
领导提拨人,莫要进谗言
武则天召见娄师德,让其推荐可以担任辅政的人才。
娄师德出于公心,推荐了狄仁杰。
武则天将狄仁杰从外地召回,任命为宰相。
可是,狄仁杰却屡次排挤娄师德,还将他放了外任。
武则天问狄仁杰:“娄师德贤明吗?”
狄仁杰说:“是否贤明,我就不知道了,也没听说过他知人善用。”
武则天拿出娄师德举荐他的奏章,告诉狄仁杰,你为宰相,就是娄师德举荐的。
此后,狄仁杰和娄师德协同配合,一同辅佐武则天。
娄师德与狄仁杰的做法,高下立判。
想起了豆瓣上一个热门话题:“谈谈你步入社会后学到的东西。”
一条高赞回答是这样的:“职场中永远别在背后说人坏话,尤其是领导看重的同事。”
而情商低的人,则竹筒倒豆子,噼里啪啦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嘴过瘾了,却把自己的路给封死了。
网友洪洪曾经谈起过自己的一件糟心事。
来源:视觉中国
单位要提拔一个年轻干部,领导约谈他,集团公司来考察时,暗示让他多多美言。
可他却直言不讳:“周某太年轻了,资历浅,没经验。”
领导当时很诧异,挥了挥手,把他赶走了。
此后,他就逐步被边缘化了。
他悔不当初说了同事的坏话,可为时已晚。
俗话说:“听话听到音上,说话说到点上。”
领导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你要顺着领导的方向做好配合,而不是随心所欲。
因为,负面评价改变不了领导的决定,反而会看轻了你,对你日后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真正的聪明人,纵使对拟提拨人心存芥蒂,也要收起你的不满,尽量挑同事好的地方说。
如此,才能在职场中如鱼得水。
领导责备人,不过度共情
有人说:“不要同情任何人,即使是最亲近的人,因为同情谁,你的潜意识就会自动背负谁的命运。”
领导责备别人时,最好不要过度共情。
与同事相处,不是不能没有同情心,而是不能同情心泛滥。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人讨伐匈奴,李陵主动提出愿带5000步兵单独出兵,以缓解主帅压力。
起初,进展顺利,匈奴大败,随后匈奴又调来骑兵增援,但李陵愈战愈勇。
匈奴准备撤兵之时,李陵有一个部下投靠了匈奴,只因受到上级的侮辱,匈奴获悉汉军没有后援且士兵们的箭也快用完了,就重新组织进攻。
最后,李陵被俘投降。
汉武帝怒不可遏,众臣也纷纷要求严惩李陵,唯有司马迁一言不发。
来源:视觉中国
汉武帝注意到了司马迁的与众不同,就点名让其谈谈看法。
司马迁认为,李陵虽战败,但他十分看重名节,投降匈奴应该只是权宜之策。
还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祖孙三代都是汉朝冲锋陷阵的先锋。
不等司马迁把话说完,汉武帝就怒发冲冠,指责司马迁对一个败军降将的“洗白”别有用心,就下令将其投入大狱。
最终,司马迁虽然保住了一命,但却遭受了非人的宫刑。
职场有一种妥协,叫“看领导脸色行事”。
在领导盛怒时,不要为别人直白地求情开脱。
俗话说:“在错误的时间,做错误的事情,一定是错误的结果。”
领导对某件事情余怒未消,你若忤逆行事,只会引火烧身。
领导开除人,莫要强出头
听过一句话:“工作不是讲义气的场所,也不是交朋友的地方。”
领导决定辞退别人,一定不要强出头,此时刷存在感只能是自讨没趣。
能活好自己已是不易,别总幻想拯救别人。
为同事鸣不平并非明智之举。
央视热播剧《凡人歌》中,为公司呕心沥血十五年的那伟,没有想到在不惑之年被公司裁了。
公司老总王睿智出家后,妻子秦玲玲接管了公司。
虽然公司掌门人变了,但那伟对公司的忠诚度丝毫没有减少,老总有什么事情,总是跑前跑后。
为了客户,在酒局中喝得不省人事。
可是,秦玲玲却向他开刀了,决定辞掉他的副总,并裁掉他分管的整个营销部。
那伟自知中年失业,自己又没有一技之长,想要到外面的世界闯荡并非易事,因此想要留在公司,纵使降级也可接受。
但秦玲玲问他,身为一名副总,没有操盘过一次营销,没有做过一次创意,留着你有什么用呢?
那伟无言以对。
就这样,忠诚有余技能不足的他,被扫地出门。
来源:豆瓣影视
好在他的属下李晓悦被公司留了下来。
可李晓悦获悉日后将取代那伟的职位时,却冷冷说道:“我取代那总,不成了忘恩负义的混蛋了吗?”
于是,主动请辞。
辞职后,跟着那伟一起创业,但开张半年也不见起色,后来,公司被坑30万,被迫关门。
李晓悦本可以有光明的未来。
别高估自己的力量,你不是别人的救世主。
如果德高望重,有一定的话语权,为同事声援无可厚非,而自己脚跟还没有站稳,就不要想着渡人了。
请记住,没有金刚钻,千万别揽瓷器活。
写在最后
相信很多人都吃过因对同事评价不当而掉进坑里的苦。
原因就在于,要么把同事的位置错放在了第一,要么只顾自说自话,而恰恰把最应当放在首位的因素给疏忽了。
看不懂“眉眼高低”,就极容易独自咽下苦涩的果子。
愿我们都能在职场中审时度势、积累经验,力求做到最好。
作者:黄河水清,高级会计师。化文为灯,陪你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