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老人被诈骗百万存款,却为骗子求情:“能不能不要处理他们,他比我儿子还关心我!”

美食美食地图集 2024-12-22 17:14:54

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新闻:数百位老人被诈骗,金额竟然高达2000多万。

到底是什么样的骗术,竟然如此可怕。

深扒一下才明白,原来是不法商家在平台以低价卖金子为噱头,哄骗老年人投资,最终携款跑路。

该平台声称:售卖低于市场价20-30块钱的黄金。

这是什么概念?

买入价一万块转手就能赚400,也因此收获不少忠实客户。

这群人最少的买了7万多,最多的已经高达66万人民币。

但,平台很快就没动静了。

要么是虚假单号,要么干脆不发货,去找客服要求退款,客服也不回消息。

等追去现场才发现,公司早就人去楼空。

而这群被诈骗的人大多数都是已经退休的老人,最多的被骗了66万,最少的也被骗了7万多。

其中一位阿姨被骗9万多块,她对着镜头痛苦地说:

“攒了半辈子的钱让他们一下就骗没了,现在有种活够了的感觉,觉得自己像个傻子。”

截至目前,虽然行骗人员已被抓捕归案,但归还被骗欠款还遥遥无期。

辛辛苦苦半辈子,全成了给骗子做嫁衣。

看着她们在镜头前或是哽咽流泪,或是行尸走肉,有阿姨哭着说:

“我现在已经快家破人亡了。”

费尽心机诈骗老人积攒半生的养老钱,多么可恨又可怕的骗局。

更触目惊心的是,针对中老年人的围剿诈骗,麦多多还只是沧海一粟。

这些年,针对中老年人的骗局层出不穷。

老年人,成为被重点瞄准的对象。

去年“3·15”的时候就曾曝光过一种类型的诈骗方式。

在情感主播的直播间里,大搞剧情,诱导老年人下单购物。

比如说:

婆媳大战,离婚在即清仓甩卖;

丈夫出轨要把老公公司搬空;

和大30岁女友相恋,妈妈不同意怎么办?

王子向公主求婚,进来就可以9.9元领黄金。

老公家暴,赚钱离婚……

最离谱的是,还有人声称:

商品价值连城,但身份特殊被境外势力追杀,希望家人们下单帮忙保存,事后回收,还可以参加拍卖会。

诸如此类的直播间数不胜数。

他们往往擅长利用家长里短的狗血矛盾,来增加直播间的看点。

极大层面上满足了看客的窥探心理。

用户很容易点进视频,从开始的好奇观望——相信他们的故事——产生感情——走进直播间购物。

也正因如此,很多老年人对此深信不疑。

有子女曾对母亲苦口婆心地劝说:

妈,这些都是假的,都是团队运营包装的。

但已深信整个情感故事的老人却回道:

对面才有运营,有传媒公司,专门有人策划,他这边没有,所有的都是剧本,他的没有,他是正义的一方。

甚至还把自己归类为“娘家人”,为自己支持的直播间说话。

遇到同样情况的老年人绝对不是少数。

随便点开一个吐槽视频,评论区都充斥着大量子女无奈又愤怒的声音:

我爸信谁都不信我。

我爸看xx三年,天天一天不落。

我妈也这样,我偷偷给她点了退货。

最重要的是,这些直播间不但剧情夸张,诱导老年人为他们摇旗呐喊,还制造家庭矛盾。

售卖话术经常是:

你女儿/儿子舍不得,我给你买,他们就等着你人走了,钱好留给他们。

瞧瞧,这话说的,他们低价售卖就是买给老人的“孝心”,子女不同意付费就是不孝顺。

卖货还不够,还要恶意挑唆子女与父母间的关系,何其恶毒!

而且他们售卖的商品也多是“三无产品”。

像什么塑料翡翠,“三无”化妆品,玻璃大钻戒,小作坊羊奶粉,9.9元的金器,甚至还有“复活项链”。

所谓“复活项链”,顾名思义,就是戴上这条项链不用吃药不用打针,就可以遇难成祥、“死而复生”。

曾有主播现场直播,将项链戴到一位胸口疼痛难忍的大妈身上,对方立马活蹦乱跳。

一时间直播间下单无数。

如此夸张的表演,如此虚假的疗效承诺,任谁看都是再明显不过的骗局。

但爸爸妈妈们却还是一茬又一茬地跳进诈骗的巨坑。

很多子女对于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当,是说不得骂不得。

好话歹话说了一箩筐,父母还是该干嘛干嘛。

气得她们上网发求助,饶是如此,效果依然不佳。

要让他们不再上当,一味地输出是没有意义的,重点是要找到老人频频被骗的根本原因。

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大多数老人的生活常态是,子女在外工作,无暇顾及父母,每天不过寥寥几语,有时候忙起来,好几天才想起来和父母说句话。

为了打发无聊孤寂的老年时光,父母就会想要在网络上寻求情感寄托。

但这就很容易形成老人受骗的温床。

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广泛覆盖、普及,随之而来的就是信息爆炸问题。

在老一辈的年代,官方媒体和报纸就代表着权威,他们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天然缺乏基本的辨别能力。

这就导致他们更容易听信谣言、上当受骗。

早些年盛行的“震惊体”等谣言文章,就是如此。

无法对此做出正确判断的他们,很容易成为谣言传播的一环:点击——阅读——转发扩散。

如果不法分子在其中一环诈骗老人,他们很难在第一时间识别并拒绝。

前段时间,一位80岁的老人就险些被骗。

老人自称接到“网信办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声称需要通过购买黄金的方式来“验证清白”。

老人为此卖掉房产,购买5公斤黄金,价值超过200万元。

幸好及时追回,才避免了巨大损失。

来源:中国普法

说来心酸,我国宣传反诈力度这么强,老人对此也未必毫无察觉,但他们还是容易陷入困局,为什么呢?

归根到底,是老人缺乏理解和陪伴。

曾经有一档法制节目,主持人采访那些受骗老人的时候。

他们纷纷提到一点:

(骗子的)热乎劲别提了,自己的子女都说不了那么好,咱们就相信了。”

还有一个案例,是不法分子向老年人兜售非法保健品。

被骗老人遍布全国,且基本在80岁以上,该团伙已获利近400万元。

按理说如此庞大的数额,对老年人来说,可能就是他们劳碌一生、省出来的养老钱。

这群人被抓应该是恶有恶报,大快人心。

但令人诧异的是,就在记者向这些被骗老人询问的时候,一些老人不仅放弃报案,更有不少老人为骗子求情,希望轻判。

一位87岁的老人不住地求情:

能不能不要处理他(们),他比我儿子还关心我!

老人不是不懂这其中的利害关系,而是太在意那些“儿子们”的温情与陪伴。

心理学研究表明,老年人其实比年轻人更加容易相信别人。

因为过于信任自己的人生经验,可能会演化成一种过度自信。

很多老年人的潜意识会觉得: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我怎么会上当呢?

很多孩子为此感到生气,觉得家长怎么就那么犟,怎么就不听劝……但其实,这也并非他们的本意。

人在衰老的过程中,大脑容积减少,思维就会逐步变得缓慢、僵化。

随之而来的就是自我认知减弱,大多数老年人会丧失对生活的一部分管控感。

年轻时唾手可得的事情,到了老年反而成了可望不可及的目标,难免会大受打击,产生“我要健康长寿,我要让人看看我还能行”的思想。

具体到行动上,就是盲目购买保健品、复活项链,其背后的逻辑是:不给子女添麻烦,自己解决病痛。

本质是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发生了变化,这时候就迫切需要情感寄托和积极引导。

如果不能在家庭中获得这种抚慰,很自然就会被那些满嘴甜言蜜语的不法团体钻了空子。

所以与其抱怨“我爸妈怎么这么不让人省心”,不如多花一点时间陪伴他们。

来源:视觉中国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妨多陪着他们吃饭、逛街、散步,多和父母沟通交流,提供必要的支撑。

这样,即便有人行骗,老人也不会轻易上当,而且即便老人识别不清,家人也能很快发现问题,避免产生重大损失。

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通过其他的事来回应父母的情感需求。

比如说给父母报个老年大学,让他们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培养兴趣爱好之中。

再比如给他们布置小任务,并定期汇报进度,让父母的大脑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这种陪伴,哪怕是远程的,哪怕只是日常打卡聊聊家常,都能让父母感受到亲情的存在,肯定自我价值,充实地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

除此之外,子女也可以多搜集电信诈骗案例,不定期向父母普及相关知识。

如果还是出现被骗的情况,也请对父母多点理解。

人老了,大脑没有以前灵光了,有时候出点岔子给孩子们带来了麻烦,甚至是经济上的亏空,这的确压力很大。

但也别忘记,是谁抚育了你。

你牙牙学语,他们教了一遍又一遍;

你蹒跚学步,他们教了一次又一次。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千万不要本末倒置,本是好心,却让苛责扯断了亲情。

作者:十一。来源:有书(ID:youshucc)。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特殊标注除外),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