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庆功宴,邓政委开了个玩笑,纵队副司令直接掀桌,为何?

诸葛子淳晨绸聊电影 2024-12-05 10:29:29

1949年1月10日,解放战争中的第二场大战——淮海战役落下帷幕。

如果说辽沈战役逆转了国共双方的形势,那么淮海战役,就真正为全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用毛主席的话说,只要解放军向残余的国民党军再做若干次重大攻击,国民党统治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亡。

平津战役结束后,中原野战中召开了一场盛大的庆功宴,各级指战员欢聚一堂,大家有说有笑,述说着在这场历时2个多月的大战中,手下将士的出色表现。

做为中原野战军的首脑,刘邓二人心情也极好,他们频频向同志们敬酒,表达对他们的谢意,谁料,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当邓政委走到时任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刘昌毅跟前时,笑着对刘昌毅说:“你这次打的不错,就是多吃了500斤肉。”。

闻言,众人哄堂大笑,在双堆集战役中,刘昌毅所在的三纵队,表现确实出彩,他们跟黄维军团苦战5天,损失4000余人,最终成功攻破黄维的防御,还活捉了黄维,可谓劳苦功高。

能取得如此战果,多吃500斤肉算个啥?在场的众人,都听出了邓政委在开玩笑,然而,刘昌毅却没笑,反而面色阴沉的站了起来,然后一把掀翻了面前的桌子,扬长而去。

看着满地狼藉,参加庆功会的众人都沉默了,一时间落针可闻,令人意外的是,邓政委却并没有因此生气,反而笑着看向了刘伯承。

紧接着,刘伯承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他笑着示意大家不要在意,等过会儿,刘昌毅就会跑来道歉了。

果然如刘伯承所料,没多长时间,刘昌毅就满脸惭愧的走进会场,向邓政委道歉,挠着头说自己没听出邓政委是开玩笑,此言一出,又是哄堂大笑。

话说,这么简单的一句调侃,刘昌毅怎么就听不出来呢?原因很简单,很少有人敢跟刘昌毅开玩笑!

刘昌毅,湖北黄安人,出身寒苦,兄弟姊妹9个,全靠父亲租种地主家的田地过活。

幼时的刘昌毅,经常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过得苦不堪言,更令他痛苦的是,村子里的孩子们看他长得瘦小,时常欺负他。

好在一点,寺庙的和尚们很喜欢他,便教了他一些拳术,这才让他的处境稍稍好了一些。

刘父对刘昌毅很看重,曾缩衣节食送他进学堂读书,可惜仅仅学了3个月,便因家境拮据,无奈让他辍学。

12岁那年,刘昌毅又被父亲送到一个裁缝铺当学徒,想让他学个谋生的手段,跟着裁缝师傅,刘昌毅学了2年便返回家里,可刘父认为,他的技术还没学到家,又给他找了位陈师傅,让他继续跟着学。

这位陈师傅,名叫陈文秀,当时已是一名共产党人,他对聪慧机灵的刘昌毅很喜欢,便带着他来到汉口的一家裁缝铺做工,并秘密从事地下活动。

在汉口,刘昌毅跟着陈文秀干了两年,直到1929年夏,武汉的革命形势异常严峻,陈文秀害怕刘昌毅有个三长两短,这才打发他回家。

回到黄安没多久,刘昌毅便收到了陈文秀被杀害的消息,这让他伤心至极,他决定参加革命,为自己的恩师报仇。

刘昌毅回乡之时,他的父亲、哥哥已经参加了革命,一个是乡苏维埃政府的土地委员,一个是赤卫队员,因此,他并没有遇到什么阻力。

1929年夏,国民党对鄂豫皖发动第三次围剿,革命形势再次变得严峻,就在这个关键时刻,15岁的刘昌毅与同村20多个青壮,一起报名参加了红军。

据说,他们报名时还有一件趣事,那就是同来的有个癞子和麻子,招兵人员不要,见状,刘昌毅反问道:“癞子和麻子就不能革命了?”,一句话噎的征兵人员无话可说。

参加革命后,刘昌毅每战当先,从一个普通小兵,一步步升任营长一职,1932年秋,刘昌毅遇到了人生第一个生死大关。

那时候,以张国焘为首的一些人,开始搞“整肃”,并迅速扩大范围,刘昌毅也未能幸免,被下了枪,关进了禁闭室。

当时的刘昌毅,知道接下来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他很不甘心,对着那些人大喊:“我是革命的,要死,让我死在战场上!”。

幸运的是,他被捕的事情,很快便传到了团长余天云,余天云特意从前线赶回来,将刘昌毅救了下来。

在余天云的力保下,刘昌毅被放了出来,并迅速被提拔为营长,不久,刘昌毅调任红九军政治部政务科长,开始处理关于“整肃”的一些事情。

在“整肃”中吃尽苦头的刘昌毅,做事情很慎重,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甚至以身犯险,保护了一大批同志。

1933年8月,红四方面军趁着四川军阀内讧,三次进攻田颂尧、杨森、刘存厚等军阀,在高强度的作战中,升任营长的刘昌毅,率部连续作战2个多月,每次都是冲锋在前。

当部队打到宣汉、达县附近时,刘昌毅负伤了,他的右胳膊被子弹擦伤,因为伤的不重,简单包扎后,他继续留在前线指挥战斗,不料,就在他拿着望远镜观察敌情时,一颗炮弹袭来,在离他几米的地方爆炸。

等硝烟散尽,刘昌毅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一枚弹片,从他的左下巴打入,右脸颊穿出,嘴里的牙齿几乎全部被打掉。

见状,战士们赶紧把他送到后方医院治疗,结果抢救了10多个小时,刘昌毅依旧昏迷不醒。

因为长时间的流血,医生不得不给他输血,也不知什么原因,输血过后,刘昌毅的体温,竟然达到了39°,再然后,开始高烧、面部肿胀。

这一状况,引起了军、师、团领导的高度重视,可即便医生拼尽全力抢救,状况依旧没有好转,几天之后,医院派人来报告,说刘昌毅断气了!

刘昌毅之死,让同志们伤心不已,特意给他买了棺材,准备下葬。

下葬当天,刘昌毅的通信员胡少荣看着敬爱的营长,悲从中来,哭着把刘昌毅的手枪,放到他的手中,做为陪葬之物。

不成想,碰到手枪后,刘昌毅的手指头,本能的微微颤抖,见状,胡少荣赶忙大喊:“连长还有气!”。

闻言,众人立即把刘昌毅从棺材中拉了出来,他竟因此,奇迹般的活了过来!

这次大难不死,刘昌毅作战更加勇猛,用他的话说,阎王爷不肯收留他,说明他的任务还没完成,他还要继续带兵打仗!

1937年,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刘昌毅被任命为129师386旅侦查科科长,奔赴抗日战场,因为能力出众,短短七八年,他便升到了河南军区第六支队司令员。

1946年初,刘昌毅率一个旅向河南息县进发,中途与国民党的一个师遭遇,双方爆发大战,战斗中,刘昌毅身中5弹,再次昏迷。

他的这次负伤,惊动了李先念、王树声等人,他们特意指派军区卫生部部长潘世征为刘昌毅治疗。

当时,河南军区药品匮乏,甚至连麻药都没有,如此状况下,已经不能说话的刘昌毅,用笔歪歪斜斜写下“大胆割”3个字,在没有任何麻醉的情况下,接连进行了2次手术。

可惜,手术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一些弹片无法取出,刘昌毅发烧、昏迷,多次出现险情,甚至……组织上已经开始为他准备后事,连棺材都运来了。

幸运的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国共双方达成了停战协议,在周总理的指示下,刘昌毅被飞机送到北京协和医院,在经过大大小小5次手术,这才保住了性命。

在战争年代,刘昌毅多次负伤,头、脸、手、腿、背、胯、腚几乎全部受过伤,这让他饱受病痛折磨,也使得他脾气变得极为暴躁。

淮海战役打响时,刘昌毅因为伤病,正在开封疗养,原本他是不需要参战的,可当听说手下士兵犯了错而受到通报批评时,他坐不住了,立马重返前线。

当了解到士兵有冤屈时,他亲自带人去找刘邓,当面澄清事实,因为太过激动,他跟邓政委,几乎是“吵着”谈话的。

在淮海战役中,刘昌毅跟邓政委,还有过一次冲突,起因是刘昌毅部粮食消耗太快。

刘昌毅有个外号,叫“四不走”将军,那就是不吃饱饭不走,不睡好觉不走,不喝完酒不走,不见敌人来不走。

刘将军认为,战士们行军打仗,吃饱饭是极其重要的事情。

1947年春,刘昌毅率部作战,结果刚刚架锅做饭,就有人来报,说是有敌人朝他们这个方向扑来。

闻言,刘昌毅将军不慌不忙,问饭做好了没有,当得知饭已经煮熟了,他就下令,让士兵们吃完再走。

过了片刻,又有人来报,另一个方向也发现了敌人,闻言,刘昌毅将军依旧是不慌不忙,他问战士们吃饱没,刘昌毅将军就说:“没吃饱不走!”。

说罢,他本人也蹲在一块大石头大口吃饭,知道大家都吃饱了,这才率部撤离。

淮海战役对于解放军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大战,而且是六十万对八十万,必定艰苦,不吃饱怎么能行?于是刘昌毅所部粮食消耗极快,也引起了邓政委的注意。

于是,他们再次“吵着”谈话,刘昌毅对邓政委说:“打仗靠的是力气,吃饱了才有力气!”,也是因为这次争吵,刘昌毅又得了个“猛张飞”的称号。

双堆集战役打响后,刘昌毅说率的三纵,打的极其勇猛,伤亡也是触目惊心,在如此状况下,为了提振士气,也为了让战士们吃的好点,刘昌毅就特意向后勤申请了500斤肉。

将士们在前线出生入死,还活捉了黄维,500斤肉算个啥?本来,邓政委只是开个玩笑,谁料刘昌毅没听出来,这才发生了掀桌子的尴尬事。

好在一点,无论是刘帅还是邓公,都是心胸宽广之人,并未因此事跟刘昌毅产生隔阂。

在此后,刘昌毅又参加了渡江战役、两广战役,对革命做出了极大贡献,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可谓功成名就。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战争年代,给刘昌毅的身体造成了极大创伤,但他却是个长寿之人,直到1999年才离开人世,享年85岁……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