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十七年(41年)夏日,洛阳宫中一片肃杀。刚刚被废黜的郭皇后含恨离宫,留下一脸茫然的太子刘疆。今年才十五岁的少年,不知道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因母亲的失宠而彻底改变。他望着父亲光武帝刘秀的背影,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汉朝权力更迭,太子命运多舛
光武帝刘秀打天下的时候,身边就跟着两个红颜知己:郭氏和阴丽华。郭氏是定远侯的外孙女,门第显赫;阴丽华新野县的民间女子,出身平凡。但你别看阴丽华出身不显,她却刘秀的心头好。
刘秀当了皇帝后,遇到了一个难题:该立谁当皇后?按理说,阴丽华是他的真爱,应该立她。但阴丽华那会儿还没有生孩子,而郭氏已经生了一个,一个新朝开国皇帝,总得有一个继承人吧?再加上郭氏娘家势力强大,这时候刘秀也需要他们家族的支持。 于是刘秀一咬牙,在建武二年(26年)立了郭氏为皇后,把她的儿子刘疆立为太子。
郭氏虽然当上了皇后,可她知道自己不是皇帝的心头肉啊。而阴丽华虽然只是个贵人,可汉光督武帝明明爱的就是阴丽华。这两个女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可以说是白热化了。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七月,皇后郭圣通被废了,刘秀把原配阴丽华立为皇后。
太子刘疆的无奈抉择
我们说这个刘疆。他可真是个可怜娃,才当上太子没几年,就遇上这么个烂摊子。他娘被废了,自己的太子位置自然也摇摇欲坠。这会儿刘疆脑子里肯定是一团浆糊:我该怎么办?是死扛到底,还是主动认怂?
经过一番思索,刘疆还挺有政治头脑。他琢磨着:我要是硬顶,弄不好会被扣上个“不孝”的帽子,那可真是万劫不复了。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复活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主动请辞太子之位,表示愿意到当个藩王上的地方。
这招高啊!既展现了自己的识大体,又给了父皇一个台阶下。刘秀直接废太子,那多伤父子感情啊。现在好了,儿子主动请辞,父皇也好做人。
但你别以为这事就那么简单。刘秀当时也挺为难的。毕竟刘疆是他的长子,而且没犯啥大错。就这么废了,说不啊。于是刘秀就拖着了,好几年了都没有给刘疆明确答复。
从太子到藩王,刘疆的政治智慧
到了建武十九年(43年),刘秀下决心了。他把刘疆封为东海王,让他到地方上去当藩王,给了刘疆二十九个县!而且还赏了他虎贲旄头、宫殿设钟鼓,简直就是当成半个皇帝来赏赐。然后立阴丽华的儿子刘阳(后来改叫刘庄了)为太子。
刘秀也知道自己亏欠儿子,就用这种方式来补偿,把刘疆封到地方上去,也变相地让他远离了朝廷。
藩王生涯:刘疆的谦逊与智慧
刘疆在东海王国犹如鱼得水,三天两头就给朝廷上书,说“我不配享受这么大的封地,能不能收回去一些吗?”刘秀看了这些奏章,心里美啊。他觉得:我这个儿子真懂事,一点都不贪心。
不过你别被刘疆这套功夫表面给骗了。他心里门儿清着呢。他知道,越是表现得谦逊,越能得到父皇的好感。而且,这样的做法也能让其他大臣对他刮目相看,觉得这个前太子不是一个威胁。
刘疆这招真是绝了。他不仅保住了自己的地位,还赢得了一片好名声。
时光飞逝,转眼间刘疆当了十八年的东海王。到了永平元年(58年),刘疆得了重病。这时候,新皇帝明帝刘庄(就是那个弟弟挤下太子位置的弟弟) )派一大堆人来看他,还让几个王爷专程赶到鲁地。
刘疆临终前写了封奏章,那叫一个情真意切啊。他说自己感念朝廷的厚恩,觉得自己这辈子都报答不完。最后不忘提醒弟弟:要好好孝敬咱妈啊!
你别看这封奏章写得情真意切,其实里面有大文章。刘疆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又不着痕迹地提醒弟弟要尽孝道。这一手玩得,真是高啊!随后,年仅33的岁刘疆撒手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