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四川地震“走蛟”传说:目击者称山洪中有蛟龙,真相如何?

雨后清新泥土 2025-04-21 14:59:28

1933年8月25号,阴历七月初五的时候,成都西边那个山城茂县,因为好多天没下雨,地都干得裂开了缝。眼瞅着地里那点庄稼,在火辣辣的大太阳底下眼看就要晒死,老百姓们心里头那个急啊,跟火烧似的。

四川从1912年的“省门之乱”开始,就陷入了连绵不断的战乱。先是有川滇之战,然后是倒熊之战,接着是统一之战、下川东之战,最后还有二刘争川。这一打就是二十多年,老百姓被折腾得没钱没粮,整个四川的百姓都活得非常艰难。

尽管如此,贫穷的茂县叠溪镇村民们还是硬着头皮,东拼西凑了一些钱,打算在镇上的城隍庙办个给城隍老爷“换新衣”的老传统活动。他们希望城隍老爷能显灵,保佑地方上天气好,赶紧下场雨来。

其实大家愿意掏钱办这个仪式,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在那么几天前,这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镇周边,发生了好多奇怪的事情,弄得大家心里都挺害怕的。镇子里的人们都在那儿嘀咕,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看四川那些军阀胡作非为,生气了,想要降点灾祸来惩罚他们。

叠溪镇靠着岷江,后边就是高高的山,地形挺险要的。前几天晚上,有的镇里人半夜醒了,瞅见西边天上有红光一闪一闪的,一连闪了三天。镇上的老人们看到后都说:“这是上天的门打开了。”

说到“天门开”究竟是啥意思呢?是天上的神仙下凡到人间,还是地上有人得道成仙了?这事儿谁也说不准。

叠溪镇外面是一片平平的地儿,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深坑,这些坑深得瞅不见底。最近这些天,有不少农夫出镇去种地,老能听到那些坑里传出奇怪的声音,就跟牛叫似的,轰隆隆的。还有人说呢,这是地底下的“牛”在喊呢。

老一辈有个讲法,说地震是地下的大牛在翻身。那“地下大牛叫唤”是不是就预示着地震要来了呢?这事儿太重要了,谁也不敢随便瞎猜。

城隍老爷“更衣”仪式刚收场没多久,大概是下午3点50分左右,叠溪镇地下猛地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声响,就像天地都被撕裂了一样。整个古老的镇子一下子塌了下去,紧接着,后面的大山也轰隆隆地倒了,之前人们留下的所有东西,眨眼间全都不见了。

岷江的水猛地从地缝里冒出来,没一会儿工夫,就攒出个大家后来叫的“叠溪海子”堰塞湖。

叠溪镇周边,有21个羌族村寨,全都被崩塌的山石冲进了形成的堰塞湖,一万多条生命就这样没了,活下来的人非常少。

救灾人员后来到了地震遗址,他们说那里叠溪镇几乎没了样子,就剩下一座破破烂烂的城隍庙,大半都塌了。庙里的城隍老爷雕像也被乱石砸得七零八落,不成样子。

有个十一岁的小家伙,他的经历真是挺邪门。地震那会儿,他正跟五个小伙伴在城隍庙前面的林子里待着呢。突然,天边闪了一下红光,紧接着风呼呼地刮起来,石头沙子满天飞,人就像被啥东西拽住了一样,迈不开步,连气都快喘不上来了。

他拼力挣扎了几下,然后就没了知觉。等再醒过来,发现自己已经被冲到了岷江的另一边,身旁还躺着一段叠溪古城残破的城墙。

1933年那会儿,叠溪发生了场超级大地震,震级大概达到了里氏7.5级,这种级别的地震,一百年都难碰到一次。离叠溪地震中心大概65公里远的茂县县城,感觉那地震跟发生在身边似的,震得特别厉害。县城里的县衙,长长的一排房子全塌了,死了好多人,伤了也不少。

过了一个多小时,地震的震动才慢慢停下来。由于电话线都被震断了,我们也不清楚具体是哪里地震了,没办法,只能赶紧派人四处去抢修线路。

南边的工人们跋山涉水,走了十多公里路,来到了汶川和威州。他们一试电话,发现能打通,心里就踏实了点,知道这边情况还好。但北路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他们这才意识到,地震可能发生在北边了。

过了一个礼拜,才有从叠溪地震中心逃命的幸存者,历尽艰辛走到茂县,把叠溪那场大地震的事儿说了出来。

最让人担忧的是,茂县的老百姓虽然晓得县城北边的岷江上游那儿有个堰塞湖,但问题是,一方面呢,没人肯去实地看看到底啥情况;另一方面,就算真有人去看了,也想不出啥好办法来解决,所以只能先放着不管。

大地震让岷江的主河道断了流,银瓶崖那边的大坝上面的江水只能往北倒流,带着好多泥沙往回冲。才过了俩小时,沙弯和猴儿寨那边就被淹了。两天后,水又涨到了普安,再过四天,湖水倒流到泉水崖,观音庙都给淹了,水位涨了三百多米高。

松平沟、水磨沟还有鱼儿寨沟这些地方,山体滑坡后出现了11个堰塞湖,大大小小地连在一起,大概有15公里那么长,2公里那么宽。这些湖都挺大,平均水深能达到98米,里面的水加起来超过了1.5亿吨。

地震过后,热气把水汽带到了天上。叠溪大地震过去一个多月,岷江那边就老下雨,结果堰塞湖的水位一天天地往上涨。

茂县的好多老百姓压根儿没意识到,自己正身处险境,就像坐在悬崖边一样,一场比地震还要猛烈的灾难眼看就要来临了,正在一分一秒地逼近。

到了晚上7点多钟,10月9号那天,叠溪那边的堰塞湖终于崩塌了。一瞬间,湖水就像从天上冲下来一样,疯狂地往下冲,那浑浊的大浪得有七八米高,直接朝着茂县县城就过去了。

原来,洪水在山峦间弯弯曲曲地流淌,猛地冲下陡峭山壁,浑浊的水流直冲云霄,一眨眼的功夫就汹涌而至,硬是把茂县的城墙包括地基都给冲没了,城楼也被冲掉了一半。

张雪岩慌慌张张地从城楼上冲下来,还好他之前已经让全县的人上山躲灾了,所以城里头伤亡的人不多。但那些城外头的人,还有他们的牲口,因为没来得及通知,就啥也不知道地被洪水全给冲走了。

更糟糕的是,茂县下游的汶川、威州这些地方,电话线路全断了,城里的人压根不知道上游发生了那么大的灾难。所以,当洪水在凌晨3点悄无声息地逼近时,多数人还在梦乡里浑然不觉。

威州县城一下子被洪水淹成了废墟,住在汶川县两岸低洼地方的居民也都没能躲过,大定关、石大关、穆肃堡等十几个村庄和镇子全都被洪水冲没了。

接着,岷江带着数不清的人和动物的遗体、倒塌的房屋、漂浮的树木,一股脑儿地向西冲往都江堰。灌县城外的韩家坝、安澜索桥,还有都江堰的金刚堤、分流槽、飞沙坝、人字形堤岸、灌溉渠道、防洪大堤等等,全都被这场大水冲得干干净净,什么都没剩下。

还好有李冰当年建的都江堰在,它一直保护着川西的老百姓。都江堰把洪水的威力给挡住了,洪水就分散成了好多小水流,慢慢地流进了成都平原上像蜘蛛网一样密布的沟渠里。

10月10号一大早,灌县的人们被洪水闹醒,眼前景象吓得人心惊胆战:宝瓶口外面的堤坝上,尸体和乱七八糟的东西堆得跟小山似的。县城里,大街小巷的水都淹到了膝盖,全都是被洪水冲来的烂泥和死鱼,有的大鱼得有二十多斤重呢。

那时候,川西那边天气还是热得不行,被丢下的尸体又特别多,红十字会啊、慈善总会这些组织根本忙不过来处理。没过多久,尸体就开始烂掉,臭味浓得让人受不了。

那次巨大的灾难给四川的老百姓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没过多久,各式各样的故事就在民间传开了。

有人讲,堰塞湖垮塌那晚,他正走在岷山的夜路上,碰见洪水里有个大怪物,说它是龙吧又不全像,说它是蟒也差点意思,身体得有几十米长,脑袋昂得老高,嗷嗷直叫,俩红眼睛跟车轮子似的,带着洪水就往下游冲。

怪兽带着洪水溜达到了都江堰的西关,把守关的士兵们给吵醒了。大伙儿一瞅见那么条大怪兽,吓得心都要跳出嗓子眼了。军官见状,赶紧招呼士兵们开枪,“砰砰砰”的枪声顿时响得到处都是。

西关还有个别名叫镇夷关,也叫宣威门,在那城楼上面,有个亭子,大伙儿都管它叫“斗犀台”。有这么个故事,说是在两千多年前,李冰为了修建都江堰,好让岷江老实点儿,就在这地方跟一头变成犀牛的江神干了一仗,最后把江神给制住了。

还有种说法是,怪兽被枪声吓得不敢从西关进入宝瓶口,结果洪水就转向西南边的飞沙堰,直接冲进了金马河。这样一来,灌县县城倒是保住了,但崇宁、郫县、温江、双流、崇庆、新津这些地方就遭了殃,每个地方都有人员伤亡。

如果那时候有高达十米的大浪涌进灌县城,那对于人数比茂县多出十倍之多的灌县来说,无疑会再次遭受一场巨大的灾难。

有人信誓旦旦地讲:那条奇怪的大蟒蛇在游了差不多五十公里后,最后在温江西北边的沼泽地里没了力气,死了。还有另一些人琢磨,那怪兽说不定早先就挨了枪子儿,受了伤,结果死了以后,留下了一根几十米长度的脊椎骨头。

这些故事传着传着就变得神乎其神,大家伙儿都琢磨着,温江里死掉的那怪物说不定就是条蛟龙。所以那晚岷江的事儿就被叫做“蛟龙出没”。至于到底存不存在那根脊椎骨,那骨头是不是真家伙,压根就没人再去深究了。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是不是真的有条超级大的“蛟龙”(就是那种大蛇)从岷山里头,跟着洪水一路游到了都江堰,后来又被子弹打中,最后在温江没了命呢?

茂县的领导张雪岩说,那个堰塞湖引发的洪水特别猛,把茂县到河西的竹桥给冲垮了,山崖也被冲得乱七八糟,上面好多房子都被洪水卷到江里头了。

有些房屋整个被河水冲到了河中间,可里头的灯(估摸着是油灯)还亮堂堂的,火苗窜起来点燃了屋里的易燃东西。远远望去,黑漆漆的屋子里头就剩下几团红光在忽闪忽闪,这让两岸的百姓都议论纷纷,说像是看到了龙的眼睛似的。

那时候,由于大多数人没受过啥好教育,特别信那些迷信的东西。再加上事情发生在晚上,岸边的人啥都看不清。所以说,那个“走蛟”的说法,很可能就是大家传来传去,越传越歪了。

另外,叠溪地震后只形成了寥寥几个堵塞湖泊,就算这些湖里有鱼,那也是从岷江顺水游过来的,根本长不到很大,更别提会出现那么大的爬行动物了。

其实想想,那种几十米长的蛇类老早在几千万年前就没了。要是温江真发现了那么长的骨头,那肯定就是化石啦。

10月9日晚上,堰塞湖突然垮塌,山洪造成的破坏极为严重。在那个时候的四川,老百姓很信神道这些事儿,所以他们就把这些离奇古怪的现象也加进来解释,为啥这次洪水会如此猛烈。

记住过去的教训,未来才能做得更好。新中国成立后,深刻汲取了1933年叠溪大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所带来的惨重教训,并把这些经验用到地震灾害的预防和减轻上。

0 阅读:0

雨后清新泥土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