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时间4月15日,韩国宪法法院第三次推迟对总统尹锡悦弹劾案的裁决,这场持续87天的政治拉锯战再度陷入僵局。60%的民意要求罢免总统,而法律专家却指出“指控证据未达弹劾门槛”——这场民意与法理的终极博弈,或将催生韩国宪政史上罕见的折中判决。
最新民调显示,60%韩国民众支持弹劾尹锡悦,主要指控包括干预司法调查、涉嫌构陷政敌及对美军事合作争议。然而宪法学者指出,现行弹劾标准需证明总统“严重违宪或渎职”,而现有证据多属刑事指控范畴。这种认知错位导致舆论场出现撕裂:首尔大学法学院教授金在勋公开质疑,“若凭街头民意决定总统去留,韩国与民粹国家何异?”
宪法法院的迟疑正暴露深层矛盾。3月24日,法院曾以5:2票数驳回对代总统韩德洙的弹劾,保守派法官占多数的格局清晰可见。当前8名法官中,5人被视为亲政府派,3人倾向进步阵营,这意味着尹锡悦至少需争取2名保守派法官倒戈才能被罢免。
知情人士透露,法官群体正承受空前压力。进步派持续发动街头示威,4月10日更有3000名市民包围宪法法院;保守阵营则通过立法渠道施压,执政党国民力量党计划推动《法官行为规范修正案》,限制法官任期内的公开表态。
这种角力在4月12日的听证会上达到高潮。当进步派律师出示尹锡悦涉嫌操纵检察官人事的录音时,保守派法官立即以“证据来源非法”为由要求排除。双方交锋揭示司法系统的政治化倾向——正如《东亚日报》社论所言:“法官的法袍下,藏着党派的颜色。”
多方信息显示,宪法法院可能选择折中方案:裁定尹锡悦部分行为违宪,但不足以启动罢免程序。这种策略既有先例可循——2017年朴槿惠弹劾案中,法院曾认定其违反《公职选举法》但未直接判决罢免——又能缓解社会对立。
若采取此方案,尹锡悦将保留职位但丧失部分行政权,国会可启动特别调查委员会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深陷朝野恶斗的韩国而言,这或许是代价最小的出路。首尔市民团体“民主灯塔”负责人李政禹坦言:“我们需要一场不流血的宪政妥协。”
宪法法院最终面临三重选择:顺应民意罢免总统(概率约35%),维护法统驳回弹劾(概率30%),或开创违宪不罢免的先例(概率35%)。无论何种结局,都将在韩国宪政史上刻下深刻印记。
值得关注的是,中美两国驻韩使馆近日均加大与韩司法界的接触力度。分析认为,美国担忧尹锡悦下台可能导致韩美军事合作生变,而中国则关注韩国政治动荡对半岛局势的外溢效应。当司法裁决裹挟地缘政治变量,首尔的这个春天注定不会平静。
所说的事情到底是3月份还是4月份,今天才4月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