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的专机掠过韩国领空时,首尔青瓦台的灯光彻夜未熄——这场刻意绕开韩国的亚太首访,不仅撕碎了韩美同盟的表面和谐,更将尹锡悦政府推入中美博弈的暴风眼。就在韩国高调宣称要在苏岩礁“夺回控制权”,中国海警1303舰的巡航轨迹,已在争议海域划出主权红线。
赫格塞思此次亚太行的路线图暗藏玄机:夏威夷、关岛、菲律宾、日本四站,构成美国“太平洋威慑计划”的核心支点。五角大楼预算文件显示,菲律宾军事基地升级获23亿美元拨款,驻日美军嘉手纳基地扩建投入18亿美元,而驻韩美军经费同比缩减7.6%。这种资金流向的差异,印证了华盛顿将战略重心南移的实质性动作。
韩国国立外交院教授金显哲分析,美国跳过传统盟友的举动传递双重信号:一方面对尹锡悦政府陷入弹劾危机表达不满,另一方面暗示韩国在遏制中国战略中重要性下降。首尔方面将此解读为战略地位降级的信号,恰逢其宣布在苏岩礁设置大型漂浮装置,试图以“对等原则”改变现状的关键时刻。
韩国海洋水产部3月29日公布的卫星图像显示,其在苏岩礁水域部署的12个巨型浮标已形成封锁链。但中国海警次日发布的巡航画面中,1303舰穿越浮标群的镜头清晰可见,舰载直升机在争议空域完成12小时侦察。这种迅即反应打破韩国“渐进蚕食”的幻想,正如2012年钓鱼岛巡航常态化后日本的实际控制权瓦解。
首尔的战略误判源于双重误读:既高估美国安保承诺的可靠性,又低估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美国务院对此事的沉默态度与五年前形成鲜明对比——当时美舰曾穿越台湾海峡为韩国站台。如今韩国《中央日报》哀叹:“当我们需要航母威慑时,美国却送来一纸外交冷遇。”
这场危机暴露出中等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脆弱性。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数据显示,对华贸易占比达28.7%,对美贸易占13.4%,这种经济依赖的双向性使其在安全议题上陷入两难。尹锡悦政府强推的“价值同盟”外交,反而导致其在半导体出口管制、新能源关税等问题上同时承受中美压力。
中国社科院海疆问题专家王晓鹏指出,苏岩礁不同于存在领土争议的岛屿,其法律属性明确属于大陆架自然延伸。韩国1996年单方面划设专属经济区的行为,从未获联合国海洋法法庭认可。此次中方巡航的常态化,意味着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警法》实施定期执法。
这场东北亚的地缘震荡揭示残酷现实:当美国战略棋盘重新布局时,棋子可能瞬间变为弃子;而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决心,从来不是任何外部势力可以测试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