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12368诉讼服务热线功能,构建小额审判“快车道”,实现诉讼费票据电子化、退费便捷化,在线开具裁判文书生效证明,出台劳动争议案件疑难问题解答“一本通”,发布《委托鉴定评估规范指南》,设立北京法院执行财产线索接转中心,开辟涉民生案件执行绿色通道,“普法驿站”建设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建成“数智北法”智能应用平台+大模型智能应用……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便民惠民举措,汇聚成北京法院为民司法生动实践的一个又一个缩影。
2025年1月9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年首场新闻通报会,聚焦司法为民、智慧惠民,向社会通报9项便民举措,并就北京高院研发的“数智北法”智能应用平台+大模型智能应用的整体情况进行通报。
据北京高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新闻发言人安凤德介绍,北京高院以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切身感受为导向,以“如我在诉”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完善司法便民利民服务,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举措,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诉讼体验感、司法获得感,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北京法院搭建沟通渠道、加强信息化应用,不断完善诉讼程序性事项办理的流程化、规范化、便捷化,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北京法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作为群众联系法官的主渠道,在全市24家法院均设立有接线平台,2024年接听来电236.37万个,切实解决“联系法官难”问题。依托12368热线建立的“一号响应”基层治理司法需求机制,实现全市343个街乡镇全覆盖,全年响应各类主体提出的需求17782个,推动大量矛盾纠纷在源头得到预防化解。在法院诉讼费的执收和退付方面,陆续开通微信、网联、B2B等缴费渠道,基本实现了国内主要银行的全覆盖和主要涉诉群体全覆盖,解决了当事人异地交费不便问题;加强诉讼费退费资金保障,案件生效后,当事人无需到法院办理退费,凭借其在参与诉讼时预留的银行账号即可查收应退诉讼费,周期至少压缩5天。全面实现诉讼费纸质票据电子化,当事人在完成交款后可以通过登录北京法院电子诉讼平台、京通小程序等自行下载保管、打印诉讼费电子票据。推出案件生效证明在线开具服务,节约了当事人奔赴法院的时间成本,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
为进一步提升公正与效率的水平,北京法院优化程序机制、发布规范指南,为人民群众畅通诉讼流程、提供诉讼指引。大力推广小额诉讼程序,将案件受理费降至每件10元,调解或撤诉的不收费,同时提升审判质效,平均审理期限同比缩减了12天。2024年,全市法院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案件数20.2万件。会同市司法局和相关行业协会相继发布三批《委托鉴定评估规范指南》,明确细化70项司法鉴定类别的具体含义、技术标准、材料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涵盖全市法院96%以上的委托案件,有效解决痛点、难点问题,发布以来委托成功率增至92.8%。设立北京法院执行财产线索接转中心,建立统一规范的移转核查机制,推动形成切实解决执行难的合力。2024年,全市法院执行财产线索接转中心接收线索12686条,成功查控财产4697件,有力促推7934件案件成功执结或取得实质性进展。
劳动者权益保护涉及民生大计,北京法院加大民生司法保障力度,开通涉民生案件执行绿色通道,以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执行款的“三优先”原则,全力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兑现权益。2024年,全市法院共执结涉民生案件18369件,执行到位金额9.9亿余元。为促进劳动争议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同时给当事人参与诉讼提供有力指导,北京高院联合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制订88项具体裁判规范,发布《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解答》,帮助当事人快速了解掌握劳动争议领域的规章规定和审判思路,更好地依法维护自身权利,引导用人单位合法用工。
近两年普法驿站在北京各区全面铺开。北京高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在“八五”普法期间提出建立“百个普法驿站”、开展“万场首都法官京法巡回讲堂普法活动”的工作思路,指导全市法院积极对接镇街、学校、园区等单位场所,建立启用“普法驿站”500余家,实现全市各街道乡镇全覆盖,西城法院实现辖区中小学全覆盖,怀柔法院实现辖区中学全覆盖。
安凤德强调,9项便民举措,有的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切实解决了群众的一些急难愁盼问题,成为践行为民司法的有力有效举措;有的刚刚施行不久,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验。希望这些为民举措能够让更多人所熟知、更充分地为民所用,带给群众更便利更高效更与时俱进的诉讼体验。
作为首都法院,北京法院智能审判建设起步早、基础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应用走在全国前列。2024年,北京高院依托北京科委的“北法数智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大力推进面向司法审判和监督的检索推理生成大模型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建成“1平台3应用”智能辅助办案的阶段性成果,最终将形成以“1+X”为总框架的“数智北法”智能应用平台。
通报会上,北京高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玲玲介绍了“数智北法”智能应用平台及其三个应用场景的建设进展情况。“数智北法”智能应用平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知识检索、阅卷案情分析、文书编写辅助、审判质效管理四大场景需求,匹配研发“查”“析”“写”“验”四类知识服务能力,通过“人、案、卷”数据一体化,开展12368智能机器人、智能审判辅助决策、智能审判管理三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聚焦提高审判效率、提升办案质量、强化审判监督管理三大方面,力求将法官从重复性、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更多放在案情研判、规则适用等体现法官智慧价值的工作中来,最终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司法服务。依托“数智北法”智能应用平台研发的三个应用场景各具特色:精准化的智能机器人,助力诉讼服务热线应答效率提升;多元化的大模型智能审判监督,助力审判质量监督管理升级;简约化的大模型智能审判辅助决策,助力法官办案质效提升。
“‘数智北法’智能应用平台的建设将是一个不断探索、长期迭代、优化进步的系统工程,只有真正落地应用的技术才是推动行业进步、造福人民群众的科技创新。”孙玲玲表示,北京高院将在进一步扩大数据资源聚集、强化大模型智能应用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实践应用,服务保障好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助力首都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和法治中国建设,努力以高质量审判工作支撑和服务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通报会现场,北京高院申诉审查庭庭长、信息技术处处长邓颖为大家演示了12368智能机器人答复当事人询问、大模型审判监督和大模型审判辅助决策的相关情况。记者看到,12368智能机器人对当事人询问的答复亲切又准确,上线两个多月来,联系法官智能应答45249次,案件查询智能应答34265次,诉讼咨询智能应答11779次,进一步助推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大模型智能审判监督”应用通过大数据自动甄别异常线索,提示审判程序是否合规、法律适用是否恰当等风险隐患,全方位保障司法公正。“大模型智能辅助决策”应用能够围绕案情分析、类案检索推荐、文书生成三方面,帮助法官在疑难复杂的证据材料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精准定位法律法规、高效推动文书智能生成,通过科技赋能助力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
新时代提出新要求,新举措回应新期待。安凤德表示,北京法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按照北京市委、最高人民法院要求,持续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以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群众最急愁难盼的问题为导向,切实加强民生司法保障,创新司法便民之举,提升诉讼服务水平,以法院工作的现代化积极回应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期盼。
全国人大代表王足刚,北京市人大代表赵姗姗,全国青联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于立荣和北京市政协委员赵莉受邀参加通报会。
代表点评
全国人大代表 王足刚
中铁六局丰桥桥梁有限公司石家庄项目部副经理、安全总监
北京法院推出的这9项司法为民举措,直击痛点,切中要害,成效斐然。其中,12368诉讼服务热线有效解决了当事人联系法官难的问题,人工智能的加入更是为群众提供了随时随地的便捷诉讼咨询服务;小额诉讼程序大大提高了诉讼效率,让百姓快速解决小额纠纷;多渠道缴纳诉讼费、便捷申请退费,在线开具生效证明,这些细节尽显便民利民;出台劳动争议案件疑难问题解答 “一本通”,发布《委托鉴定评估规范指南》,为群众提供权威专业且清晰可循的诉讼指引;设立执行财产线索接转中心,开辟涉民生案件执行绿色通道,更加有力保障了胜诉当事人权益;“普法驿站” 建设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将法治理念深入社区乡村。可以说,这些举措有效提高了法院的审判质效和响应效率,节约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彰显了浓厚的法治精神和为民情怀。与此同时,“数智北法”智能应用平台大模型智能应用,能显著推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让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更强、更好。希望北京法院能够继续秉持司法为民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与力量,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国家法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市人大代表 赵姗姗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科教行业总监
北京法院的人工智能研发成果加快了现代科技和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深度融合,充分体现了科技为司法赋能。在实施“一张网”数字法院工程的大背景下,“数智北法”智能应用平台也应运而生,因时而兴,将法官从重复性、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法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判案情,研究规则,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司法服务。希望今后北京法院能够探索这一平台的更多应用场景,进一步让科技创新成果在审判工作现代化领域落实落地。
全国青联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于立荣
北京凌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北京法院推出的9项便民举措,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贴心的司法服务,充分展现了北京法院在追求司法公正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与体验。12368诉讼服务热线,切实解决了当事人“联系法官难”问题,北京法院在面临来电需求增加时,又及时新增人工智能服务,极大提高了响应当事人咨询和诉求的效率;出台的劳动争议案件疑难问题解答“一本通”,既可以帮助劳动者了解自身的权利义务边界和正确的维权方式;又可以作为用人单位规范自身用工行为的指引,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我相信,在北京法院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不断努力下,这些便民举措一定可以更加充分的为民所用,人民群众的诉讼体验感和司法获得感也会进一步提升。
北京市政协委员 赵莉
北京佳新琪航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当前人民法院面临案多人少的矛盾,今天的这场通报会,让我看到了现代科技与审判工作融合探索的无限可能,感受到了北京法院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的决心和魄力。集成化的“数智北法”智能应用平台,为北京法院智能应用集成和管理提供支撑;精准化的智能机器人,助力诉讼服务热线应答效率提升;多元化的大模型智能审判监督,助力审判质量监督管理升级;简约化的大模型智能审判辅助决策,助力法官办案质效提升。希望北京法院能够继续探索、不断优化,使这些技术能够真正落地造福人民,推动法院高质量发展。
摄影:董岳
编辑:刘宇航
审核: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