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月船4号要取5公斤月壤?超出嫦娥采样量2倍,比中国更发达?

晓霜娱娱 2025-04-30 03:21:29

[点亮平安灯]印度新公布的“月船4号”计划,预计要达到“采样五公斤”的目标,比起中国嫦娥2公斤的量,可谓是翻倍增长了,此消息一出,国际航天圈炸了!

印度一直都梦想着成为世界强国,还自诩为航天大国,为了和中国一较高下,在嫦娥六号成功取样的刺激下,不惜提出月船四号计划。

难道印度真的能实现“采样5公斤月壤”吗?印度的航天技术还要比中国发达吗?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唬人的5公斤月壤

2024年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在预定目标范围内带着人类历史上首份月球背面样品平安降落。20世纪以来,人类探测过月球不下100次,但采样返回的都是月球正面,而布满高原、沟壑、陨坑又视线受阻、没有信号的月球背面,没有人敢去。

但嫦娥六号做到了,它在太阳系中最古老、最大的撞击结构之一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着陆了,盆地直径在2400公里,深度在13公里。随后去了地质年代超过40亿年的阿波罗撞击坑南侧进行采样。

阿波罗撞击坑南侧被科学界普遍认为可能是月球形成初期地幔喷出的原始物质的埋藏地,通俗来说,它不是过去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土,而是“月球的化石”。

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开始乘坐长征五号遥八火箭,踏上了这段不凡的旅途。在这之前,“鹊桥二号”已经首先实现了升空,能完成月球背面数据运输工作的中继星有且仅有它一个。

嫦娥六号作为目前最复杂的探月工程范例,整套流程实现了完美的闭环,不仅系统相互配合,从而达到稳定,而且整个过程中不需要人类接力,能自主运行。这一次旅途,它表面上看带回来的是月被样品,但无形之中还赢得了全世界的羡慕与赞叹。

首当其冲的就是隔壁印度,它一看到这成绩,第一个坐不住了。

同年9月份,印度就通过了“月船四号”的任务,计划在2027年到2028年实行,并且力争完成从月球南极85°到90°之间取回大约5公斤样本的目标。

这目标一听就是志向宏大,数据惊人,但下一步的项目设计、技术方案尚在优化过程中,并且需要用到的钻机、样品分析机器、采样返回的系统还没有头绪,处于研发初期的阶段。

发射系统打算采用LVM-3火箭实现2次发射的效果,同时把着陆器、轨道器组合起来,一同送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随后再飞往月球。

印度这个计划,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对月夜的生存能力进行验证,整个任务时长长达6个月,但一些核心的设备,包括电源维稳系统、热控系统都没有公开宣布相关的成果。

印度想让钻机能够达到向下钻2米深的效果,然后采集月壤的时候能就地进行加热分析,看看里面是否有水冰或者挥发物,总结来说,就是“钻取+初测+回传”。相比之下,嫦娥六号是“钻取+铲采+保存+返回”,这四段流程全部都是实际作战,密封的样品都是在返回地球后交给实验室解剖。

两相对比之下,月船四号有抱负,有吸睛的地方,但比起嫦娥四号来说,工程难度之间的差距依然很明显。现在公然声称要实现“5公斤月壤”的目标,确实能博人眼球,但工程量大不代表难度高。

单从数字上来看,就像一个人从青藏高原取了一袋土,另外一个人从珠穆朗玛峰山底取了一把沙子,谁厉害就不言而喻了。

通天挑战,嫦娥六号走的险途

在探月工程里面,向月背进发无疑是最挑战技术操作的环节之一,这和普通的地球实验室起飞可不一样,在月球背面没有办法看见地球,所有的通信只能靠中继星操作。上升器在起飞后,必须自主完成导航、定轨、变轨、交会、对接等操作,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

只要有一个出问题,整个任务就宣告失败,而嫦娥六号在如此高难度的挑战下,任务完成的非常利落。

6月4日7时38分,上升器携带着样品实现了从月背垂直升空,准确的落进了预定轨道,然后和轨道器完成了对接,实现了样品转移的操作,后被返回器带回。其中两个在轨飞行器在高速状态下接近,被称为“交会对接”。

在实现月球轨道无人对接的国家中,中国排在全世界第二名。月船四号计划虽然设定了“返回”这一目标,但是目前还没有实战过,仅仅停留在规划这一层面上。

印度现在正在攻克“起飞后和轨道器相连接”的技术难关,之前的一代“月船三号”只完成了“落地+留像+停留”的环节,甚至没能实现“返回”的操作。另外,嫦娥六号不仅完成了采样回收,还对长周期月夜生存时间进行了验证。

在月球夜晚零下173摄氏度的情况下,电池组保温保电功能需要维持两周以上。而印度月船四号仅仅只是宣布将要对“月夜生存”进行尝试,并且还没有比较靠谱的电源以及热控技术验证成功的案例。

至于回收方面,嫦娥六号为保证样品不受污染,采用的是封闭式的气密容器,月船四号设想的是在月面上对部分样品进行初步的加热分析,再进行封装返回操作,目前来说,这个过程中样品的密闭性和可靠性暂时办法论证。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是,嫦娥六号着陆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窗口非常小,环境也很不稳定,面对这样的极端环境,嫦娥六号的“自主性+复杂性+精准性”是它完成任务的技术底气。而月船四号目前来说,选址还没有定,一些核心的技术还没有掌握,处处充满了不确定性。

它的时长计划在6个月,同时也定了长远目标,想提前为“2030年载人登月”做好准备,从这点来看,它更像是一次对技术的预估,而不是对能力的验证。所以目前比成绩的话,还为时尚早。

孰优孰劣

嫦娥五号在2020年就实现了首次从我国月球正面采样返回的操作,并取回了1731克的月壤,领先了苏美两国。在当时就让全世界的人为之震惊,中国已经不再是陪跑了。

时隔四年,嫦娥六号再次成功从月背带回样本,影响更加深远,而印度在2023年才第一次完成月面软着陆,还没有落到极区范围。至今为止,还没有进行返回演练无轨道对接的相关测试,设备方面还没有开发。

简言之,月船四号这个任务还是一个“尚在进行中的方案”。嫦娥六号已在归途,月船四号还在路上。

信息来源:

0 阅读:74

晓霜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