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旧石器时代!为何这些“石头疙瘩”,让考古学家如痴如狂?

以丹聊历史 2025-01-05 02:33:31

现在我们还处于远古时期,特别是远古时期的旧石器时代单元

博物馆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我慢慢咂摸出一个道理:从文物里能解读出多少信息,看出多深的层次,这和文物本身没多大关系,关键得看你肚子里有多少墨水,也就是知识储备。

下面我就给大伙简单唠唠,为啥这些看着普普通通的石头物件,其实暗藏乾坤。

要是去国家博物馆展厅,看到那些原始人用过的石头器具,有人可能就会想:这有啥好讲的,不就是拿两块石头相互磕碰,整出个刃儿,拿去打猎、刨挖植物。

其实不是,要是仔细琢磨人类这300万年历程里用过的石器,你就会发现,它也经历了从诞生、发展、进步,再到衰落的完整过程。

欧洲学者把人类历史上用过的石器分成了五类,分别是奥杜威模式、阿舍利模式、莫斯特模式、石叶模式和细石器。估计有人一听这些名字,脑袋就大了,什么奥杜威、阿舍利的,这都啥,听着就晕。

旧石器时代

别着急,我打个比方,您一下就能明白。咱们把电话按从原始到先进、从简单到复杂排个序,最早的是手摇式电话,就像老电影里演的,打电话前得先使劲摇,还得问接线员要接哪儿;再往后是转盘式电话,我小时候还见过呢,打电话得在转盘上拨号码,拨完一个还得等它转回去,才能拨下一个;

接着就是按键式电话,直接按物理按键就行;然后是早期的移动电话,像诺基亚、小灵通那种带物理按键的;最后就是咱们现在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

电话的发展历程就是从简单逐步走向复杂,刚才提到的石器分类,也是这么个道理。

先来说说这奥杜威石器,为啥叫这个名儿呢?

在非洲东部有个著名的大裂谷,裂谷里有个奥杜威峡谷,在那儿发现的一种石器,就被称作奥杜威石器。这种石器主要是能人,当然部分直立人也用过,算是人类最原始的石器类型了。

原始到啥程度呢?基本没啥精细加工,顶多就是随便拿两块石头磕碰一下,弄出个尖儿、棱角,就这么凑合着用。它主要用来干啥呢?敲骨吸髓。

奥杜威石器

那时候的能人身材矮小,成年男性也就一米三、一米四左右,到我胯这儿,认知水平低,身体协调性还差,打猎对他们来说太难了,根本组织不起来集体狩猎。

没办法,他们就靠食腐为生,等猛兽吃完猎物,剩下骨头,能人就举着奥杜威石器把骨头砸开,吸食里面的骨髓。透过这小小的石器,咱们不难想象出,在距今200多万年前,祖先们过的是啥日子。

时间来到距今170万年前,人类的石器技术迈入第二个阶段——阿舍利阶段。和奥杜威石器相比,阿舍利石器工艺进步可不小,造型相对稳定多了。

奥杜威石器太原始,加工没个准儿,连专业考古学者都得费好大劲,才能分清它和普通石头。到了阿舍利石器这儿,就大不一样了,主要制作的直立人在加工时,会刻意把石器整成特定形状,一头圆钝,一头尖利,两边还有对称的轮廓。

用的时候,手握圆钝那头,用尖的地方去砸、刨,效率明显提高。

这里面还有个有意思的点,从阿舍利石器的造型能看出来,当时的直立人认知水平往上走了,加工前心里就有谱,知道要把石器整成啥样,手头材料该咋加工,已经有了最原始的规划意识。

阿舍利石器

好玩的阿舍利手斧,中间还嵌着个贝壳,这是咋做的呢?直立人找了块带贝壳的石头,沿着贝壳两侧精心加工,就成了这么个对称造型。可见,当时的直立人已经有了很原始的审美观念。

现在有学者发现,阿舍利手斧加工得越对称、造型越稳,就说明制作者手脑协调性越好,加工技术越高,适应能力也就越强。说不定在过去,雄性直立人亮出自己的阿舍利手斧,就跟现在男性炫耀跑车、体面衣服一样,是展示个人能力的手段。

从奥杜威石器到阿舍利石器,人类仅仅实现了这么点工艺进步,就花了将近100万年。

您要是没概念,我举个例子,1903年莱特兄弟试飞成功第一架飞机,到1969年阿波罗成功登月,前后不过66年。

可人类把石头从乱砸一气,到加工出对称结构,居然用了近100万年,这技术进步的速度,实在太不均衡了,怪不得刘慈欣写《三体》的时候,说三体人最怕人类技术爆炸,这速度,任谁看了都得发怵。

再往后,还有比阿舍利石器更先进的工艺技术。前面提到了奥杜威、阿舍利,还有莫斯特模式,这是尼安德特人常用的;

莫斯特模式

石叶模式和细石器模式,这俩可就更厉害了,它们不再单纯依靠石器本身,而是能和木材、藤条这些材料组合成复合石器。就拿国家博物馆里的箭头来说,这就是典型的复合石器,是智人的拿手技术,早期直立人可没这本事。

还有件特有趣的事儿,透过这些石器,专业人士不仅能判断制作者的心智发育水平,还能推测古代地球气候的走势。

更新世时期,地球气候起伏剧烈,暖和的时候,中国亚热带雨林的北线能一路延伸到辽宁,想象一下,辽宁那时候全是茂盛的热带雨林;

冷的时候呢,海水热胀冷缩,海平面大幅下降,冷到能让人从中国直接步行走到日本。

气候这么剧烈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也跟着变。气候暖和时,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植被,可一旦寒冬来袭,森林消退,变成苔原、草原,植物性食物减少,动物性食物增多,猛犸象、野兔、野马、野牛啥的纷纷登场。

细石器

咱们祖先就得去捕杀这些动物,在这个过程中,石器规格开始变小。为啥呢?

一来,动物会迁徙,人得跟着猎物跑,石器得方便携带;二来,制作石器的材料不是随处可见,好不容易找到好材料,就得精打细算,加工精良,坏了可没地儿补货;

细小锋利的石器,在处理动物性材料,像扒皮、挑筋、割肉这些事儿上,特别顺手。所以,当地层里细小石器的比例上升,就说明对应时间段里,地球气候开始转冷了。

博物馆展柜里那些平平无奇的石器,咱们平常参观可能就扫一眼,觉得不过是原始人用过的玩意儿。

但要是您有点专业知识,或者看看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就会发现这里面藏着好多门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文本来源@科普中国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