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了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太平洋瞬间被战火点燃,蘑菇云腾空而起,战舰被炸得粉碎。
原本保持中立的美国,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彻底激怒,第二天就毅然对日本宣战。
但在这场震惊世界的大事件背后,有一个神秘身影曾悄然穿梭,差一点就让这一系列连锁反应消弭于无形。
他就是达斯科・波波夫,一个名字或许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但提起那风靡全球、以他为原型之一塑造的著名“007”,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
波波夫活跃于英德两国之间,可以说是“谍海高手”,演绎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双面间谍传奇。
01
波波夫的惊险潜伏波波夫1912年出生在奥匈帝国,家境优渥,家中既有矿场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又有工厂支撑着家族产业,还涉足房地产开发领域,在当地颇具影响力。凭借着进出口商人这一得天独厚的身份,频繁往来于伦敦和里斯本之间。
表面上,他是忙于生意的精明商人,周旋于各国贸易伙伴之间,谈着一笔笔大买卖;实则,他以此为掩护,悄然搭建起了间谍活动的绝佳舞台。
他巧妙地利用商人身份,在英德两国间频繁交换情报,不动声色地操控着情报的流向。从英国获取那些不重要或是重要却已过期的信息,看似漫不经心地传给德国情报机关阿波维尔,让德国方面觉得他忠心耿耿;
另一边,他又将德国最新的加密手段、军事意图等关键情报,偷偷告知英国,成为盟军获取情报的一条隐秘暗线。不仅如此,他还协助英国建立了一个德军认为安全可信,实际上一直被英军掌控、用于输送假情报的通讯频道。
这样左右逢源的操作,英德两国竟都笃定波波夫对自己忠心耿耿,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背后,除了仰仗他聪慧过人的头脑、让人难以抗拒的个人魅力以及单纯的商人人设外,还有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他的大学同学兼阿波威尔同事,同样身为双面间谍的强尼・吉布森。波波夫在德国读大学时,因年轻气盛,发表了反纳粹言论,瞬间被纳粹的黑暗势力盯上,遭到逮捕。
就在他陷入绝境之时,是吉布森挺身而出,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冒险将他从纳粹的牢笼中解救出来。此后,二人在阿波维尔共事期间,更是默契十足,里应外合,凭借着精湛的演技和过人的智谋,一步步将波波夫打造成了阿波维尔最信赖的王牌间谍。
1941年8月,阿波维尔一纸任命,派遣波波夫前往美国建立情报网。在给他的电报上,详细罗列着纳粹急需的情报清单:美军的军用飞机产量,这关乎美国空中力量的底牌;机场和港口的使用情况,是了解美军调动部署的关键窗口;尤为引人瞩目的是,还有整整两大段关于珍珠港军备和地形的详尽问题。
那时,阿波维尔刚受日本委托,深入调查一年前英军空袭塔兰托的事件。日军在资源匮乏的困境下,却依旧野心勃勃,对美国的入侵意图已然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波波夫与吉布森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迅速察觉出日本极有可能计划模仿塔兰托空袭,对美军基地发动突袭,而打击目标大概率就是珍珠港。波波夫深知此事关系重大,毅然决定插手,要将日本即将突袭珍珠港这一重磅消息传达给美国。
可现实却给了他一记沉重的打击,与他对接的FBI主管胡佛,对他的情报嗤之以鼻,压根不相信。
这背后的缘由,一方面是胡佛怀疑他立场不稳,站在纳粹阵营;另一方面,则是一个颇为黑色幽默的因素——波波夫看起来完全就是个不靠谱的花花公子。
刚加入军训时,他就语出惊人,要求组织给自己分配一个女朋友,还美其名曰这样才符合富家公子人设。抵达美国后,他更是放纵不羁,频繁与不同女性出入各种场合。
先是向一位女性借了8500美元,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接着又与法国女明星旧情复燃,再度开口借款1万美元。甚至在最窘迫之际,囊中羞涩的他还不忘向FBI借钱,只为给某位女朋友买礼物。如此荒唐行径,也难怪胡佛对他信任全无,将他的情报视作儿戏。
02
波波夫的挣扎与坚守珍珠港事件后,他人在美国,生意因战乱被迫中断,FBI又严守情报,拒绝向他透露分毫,让他根本无法向阿波维尔交差。昔日那个挥金如土、靠着阿波维尔资金买豪车、请女仆,肆意享受的花花公子,瞬间断了经济来源,还倒欠FBI3000美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但回首波波夫的前半生,在1942年之前,他的人生可谓一帆风顺,春风得意。
或许有人会心生疑问,他为何不一开始就安心做生意,非要涉足这如履薄冰的间谍领域呢?
实则二战爆发后,纳粹的铁蹄无情践踏,波波夫的家族产业轰然崩塌,家人流离失所,沦为悲惨的难民。作为一个男人,一个曾经拥有一切的商人,他心中的家国情怀被彻底点燃,毅然决然地押上了自己的一切,渴望为盟军胜利贡献力量,哪怕前路荆棘密布。
1944年,历经风雨洗礼的波波夫回到欧洲,已然脱胎换骨,曾经的轻浮浪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稳重与内敛。
他在伦敦和里斯本来回奔波。
间谍加西亚
那时他在里斯本所住酒店中,还结识了另一位英国安排的双面间谍加西亚。加西亚与波波夫同龄,行事风格却更加离经叛道。他的情报全凭天马行空的编造,毫无真实依据,可神奇的是,德国竟深信不疑。
波波夫好歹还苦心经营,发展真人下线,而不会英语的加西亚仅凭英国旅游指南等资料,就虚构了28个不存在的下限,德国情报人员竟也照单全收,对他信任有加。
尽管二人风格迥异,一个狡黠聪慧,一个荒诞不羁,但他们心中的目标却如出一辙,那就是暗中助力盟军迈向胜利。
虽说无法确定波波夫和加西亚是否绝对忠诚,但他们已然成为纳粹在英国最信任的情报来源,而此刻,他们肩负着一项关乎盟军生死存亡的重任——让德军相信盟军的登陆地点在法国加莱,而非诺曼底。
在诺曼底登陆前夕,盟军秣马厉兵,计划大规模反攻欧洲,而诺曼底登陆则是这场反攻的关键一役。然而,强攻诺曼底代价惨重,盟军参谋部深知,必须智取。
与此同时,在加莱的对岸,英国多佛、美国第一集团军看似严阵以待,准备抢滩登陆,实则整个军队都是由一群不会开枪、主要由艺术家组成的“鬼魅部队”假扮而成。他们发挥奇思妙想,擅长运用充气坦克和橡胶战舰等新奇手段,在德军眼皮底下大演空城计,迷惑德军。
波波夫、加西亚与“鬼魅部队”紧密协作,齐心协力。德军果然中计,坚信巴顿将军率领的大军即将进攻加莱,而诺曼底只是佯攻。于是,在加莱,德军始终屯驻着21个师的精锐部队,按兵不动。
直至一个月后,盟军成功抢占五个目标海滩,向内陆发起势如破竹的进攻,加莱守军才如梦初醒,意识到盟军的登陆行动已然结束,自己被耍得团团转。这场精心策划的欺诈行动,堪称经典,助力盟军保存实力,以极小的代价登陆诺曼底,与东线苏军遥相呼应,携手向欧洲战场的最终胜利大步迈进。
03
波波夫的传奇落幕公事圆满完成,盟军在欧洲战场逐渐扭转乾坤,但波波夫却还有一桩心事如鲠在喉,难以释怀。
他的好友吉布森,在诺曼底登陆的一个月前离奇失踪。吉布森于波波夫而言,绝非普通朋友,二人携手走过无数艰难险阻,彼此信任,相互扶持,是真正的生死之交。如今好友下落不明,波波夫心急如焚,四处探寻。
有传言称,吉布森在阿波维尔成绩斐然,光芒太盛,遭人嫉妒,被心怀叵测之人设圈套,安上重罪,无情地抓进了集中营。波波夫的调查从战争期间持续到战后,即便进入和平年代,吉布森依旧如人间蒸发一般,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直到1950年,他得到了最不愿面对的结局——官方宣布吉布森已经死亡。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因任何人的悲痛而停歇。
50年代,著名作家伊恩・弗莱明凭借多年前与波波夫在赌场的难忘经历,回忆着波波夫精湛的赌技与夸张的女人缘,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007系列的第一部小说《皇家赌场》。
这部小说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让无数读者沉浸在那个惊险刺激的间谍世界中。1974年,波波夫也出版自传《间谍与反间谍》,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付诸笔端。
七年后,这位传奇间谍因长期烟酒摄入过多,身体不堪重负,与世长辞,享年69岁。
007系列小说作者伊恩·弗莱明
波波夫的自传读来令人感慨万千,它像是一本袒露灵魂的自白书。
波波夫在其中毫不避讳地坦白,自己曾在极端无奈与愤怒之下,雇人杀掉了自幼将他带大的管家,只因管家配合阿波威尔调查他是否效忠英国,在他看来,这是对他忠诚的背叛;他还坦言,自己表面上是温柔体贴的绅士,举手投足尽显优雅,实则内心隐藏着黑暗面,仅凭怀疑就会对女伴大打出手。
双面间谍口中的历史,真真假假,难以分辨究竟是他的传奇经历引发了这些故事,还是这些故事成就了他的赫赫声名。
在自传结尾,波波夫写下一段同样神秘莫测、无从证实或证伪的文字:
1944年,就在吉布森快要被释放的时候,他被打死在岳云湖中。我找到了那个充满罪恶的人,他隐居在森林里。我用军靴踢断了他的肋骨,他没有不去反抗。我把枪塞进他的嘴巴里,但没有扣动扳机,我发现自己下不了手。在僵持一阵之后,我开始呕吐,这是中午的三明治。然后是我过去五年用来隐藏的秘密和手段,最后是我的罪恶、我的耻辱和我的痛苦。我感到了一阵空虚还有解脱。我把它丢到一旁,跳上了吉普车走了。
文字来源@ 迷因水母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