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一个小人物所经历的时代变迁,对应着整个民族的衰落,很撼动人心

李晨鸣说电影 2023-06-17 18:41:30

这部影片的手法非常的巧妙,用最普通的方式,向所有人讲述了一个国家的苦难。一个小角色所经历到的一个时代的变迁,与一个国家的没落相呼应,其震撼力是巨大的。更重要的是,这部影片并不是在为国家的屈辱而哭诉,也不是在为梦想而愤怒,它只是利用了人脑中永恒存在的智慧,来进行对事物的剖析,对事实的比喻,对心灵的拷问。这种“大张旗鼓”的力量使得这部电影从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逆境求生和心灵的回归中,展现出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真实和无助。

因此,这部影片的主旋律就是围绕着故事的中心展开的,那就是一个叫迪迪的普通餐馆员工,一个特别普通的人。晚年的迪迪被送到了一片贫瘠的土地上做着劳作,这片贫苦的土地在过去也是欣欣向荣。在此,老人追忆着时代变迁,历史沉淀着他们的整个人生。根据迪迪的个性,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在一个平凡人的眼里,怎样去面对一段伟大的历史,怎样去经历它。小小年纪的迪迪,长相和身高都不成比例,甚至还不如普通人,但智力和情商却是远超常人的。因此,他的生活方式和他那与一般人完全不同的思想方式,就是他的特殊之处。

但是,他真的很渺小,依靠着别人生活,生存环境和眼下所见决定了他的处世方式和见识。所以,他不是什么民族英雄,也不是什么救星,但他却是一个很会做人的人。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了一名“百万富翁”。但他的商业行为并不能证明他只是一个被利益蒙蔽了双眼的投机者。反而在众人的眼中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向善”,正是穷人们毕生的心愿:赚钱,生活的更美好。在他把那张无价的邮票丢掉以前,他可以用金钱、美色和权力来换取自己的利益。这时的他没有爱,没有感情,也没有人性观念,他只是用正当的手段赚钱。

因此,从叫卖小贩,街头咖啡馆,有钱人俱乐部,全国餐馆到纳粹集中营,到处都有他用自己的智慧换来的财富和名声。当时,他唯一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百万富翁。影片里迪迪不断的玩着那个把钱币扔在地上的游戏。所以,一些有钱在咖啡厅里无所事事的客人,一些花钱大手大脚的商人,还有一些不在乎钱的官员,都会把这些硬币捡起来。这种现象说明,在这种“国家之柱”的内心,存在着什么样的“垃圾自我”。而那些执掌着财富的人,不但满足了自己的贪婪,而且也满足了迪迪的生活。但是,捷克所面临的民族精神上的崩溃,却是永远也抹不去的。德国人走得更近了,以最高长官为首的爱国分子为典型的民众进行了起义。

当局机构以其不称职的纪录片来掩饰其软弱。最后,捷克成为了德国的附属。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刻,这个侍者以他的绅士之风令人感动敬佩。迪迪这辈子的女人缘毋须多,只要是美人都是常有的事。在好心的迪迪出手相助,拯救了一个德国女孩之后,这个年轻而又健康的女孩就成了他的爱。但这个女孩是一个忠于德国,忠于纳粹的人,同时她也在努力的同化迪迪。可怜的迪迪,还真是个善良的家伙,他为自己的爱情而不择手段,拿出了自己八百多年都没有整理好的族谱,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良民”,但他忘记了自己的祖国,被自己的同伴欺骗。身为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存者,迪迪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甚至可以利用整个国家来帮助自己。平民因此被政事所同化,信念更是被扭曲了。这个搞笑的结论,在不可笑的时代是荒谬的。

但,当时的人们,又有谁不是如此?要么是言行一致,要么就是言行不一。个人面对制度,人性面对政事,现实和荒诞是一体的,既无法否认,也无法动摇。小姑娘毫不犹豫地奔赴苏联前线,出发之前那一刹那的人性归来并没有给迪迪带来真正的爱情滋养。道别的时候,那个女人正从她的内衣口袋中翻出邮票。这种变化既令人伤感,又令人欣喜。最后,这位小女人去世了,只留下这张邮票。之后,迪迪成为了一名百万富翁。然后,他就被人们关了起来。在监狱里,迪迪最期冀的同类却没搭理他。导演Jirí Menzel在呈现主人公的回忆时,形象地使用了无声影片等形式的图像,生动形象,不愧为一代名师之作。在表现现实的图像中,暗色调的冷淡与角色的悲欢离合相对应。一个人的年轻与衰老,一个国家的过去与现在,都是鲜活的。

这个小小的角色他的一生,就这样在这条历史长河中沉浮着。本片和原著的命题,都是小人物对自己的看法,国家的兴衰,都是在小人物的内心深处表现了出来的。用平凡人的一生演绎着整个时代的变迁,这是一部将理智与情感相融合,展现出一种无声的社会背景的影片。人性在上升,在融合,在寻找突破,在前进。在这部故意弱化了社会,政事,制度的影片中,唯有人性美才是恒久的。而这个故事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它用人类的智商来反思人类的愚蠢。

0 阅读:3

李晨鸣说电影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