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今年的中考,又没多少天日子了。身边有娃高考的家长感慨:“五五分流真的是战战兢兢,就怕娃没机会上高中、大学啊!”
的确,现行教育体制下,如果孩子中考失利,进不了高中,其他的路,就曲折很多。就拿我所在的城市山东威海,中考没考上高中,要么去职业学校,要么去私立高中,有些甚至辍学了。

私立高中学费一年五万多,还不算生活费,一般家庭真的很难支撑得起!但让孩子读职业学校、出去打工,又不甘心,真愁人啊!
我想说,家长要认真思考,看得长远一些,别耽误了孩子,10年后差距拉开,想要再追赶,已经来不及了。
中考失利后,两个不同选择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个双胞胎,中考后,一个去上了职高,另一个直接进厂打工了。据说当时是因为,哥哥怎么也不想去读职业学校,直接去打工了,弟弟进了县里的职业学校学技术。
哥哥说,读职高能有啥用?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我现在出去上班,直接拿到钱,一年能赚几万块呢!上职业学校,就是浪费钱,没啥用的!

弟弟却不这么认为,他说,以后学了技术,能找个更好的工作。所以,很坚定地就去上学了。
听说弟弟学的是汽车维修,等到毕业后,直接进了一家大型维修厂,干了几年后,升职加薪了。
一晃8年过去了,再见到他们兄弟俩,我发现差别挺大的。哥哥看起来没什么精气神,而且感觉老了不少。弟弟神采奕奕,整个人看起来年轻不少。
聊过后才知道,哥哥一直在工厂,虽然每个月五六千的工资也不算少,但被车贷、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弟弟现在已经在策划开自己的汽车修理店了,店铺都选好位置了,就交房租、装修开业了。

弟弟说,他现在的工资,一个月一万多,在我们县城算是高收入了。但他想开个自己的店,跟哥哥一起干,就辞职了。
哥哥懊恼地说,以前总觉得,上职高没啥用,也学不到啥。没想到,弟弟现在要当大老板了,有一门技术傍身,就是好啊!
果然,有梦想、有技术的人,就是有折腾的资本,看起来更年轻一些。
哥哥说,当初的想法,真的是大错特错。父母当时看得很远,自己却鼠目寸光,觉得先赚到钱才是硬道理。现在看到弟弟的发展,很是后悔。如果当初自己也学一门技术,是不是现在也能像弟弟一样光鲜亮丽了?
当时我们一起中考的同学中,上职业学校地跟直接打工的同学相比,确实是有很大差距。他们有地考上了重点大学,有的进入企业做技术骨干,总之都混得不错。

看到这里,初中毕业就让孩子去打工的父母,是不是后悔极了?确实,这件事儿放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也是可以讨论一下的。
满大街的大学生,可能会让你觉得学历贬值了。但认真思考一下,是不是就算奶茶店招服务员,都要求大专毕业了?没学历、没技术的,想找份工作,实在是太难了!
为啥建议孩子读职高?其实,现在的中考后五五分流,就是给那些成绩一般,或者比较差的学生们指了一条新的道路。不光可以提升学历,还能学一门技术。到哪个行业,都是技术人员的待遇更好一些啊!
所以,建议孩子读职高,是希望在没办法继续上高中的情况下,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历提升、技能提升的道路,继续进行深造。

我们看到的学历贬值,本质上是因为,国民基本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人均大专、本科的学历,而你如果只是初中毕业,拿什么跟别人竞争呢?
有的家长会说,上技校就是混日子、混学历,没啥用的。但其实,现在的职业技术学校,也不是随便可以进的,对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也有一定要求。达不到标准的,也是没办法入学。

关于职业学校,我想跟大家聊聊“双元制教育”,这是德国的一种教育模式,是说把学校的理论教育和企业实践培训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的经济腾飞,很大原因是实行了“双元制教育”。
这种教育模式的主体,一个是学校,另一个是企业(或社会机构)。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课程,进入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打造中国特色学徒制”。
的确,现在国内的不少职业学校,已经采用了这种模式,跟企业签合作,联合创办实习基地,保证学生就业后,可以更快上岗实习。

而且,学生大概60%的时间,都是在企业实践,只有40%左右的实践在学校学习,这样理论+实践的方式循环推进,以后工作能更顺利一些。
碎碎念:
中考后,几家欢喜几家愁。如果孩子的中考成绩不理想,你会选择让孩子读职高,还是直接出去打工呢?如果可以给自己的人生重新做选择,你会怎样选择呢?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