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养身,以香愈人:那些健康食品创新中的“花花世界”

浩雄聊时尚 2024-12-05 16:20:32

11月29日,由食研汇FTA主办,环特生物独家冠名赞助的2024Very Food 创新大赛及同期活动——超级原料大会在杭州国际会议中心洲际酒店圆满落幕。来自大健康产业的学术专家、商界代表同参会观众集聚一堂,共探未来食品发展方向的四十余类极具前瞻性的热门议题。

在分论坛现场,来自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品质评价与营养健康重点实验室的陆柏益教授发表了主题为《特色花卉功能配料创制与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的演讲报告,系统阐述了花卉作为药食同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具备的人体功效机制和未来食品开发潜力。

中国作为世界花卉资源大国,对花的食用历史源远流长。从芳草地到小餐桌,自带东方雅韵的花卉植物正在被今天的有识之士赋予更加深远的想象空间。

01 不如吃花去

在电影《末代皇帝》中

婉容皇后吃花的名场面一度成为影史经典

不同于许多文艺作品对“吃花”这件事着墨甚多的复杂隐喻,在数千年前的商周时期,人们吃花的初衷可能单纯源自于一个最朴素的理由——它好吃。

《吕氏春秋·本味篇》就有记载:“菜之美者,寿木之华”。在崇尚占卜和卦象的年代,为了让供奉的神祗同享这份人间珍馐,王公贵族会将蕙兰、桂花等花卉制作成祭祀的贡品,其香特异,所谓“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往后,人们逐渐发现了花卉对人体的积极作用,吃花这件事也由好吃开始转向为有意识、有目的地服用。直至魏晋时期,菊花成为了食花界当之无愧的头把交椅,《神农百草经》记载:“菊服之轻身耐老”;《离骚》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西京杂记》写道:“九月九日佩茱黄,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唐宋时期,爱花、惜花之风盛行,从帝王的宫闱到坊间百姓餐桌,花酒、花糕、花粥等花卉食物几乎成为了寻常生活的一部分,大量以花为食的著作开始流传;至明清后期,许多医者开始将花卉入膳巧治顽疾,在《本草纲目》的52卷内容中,涉及花木植物的篇幅便多达26卷100余种,用途更是几乎遍及临床各类症结。

常见可食用花卉品种表,环特生物制图整理

基于传统古籍对可食用花卉功效作用的深厚积累,现代学界研究主要集中在食用花卉的化学成分探索之中,除了黄酮、有机酸、萜和生物碱等次生代谢产物外,一系列以多糖类化合物等为代表的生物活性物质的人体功效得以逐渐阐明和诠释。

02 多糖类化合物

多糖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细胞壁中,它是由醛基和酮基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也是构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由于其毒性小、安全性高、功能广泛,所以具有极其重要和特殊的生物活性。

多糖可以构成动植物的骨架,淀粉和糖原等多糖也可以作为生物体储存能量的物质,还有些多糖通过共价键与蛋白质构成蛋白聚糖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自上世纪50年代发现真菌多糖具有抗癌作用以来,已经陆续发现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抗炎症、抗氧化等数十种生物活性。因此,针对可食用花卉多糖类化合物的研究对开发与之相关的保健、功能性食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以提取自菊苣、菊芋、大丽花等植物的菊粉为例。菊粉是一种储备性多糖和天然果聚糖,它广泛存在于36000多种花卉植物中,由于具有增强免疫应答、减轻炎症反应、抗氧化、抗疲劳、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提高骨密度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在近些年来菊粉也受到了国内外医药和食品领域的持续关注。

菊粉相关法规演进,环特生物制图整理

此外,菊粉也是生产低聚果糖、多聚果糖、高果糖浆、结晶果糖等产品的良好的食品原料,其膳食纤维几乎不能被胃酸水解和消化,只有在结肠被有益微生物利用,因而可以用于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从而改善肠道健康。除此之外,其独特的低聚果糖结构在结肠中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能够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和血脂,因此菊粉也被认为是抑制脂肪吸收作用上优秀的膳食纤维[1]。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对菊粉这一食品原料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功能性阐述。

辅助降血脂功效

血脂异常是导致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高血脂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为高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血症或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脂。(点击查看环特生物《哺乳动物模型评价维持血脂健康水平功效》)

研究发现,长期使用含有菊粉食物的动物或者人能够降低体内TG含量。李哲伟等人研究表明针对动脉粥样化小鼠模型,益生元加菊粉能有效降低炎症和血脂水平。与正常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增加约46%,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P < 0.05)。高脂组添加菊粉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血清脂多糖水平、主动脉炎症水平降低,TC、TG、LDL-C水平降低(P < 0.05)[2]。

辅助降血糖功效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点击查看环特生物哺乳动物模型评价维持血糖健康水平功效: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

Dehghan P 等利用人体试食研究,将49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菊粉10 g/d干预组并持续治疗8周。研究结果发现FBG、GHb、TC、TG、LDL-c、LDL-c 与 HDL-c之比和TC与HDL-之比分别下降8.50 %、10.40 %、12.90 %、23.60 %、35.30 %、16.25%和25.20 %,HDL-c增加19.90 %,而对照组参数的变化不明显[3]。

辅助降血压功效

果糖的过量摄入是高血压发病和心脏代谢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Tatjana Ruskovska等人研究表明,膳食菊粉可以预防大鼠果糖诱导的高血压。该研究在实验终点分离主动脉,提取RNA,使用微阵列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然后进行深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用转录组学和生信方法揭示了菊粉缓解大鼠高血压的机制[4]。

另有一项益生元和菊粉协同作用的研究表明在肥胖小鼠模型中,益生元和菊粉的合用能够有效改善脂肪过多引起的三高表型。

可以看出,以菊粉为代表的可食用花卉多糖类化合物在医药和食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上种种研究成果仅仅是冰山之上的万分之一。

冰山之下,尽管其作用机制、作用靶点、毒性实验、体内外实验等还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但随着生物技术、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药理学等学科技术相继投入于花卉多糖和其他花卉活性成分的研究,未来将为揭示可食用花卉作用机理和产品开发提供更多的参考。

03 从功效到风味

在刚刚结束的2024食研汇原料大会的分论坛讲演现场,浙江大学陆柏益教授特别提到了由他所带领的研究课题组在近年基于“体外-细胞器-原代细胞-动物”多维模型和花卉代谢组学数据库等所创建的花卉功效高通量精准筛选技术平台,为深入挖掘可食用性花卉资源功效成分和分子机制,综合利用可食用花卉对人类营养健康起到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向前的一步助力。

图源2024食研汇超级原料大会官方

陆柏益教授指出,在以大食物观、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计划实施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拥有150万公顷的世界最大花卉生产国,提升花卉附加值势在必行。下一个研究攻关任务,就是要在厘清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基础上,建立成熟的花卉资源功效成分解析与功效评价机制研究、花卉功能配料高效绿色分离制备研究、花卉功能配料功效提升研究及产品创制等体系和方法,实现我国丰富花卉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因此,在功效叙事之外,大健康产业也在从花卉的不同维度试图揭示它未来的秘密,以花愈人正是其中之一。

食物从来都是慰藉心灵的良方,在后疫情时代,这样的需求比此前任何时期都要来得更加旺盛。在今年年初发布的Innova市场洞察2024全球风味五大趋势中,“花香疗愈”成为了位列五大趋势之首的耀眼存在,引发行业瞩目。(其余四大趋势依次为:沉浸想象、旧味新尝、地域风潮、可咸可甜)

图源Innova Market Insights

如果你日常关注茶饮市场,一定会发现近些年来推出的花茶新品口味细分到甚至有些小众,这并不是品牌的故意为之。

根据Innova全球消费者调研显示,48%的全球消费者表示喜欢健康的风味,同时,有57%全球消费者表示认为有植物风味的食品会对健康更有帮助。过去五年间,花香风味的产品占食品饮料新品发布占比为6.3%,有三分之一的消费者期待在食品饮料中寻找更多的花香风味。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近些年来花几乎成为了各大健康品类的友情特邀。从花卉植物中提取的花卉成分、原浆等开始与维生素C、益生菌相结合,开发风味独特又具备人体功效的特色食品;和各类乳制品的碰撞也让一些小众的花卉成功拥有了簇拥的粉丝。

在应用潜力的大路之上,好像还没有哪一个物质如此百搭过,鱼和熊掌未必不能兼得,就像养身和治愈从来就很难被完全切割。

目前,尽管以花卉资源开发保健功能食品之路依旧行途漫漫,仍存在着花卉的功效成分机制不明、生物利用度低、制备技术落后、产品形式单一等许多有待应对的不足,理论与技术的突破不会一蹴而就,但放眼世界,可能再没有哪一个民族比中国人更爱花这种生物了。好在,多维度的生物技术正在敲醒花卉蔓延千年的厚重回响,既见过去,也见未来。

0 阅读:0

浩雄聊时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