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维 / 焦点律
使用经济思维的人,一定要学会运用一个东西,势。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古人讲,立势而制事。势立好了,事情大概率会成。我们做任何事情,教育孩子,说服一个人,开公司,带团队,做项目,做活动,卖产品,谈判,用人求人,用兵打仗,内政外交等等等等,无一不用到势。
用势,有时候,你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居然也能成。前段时间沙特和伊朗两个千年死对头国家,居然在我们中国的撮合之下握手言和了。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阿拉伯有一句谚语,在沙漠中遇到波斯人和毒蛇,一定要先干掉波斯人,充分说明了两个国家的仇恨之深。这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怎么突然就成了呢?实际上,是前期的势立起来了。中国可不是随便说两句,在其中当和事佬,这事情就能成的,前期是做了大量工作,比如,中国有中国一贯的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主张,中国要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对沙特和伊朗两个国家的了解,对整个国际形势的判断等等。势立起来了,中国再从中一调解,就成了。
我们中学时还学过一篇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这是反向用势的典型,在敌人气势如虹的时候,正面硬刚成功的概率低,所以首先得把这股势给泄掉。
“势”这个词在我们中国文化中占据非常重要地位,也是经济思维焦点律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我们经常说,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要审时度势,做事要顺势而为,站在宏观看趋势,做商业的人经常说,要创造势能,要借势破局。以及势不可挡,势如破竹,势单力薄,气势磅礴等等等等。
所以,“势”这个字大家都不陌生,怎么用,却不是所有人都清楚的,否则,我们也不会遇到那么多头疼难以解决的问题了。
我们都知道,当今教育一大难题就是激发孩子的主动性,这是多少教育工作者的愿望,也是多少家长的期待。但是老师和家长直接跟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念叨,没有用。孩子越来越被动。管理者面对员工,遇到有能力却不服管的员工,经常束手无策,只能用恐吓,威胁,谈话来希望员工自己做出改变。直接动一个人很难的,即使是小孩子,也一样。
做企业的人,产品生产出来了,就能销售得好吗?项目需要资金和合作,投资人凭什么投资你的项目而不是别人的项目?别人为什么跟你合作而不是跟别人合作?人才为什么愿意跟随你而不跟随别人?你求别人办事,别人为什么一定会帮你?商场如战场,有多少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起来了,又快速消失了?
很多人做事是凭着满腔热情和主观想法,这种做事成功靠天收。
也有一些比较成功的人,知道用势。
现代人用物质去包装,用利益去引是一种用势的方式。比如男生求婚的时候,送上房子钥匙,送名牌包包,豪车,成功的概率比较大。抖音上那些要卖货的人,首先把自己包装成成功人士、富二代,先快速涨粉,然后销售起来特别容易。以及广告,商业活动,名师等等,对于物欲社会的人来说,这种立势的方式比较有效。但是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内卷严重,原来很有效的方法,现在已经变得不那么有效了。
我们就需要了解在更高维度更有效的立势方式。
我们古人除了用物质之外,更多的是用智慧。
比如前面讲到的楚庄王一飞冲天的故事,海大鱼的故事,这两位说客利用人的好奇心先立势,然后再说动上级就相当容易了。如果这些人跟其他人一样都是直言,君王要杀自己的时候,还梗直脖子说,我是为你好,你要杀就杀。这就不智慧了。
孔明更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做任何事情都会先立势。
比如蔡夫人要害公子刘琦,刘琦找刘备求救,刘备想到孔明,但是孔明根本不理,摇着扇子就走了。后来,在刘琦的以死相逼之下,才答应帮他。
要是我们普通人会说,哎呀!能帮就帮吧!为什么孔明刚开始时不给刘琦建议,非要等到被逼无奈才给呢?这就是孔明做事是按照纵横的架构逻辑去实施的。一开始公子刘琦来问,孔明就给出这个策略,公子刘琦对于这样的策略愿不愿意听还是另外一回事,因为轻易得到的,不太会珍惜。同时,刘琦也会想到,一旦去了江夏,就等于是放弃了继承权。刘琦三思过后,会考虑到底行不行,那么这个策略就失去了原有的效力。公子刘琦日后因为失去了继承权的问题,反而会怪罪孔明,也未尝可知。
现在,刘琦以死相逼,孔明再给这样的计策,就消除了这样的可能性,同时给到刘琦的也是最大的恩情,就是救命之恩。将公子刘琦调度到江夏去,同时又给到他如此之大的恩情,这就为以后的布局设置了一个更多的选择。
这就是立势而制事的威力。
不管是借势还是立势,那么如何做呢?
“势”在《孙子兵法》中有专门一章讲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就是说,湍急的流水能把石头冲走,这是因为流水流速飞快形成的势造成的。接下来又讲到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努力创造有利的态势,而不责怪别人,所以,他能够选择人才去利用和创造有利的态势。
拉满弓,石头从高处滚落,不在于箭的发出,不在于石头滚落的那一下。发出的一刻,已经结束了。所以,蓄势的阶段最重要。记得我们在讲从动时,讲到筹划阶段,这就是蓄势的过程。石头从山脚往下滚跟从山顶往下滚,势能是不一样的。积蓄的能量越大,爆发力越强。
立势之前有几大要点,准备得越充分,势能积蓄得越多,发出来的时候才能势不可挡,情境中所有的人、事、物都随着势而动。
一、首先比较异同
知人先自知,然后了解别人的世界架构什么样,才能做到求同。知道同在哪里,才能知道差异在何处。只有把同不断地放大,异才能不断地缩小。
如果我们不理解他人世界的连接模式,或者说,我们不能理解原来在人的世界中有这样的一些连接模式,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做到求同存异。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去架构世界,影响他人,帮助他人。比如男生追求女生,只按照自己主观世界的方式来,我认为多数女生都喜欢红玫瑰,她也应该喜欢红玫瑰,但是女生喜欢向日葵,这就出现岔子了。
二、分辨语言和行为模式
前面讲到,人的行为表达会在一个模式三种状态下进行。这就需要我们形成观察习惯。当我们观察事物时,就需要自动作出反应,哪些有表达出来,哪些没有表达出来?行为状态是怎么样的?然后,根据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对事件的当事人进行能力评估,同时进行技巧评价,这个评价是主观的。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事件的发展,随时进行修正。
一、更主观还是更客观
人的主观世界分为贤与不肖、智慧与愚鲁、勇与怯、仁与义,根据人、事、物的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别,这些都是我们产生人际影响力的基础。
二、审定有无和虚实
第一,审定有无,就是审定对方有什么没有什么。这个有无指的是什么?
1.有没有清晰明确的目标;
2.有没有清晰的身份和使命;
3.有没有和目标相适应的角色;
4.有没有特定的能力支持;
5.现阶段有没有支持的因素或者是限制的条件。
第二,审定虚实
打仗用兵是虚虚实实,实实虚虚,让敌人搞不清楚。我们普通人其实也一样,很多时候,人们说的和心里所想的恰恰相反。
有的朋友就总结出了一个道理,叫做女人说要就是不要,说不要就是要。要还是不要,男人要审定虚实。答对了,是送分题,答错了,是送命题。
不了解别人的虚实,别人不想要的东西,你硬塞给他,他不但不领你的情,反而会嫌你很麻烦。
三、识别情境漏洞,决定用哪种修复和架构方式
人无完人,只要是情境,一定会产生漏洞,漏洞既是危险,也是机会。识别情境当中有什么样的漏洞,是在发生之前就可以修复的,是细小的裂纹,还是大窟窿,还是无法修复的状态?用什么样的修复方式?
四、情境融合,建立哪个层次的连接?
人与人连接有四个层次,两个基础连接,两个高级连接,有的人需要建立在高级连接,有的人建立在基础连接即可。
举个三国中的例子。
想当初董卓专权,司徒王允想除掉董卓,可是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更妥当的办法。
有一天夜深,王允见到貂婵在花园对着晧月叹息。他看到貂婵美貌无双,而董卓和吕布平日淫乱后宫,就突发奇想,用了一个几乎所有儒生都不太愿意用的下策。
他评估了一下貂蝉、董卓和吕布。貂蝉年轻貌美,聪明伶俐,思维很活跃,做事情的意志很坚定。而董卓和吕布都不是正人君子,貂蝉正好可以利用上。
但是,你要让一个人愿意为你去做事情,并且这个事情搞得不好,就小命不保,不想出办法,没有足够的激励是不行的。而且,你想要让一个人心甘情愿为你送命,用商量肯定是不行的,貂婵,有一件事情要你去做,不过可能会要了你的性命。你这样去商量,多半不太可能会有人愿意的。
这就需要立势而制事。
所以王允一定要想办法激发貂婵,让她自己愿意去做才行,只有她发自内心的愿意这样做,这个计策才有可能环环相扣,不露痕迹。只要稍微有一点差池,只怕就会掀起腥风血雨。
事件不同,形势不同,无论是推动,还是反对,无论是提升,让这个计划进入更高层次或是让对方放弃这样的一个计划,都要根据两个基本要素,第一个就是形势,也就是当前环境。第二个要反复推演,我们做计划都是为事情做的,一定是为事情为中心,来考虑人的情境。
王允见到貂婵在花园对着晧月叹息,谋定好了,把心一横,怒斥一声,贱人!把貂婵吓一跳,回头一看是王允,赶忙跪拜。
深夜在此长吁短叹,莫非你有私情吗?王允这是在干什么?他在没事找事,借题发挥。如果貂婵没有事情,他也就没有办法来施加这个力道,来做出某种形式,产生变化。现在正好貂婵在那里叹气,王允马上就趁势说,你怎么回事?你有私情!王允花尽了心思,必须要把这个势造得足足地,局布的密密地。
什么叫局势?局是主观的运用资源来设置一个可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的模式。最典型的就是街头的象棋残局,棋主设好一个局,为了让别人来跟他下棋,这样就可以挣钱或者是做其他不为人知的事情。
势是一种心理判断从而产生的心理压力的大小。局设的巧妙就会造成人的心理误判,你说我来下,这个棋不就是车这么一将对方就死掉了吗?这个棋局设计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一定会让你误判形势,使你感到稳操胜券。
善于做局的人,你看不出他想做什么,听不出他说的话有什么漏洞。
如果你要别人做什么事情,一般的情况下,我们会用两种方法,一是用利益引诱,你跟着我干,让你挣大钱。另一种是用某种事情来威胁,让你感到利益受损。但是这两个最基本的方法,在貂婵这里可能都不好使。
我们可以感觉一下,王允对貂婵说,我现在有一个计划,需要你来主导,你先勾引吕布,后色诱董卓,然后让他们两个人打起来,我们就可以彻底将他们铲除了。
王允这样说,貂婵会不会说,好,我愿意干?那不是傻瓜了吗!只要她说一句我不干,就结束了。所以王允肯定不能用这最简单的办法来做局,那怎么办?
所以,他说,贱人,深夜在此长吁短叹,莫非你有私情吗?就要用威压的方式,让貂婵无法逃脱。要知道貂婵是王允的家伎,就等于是他的奴隶,他对貂婵是有生杀大权的。貂婵此时此刻只有一个主人,那就是王允。所以王允质疑她是不是有私情是合情合理的。如果真的是有私情,那么是生是死,就在王允的一句话了。
先将貂蝉置于死地,是王允设的局眼。
貂婵毕竟还小,她哪能知道王允是在使计设局呢!面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来试探。你用这个方法来试探高大上的人,那就要出大问题了。就像当初曹操向王允借七宝刀,王允如果也这样说,你借我刀莫非是要陷害于我!曹操刺杀董卓这个事情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我们用语言去试探别人的时候,不仅指的是你说的话有阴阳的属性,同时根据对方身份的不同,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
这里王允对貂婵这样一个家伎,一定要斥责她,才会有好的效果。
貂婵不知道王允是在探她的底细,所以,她就老老实实的说,近日见大人两眉愁锁,郁郁寡欢。今晚观大人,坐卧不宁,寝食不安,妾恨自己不能为大人解忧去愁,故而在此对月长叹。
不管她说的是真的假的,听到貂婵这样说,有这样的态度,恰恰就是王允可以利用的地方。
我们从貂婵的身上可以看到什么?那就是看到貂婵这个小姑娘不仅有美貌,反应也很快,情商很高啊!看到小姑娘很机巧,王允很高兴,但是这个时候还是不能说,我要派你去执行一项任务,去离间吕布和董卓的关系。这样说,就等于是把局做死了。
你怎么劝她,她也不会做的,因为这个事情,没有决绝的意志是做不了的。
所以,王允长叹一口气,谁想大汉的天下,却在你的手中啊!王允一句话,就把貂婵用一个筒装在里面了。可怜的貂婵当时根本不明白,怎么这大汉天下就和我有关系了呢!咋还在我手中?但是她能不能感觉到有事?能的,不仅有事,而且是大事。一件自己还不知道的,和自己有关的天大的事情。
来,你随我来!王允拉着貂婵的手,还没等她弄清楚怎么回事,就被王允恭恭敬敬的请到内堂。什么叫内堂?就是主人才能待的地方,平时,貂婵这样的人是不能进的地方。这貂婵必然是战战兢兢的,心里什么想法都可能有。
而王允既然要让貂婵做那么危险的事情,那么他就要把份量加的足足的,他请貂婵站在主位,然后充满深情,充满怜爱,充满痛苦的望着她。突然扑通一下就跪在了地上,深深的长拜不起。
王允这是在干什么呢?他在造势,说的难听点就是把这个坑要挖的大大的,要让貂婵主动的跳下去,永远上不来。
这一段,首先王允是用一个责难开始布局,下围棋的人都知道,这个叫做试你的应手,就是试试看,看你会往哪个方向落子,然后我再根据你的落子,看你的格局和行棋的偏好。然后,试貂婵的属性,知道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的所思所想是什么。了解到这些,王允才能立势去影响貂蝉,让貂蝉心甘情愿的跟随他的节奏。
所以说,当你的目标非常明确时,需要调动资源来为自己的目标服务时,立势分为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两种,简单的事情用利益引导即可。但是重大的事情,一定是要经过有效调动,积极动员,势造得足足的,才能够让人心甘情愿地去为你做事情。
但是,王允用这样的计策由于没有遵循经济思维的第一原则,正向积极,留下无穷的后遗症,这一点是我们要注意的。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到对方的核心价值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在哪里,才能抓住人心,征贤纳仕,或者求得自己想要东西或者任用人才。
一切准备充分,那么,如何积蓄势能,一击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