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利雅得:美俄乌三方博弈下的停火“暗战”

娱圈盲盒 2025-03-25 17:37:47

一、会谈模式:穿梭外交的变奏与挑战

2025年3月23日至24日,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方代表在沙特利雅得展开两轮间接对话。美乌会谈先行启动,双方聚焦能源安全与基础设施保护议题,持续约5小时;次日,美俄代表团展开长达12小时的闭门磋商,讨论黑海航运协议及停火条件等核心问题。尽管美方最初设想“同步推进”俄乌谈判,最终仍采取分阶段模式,凸显三方立场的复杂性。

俄方将会谈定性为“专家级磋商”,代表团成员包括安全领域高官,议题侧重技术细节,如黑海粮食外运协议重启可能性及军事情报合作。而乌方强调对话的“建设性”,称目标是为欧洲争取“公正和平”,但未透露具体进展。

二、立场分歧:停火诉求背后的战略博弈

1. 美国:急于展示外交成果,目标步步后退

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上任后,将解决俄乌冲突列为优先议程,但实际推进中立场多次调整。从最初宣称“24小时结束战争”到提出“4月20日前全面停火”,再到当前聚焦30天局部停火,美方目标不断收缩,试图以短期成果换取政治资本。白宫技术团队虽称谈判“进展顺利”,但拒绝公开细节,仅承诺“积极公告”即将发布。

2. 俄罗斯:战术妥协与战略底线并存

俄方在谈判中展现务实姿态,同意暂停对乌能源设施打击,并参与黑海航运安全讨论。然而,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明确表示,不解决冲突根源(如乌东领土争议及北约东扩)则无法实现真正和平。此外,俄方要求美国停止对乌军援,并暗示若乌方利用停火期重整军备,将终止谈判。

3. 乌克兰:夹缝中的被动参与者

尽管泽连斯基称会谈“有益”,但其公开表态显露焦虑。他呼吁国际社会“向俄施压”,并警告俄军仍在库尔斯克等地集结,可能发动新攻势。乌方坚持停火需以俄撤军为前提,但战场劣势使其谈判筹码有限,依赖美欧支持的态势未变。

三、核心矛盾:从黑海协议到地缘安全

此次会谈的关键争议点围绕黑海粮食外运协议。俄方指责西方未履行此前协议义务,如解除对俄农产品出口限制,导致协议执行失衡。美方则试图以恢复该协议为突破口,缓解全球粮食危机并换取俄方让步。此外,乌方要求保障黑海航运安全,但俄对克里米亚的军事控制使谈判陷入僵局。

更深层矛盾在于美俄对欧洲安全架构的认知差异。俄方坚持乌克兰“去军事化”及承认乌东现状,而美欧则强调领土完整原则,双方短期内难以调和。

四、未来走向:局部停火可行,全面和平无期

专家分析认为,美俄或于4月20日前达成“有限停火”,例如暂停对能源设施的远程打击或重启黑海粮食运输,这类技术性协议易于操作且符合双方短期利益。然而,全面停火仍面临三大障碍:

领土问题:俄要求乌承认顿巴斯等地控制权,乌方坚决反对;

安全保障:乌克兰寻求加入北约,俄罗斯视此为红线;

外部干预:美欧对乌军援持续,俄要求终止援助作为和谈条件。

结语:博弈远未终结

利雅得会谈虽为三年冲突以来罕见的外交突破,但三方互信缺失与战略目标分歧注定和平进程漫长。短期内,局部停火或为战场“战术喘息”提供窗口;长期看,俄乌冲突仍将是美俄地缘竞争与欧洲安全重构的缩影。正如俄媒所言:“没有消息就是坏消息”——若未来数周仍无实质性进展,利雅得的咖啡杯里,倒映的或许是新一轮风暴的倒影。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