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儿童医院介入手术导丝滑落事件进展梳理

娱圈盲盒 2025-03-27 17:56:39

一、事件经过:导丝滑落引发医患争议

2024年12月27日,7岁患儿因肝恶性肿瘤并发症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接受胸腔积液引流术。术中发生导丝滑入胸腔的意外,原定局部麻醉微创手术升级为全身麻醉开胸手术。据家属提供的《医生与家长谈话记录》显示,导丝位于积液腔内且位置相对固定,但需通过二次手术取出。当晚9时,经介入手术成功取出导丝。

关键时间节点

14:30 手术开始,计划半小时完成

15:30 发现导丝滑落,启动多学科会诊

17:00 院方提出延至下周一处置方案,遭家属拒绝

19:00 转入手术室实施全麻介入手术

21:00 手术完成,导丝取出

(依据:医院病程记录及家属视频证据)

二、赔偿协商:三次调解未达共识

首次调解(2025年1月)

院方提出承担二次手术费用1.9万元,家属认为应全额赔偿治疗费及精神损失,协商破裂。

二次调解(3月17日)

北京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介入,院方将赔偿金提升至19416元,家属拒绝接受。

最新进展(3月26日)

调解委员会告知赔偿金额增至23000元,包含手术费及部分补偿。家属主张10万元赔偿(含误工费、精神抚慰金等),院方表示"超出常规标准",建议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三、核心争议点

医疗责任认定

院方主张:手术已履行风险告知义务,导丝滑落属"可预见并发症"

家属质疑:操作失误导致额外创伤,应承担全责

第三方观察: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9条,需鉴定是否构成医疗技术事故

费用分歧明细​

(数据来源:医患双方调解记录)

四、院方与监管部门动态

医院回应(3月26日)

医务处工作人员确认导丝滑落事实,表示"调解仍在进行,愿保持沟通渠道"

调解委员会现状

记者多次致电北京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未获接听,官网未更新本案进展

卫健委介入

北京市卫健委已接收投诉材料,尚未出具书面调查结论

五、法律程序准备

家属目前已完成以下诉讼准备:

封存原始病历及手术影像资料

委托司法鉴定中心进行医疗过错评估

收集12段现场录音、4份书面沟通记录

咨询专业医疗纠纷律师,拟主张《民法典》第1218条规定的医疗机构过错责任

六、行业视角观察

技术规范争议

多位介入科医师指出,导丝滑落发生率约为0.3%-0.7%,但多因器械卡顿导致,自由滑落案例罕见

应急流程审视

从发现异常到实施手术间隔4.5小时,是否符合《急诊手术绿色通道管理规范》要求存疑

调解机制效能

2024年度北京市医疗纠纷调解成功率78.3%,本案或成检验"调解-诉讼"衔接机制的典型案例

事件后续走向预判

随着双方进入司法程序,焦点将转向: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结论

院方是否完整履行告知义务

23000元赔偿金的法定依据

本案结果可能对儿科微创手术风险管理规范产生示范效应。

0 阅读:46

娱圈盲盒

简介:每天更新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