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件司法进程
2025年3月21日,山西省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通知,原定于3月25日开庭审理的“阳高订婚涉性侵案”刑事二审及关联民事纠纷案,系该案第三次延期后的首次庭审安排。根据法院文件,刑事部分将于25日上午不公开审理,下午则针对婚约财产纠纷进行民事庭审。此前,该案因案情复杂曾三次延期审理,最近一次延期自2024年9月8日至12月8日,并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二、案件背景与争议焦点
案件源于2023年5月1日,阳高县27岁男子席某某与24岁女性举行订婚仪式,双方签订《订婚收彩礼协议》,约定男方支付10万元彩礼及金戒指,并承诺婚后在房产证上添加女方姓名。次日,两人在婚房发生关系后,女方指控席某某强奸。同年12月,阳高县法院一审以强奸罪判处席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其当庭提出上诉。
争议核心围绕性行为是否违背女方意愿展开。席某某坚称双方自愿,其母郑女士表示,儿子自2023年5月被羁押至今已逾22个月,始终否认犯罪。女方家属则指控席某某强迫行为,并否认报案与彩礼或房产纠纷有关。
三、司法程序与审慎态度
本案因涉及婚约财产与性侵指控交织,引发法律界对“婚内性同意”边界的讨论。代理律师殷清利指出,案件多次延期及最高人民法院介入审查,体现了司法机关对复杂证据链的审慎态度。根据2024年2月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婚约财产纠纷需结合地方习俗与法律规定综合裁量,进一步增加了案件的特殊性。
四、社会影响与法律启示
传统习俗与法律冲突:案件凸显民间“订婚即事实婚姻”观念与法律中“性同意”原则的张力。部分观点认为,此类案件可能影响青年婚恋信任度。
司法技术进步:DNA证据、监控记录等技术手段成为本案关键证据,反映司法机关对性侵案件取证规范的强化。
程序公正保障:庭前会议机制的应用及跨省证据调取流程,体现了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充分保障25。
五、未来司法动向
法学专家分析,本案二审结果可能对类似案件产生示范效应。若法院维持原判,或将强化对女性性自主权的保护;若改判或发回重审,则需明确婚约关系中自愿性行为的认定标准。此外,民事部分对彩礼返还的裁决,也将为婚约财产纠纷提供新的判例参考。
目前,案件仍在审理中,最终结果将经由法律程序向社会公开。此案不仅考验司法对复杂事实的认定能力,亦为平衡传统伦理与现代法治提供了重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