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晓博
日本可能在本月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
正式宣布近20年的通缩期和近8年的负利率时代结束,日元将16年来首次加息!
与此同时,日经指数也突破了30年前的历史高点,不断创出新纪录。
加息、CPI达到调控目标、股市突破历史高点,这些都意味日本经济走出了“失去的30年”。
上图是日元自1973年以来的基准利率走势图,左侧的几次利率飙升,跟中东地区的冲突和石油危机有关。
90年代后,日元不断加息、升值,引发了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进入21世纪后,日本进入漫长的通缩期,只在2000年、2006年、2007年有过三次加息,基准利率最高水平只有0.5%。
这几次加息后,很快又通过降息把利率调整到0。2016年后,日本基准利率长期保持在-0.1%的水平。
如果日本央行在3月(或4月)加息,则意味着日本结束了负利率时代。据报道,日本政府正在讨论,是否正式宣布“日本经济已克服了通货紧缩”。
上图是日本通胀率的走势图,自21世纪初后长期挣扎在0%左右,只有个别时候达到过2%以上。
而近期日本的CPI,基本稳定在了2%以上:
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应该知道,保持适度通胀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一般认为,发达国家合适的通胀率在2%左右,略低于2%;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通胀率合适的水平是不超过3%、不低于2%。
如果通胀率太低,甚至是负数,意味着物价持续下跌,钱越来越值钱,这就是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居民会延迟消费,因为晚一点消费、同样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
通缩情况下,企业也不太敢扩大再生产。因为居民延迟消费,扩大再生产容易滞销、增加库存。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会逐步停滞,导致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中国最近出现了连续4个月的CPI负增长,大家就都感觉到了“痛”。而日本的通缩,持续了20来年。
日本为什么出现长达20年的通缩?
第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美国打压下被迫“自宫”。
1980年代后,日本经济突飞猛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日本GDP占美国的比重不断飙升(最高时达到72%),引起了美国的焦虑和打压。
最典型的是1995年,财富首次发布世界500强企业榜单,日本竟然达到了149家,超过美国名列世界第一。
意识到统治权危机后,美国主要从两个方面打压日本,一是要求日元持续升值,二是要求日本弱化在核心技术领域跟美国的竞争(比如1986年的半导体协议)。
日本是被美国“占领”并“保护”的国家,只能顺从美国的要求。于是,日元成为过去40年来最强势的货币之一。
上图是1982年以来美元对日元的汇率走势图,可以看到,虽然最近一段时间日元贬值不少,但跟1982年的时候相比,仍然升值了很多。当时,260多日元兑换1美元,现在是147日元兑换1美元。
日元的持续加息,戳穿了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引发了日本“失去的三十年”。
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的第二大原因,中国结束闭关时代,全面对外开放,加入世界经济大循环。
中国吸引大量外资,逐步成为世界工厂。日本本土营商成本偏高,90年代后,投资、产能、人才持续外流。
中国不仅吸引了大量日本投资,还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提高,孕育了一大批有竞争力的民企,在家电等多个领域打败了日本产品。
80年代到90年代初,在中国如雷贯耳的日本品牌,比如松下、索尼、东芝、日立、三洋、夏普、TDK等,已经不太为95后中国人所熟悉了,这其实就是中国制造取代日本制造的重要证据。
“美国施压、持续加息→房地产泡沫破裂→长期通缩→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零利率、负利率”,中间伴随着老龄化、少子化,日本30年来走过的道路,颇具代表性和象征意义。
以至于不少人认为,我们或许也会如此。
其实,中国跟日本有很大不同。中国是独立主权国家,日本是被美国“占领+保护”的国家;中国在跟美国全面博弈,日本则是全面跟随美国。此外,中日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也都不太一样。
不过中日两国的文化底层逻辑倒是非常像:都是儒家文化深刻影响的国家,老百姓都比较勤劳,而且信任政府。
本文的重点不是讨论中日异同,而是重点关注日本即将发生什么,将对世界和中国产生哪些影响。
日本为什么最终能走出“失去的30年”、“通缩的20年”、“负利率的8年”?
第一,宏观政策持续宽松,终于产生了效果。
说白了,就是持续印钞、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把通胀目标设定为2%,达不到目的不罢休。后来,这套打法被安倍晋三概括为安倍经济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
这里面还有一个要义被人有意无意忽视了:日本把主要负债放在了政府部门,而不是企业和个人。日本居民负债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企业负债率也不算太高,债务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日本政府负债率堪称全球最高。
日本的债务结构,有利于增加居民消费能力和企业投资热情。
日本央行不仅直接购买国债,还购买ETF基金,这相当于直接印钞给股市。
说到这里,你一定以为日本过去这些年印了很多的钱吧。日本2024年1月跟2015年1月的M2相比,增长了38.5%;同期,中国的M2增长了140%。
也就是说,日本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其实印钞速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这也是日本经济长期达不到2%通胀率的重要原因。
不过,宽松的时间久了,作用终于显现。背景是全球大通胀,拉高了日本的通胀率。日元在过去几年持续贬值,虽然让日本换算为美元的GDP排序下降了一位,但吸引了大量外部资金流入,比如到日本炒股、消费、旅游,带旺了日本经济,也帮助日本走出了通缩。
第二,日本在科技创新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了其经济处于价值链的高端。
一个重要标志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平均每年都可以获得1个诺贝尔科学奖。在半导体、机器人、新材料、生命科技等核心技术上,日本基本上都在第一阵营。日本的游戏、动漫、旅游等行业,也具有全球竞争力。
第三,中美博弈让日本成为重要的受益国之一,不少国际投资涌入。
中美博弈,引发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资金的再配置。墨西哥、越南、印度是中低端产业的受益国,日本、新加坡则是高端产业的受益国。
最明显的案例是:巴菲特为了避险,正在清空对台湾海峡两岸的投资,把资金转向日本,购买了日本五大商社的股票,带动了日本股市的回暖。
市盈率、市净率等重要指标显示:即便日经指数已经突破了4万点,日本股市仍然被明显低估:
比如MSCI日本指数未来12个月的远期市盈率仅为14.1,低于MSCI全球指数的17.4和MSCI美国指数的20.1。MSCI日本指数的市净率目前仅为1.37,远低于泡沫经济破灭前的4.72。日经225指数成份股中约有33%的公司股价仍低于账面价值(市净率低于1倍),而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的这一比例仅为3%。
所以有基金经理认为,到2025年年末日经225指数可能上升到55000点。
如果日本央行持续加息,股市还能表现得这么好吗?
由于市场普遍预期,日本央行加息在即,日元最近明显升值,对美元升值到了147左右。
受加息预期影响,日本股市最近也有所下跌。
我的看法是:日本通胀率最近有所回落,所以央行即便结束负利率、加息,政策利率也很难持续显著上升。
未来日元会有所升值,幅度不会很大;日本股市会有所回调,但这波行情尚未结束,因为估值的确偏低。
对于国际热钱来说,日元资产仍是比较好的配置标的。
日本带给我们的启发是:跟民生和经济相比,汇率并不重要。让货币适度贬值,维持宽松的宏观政策,有利于结束通缩或通缩预期。
把债务集中背负在政府身上,降低居民和企业杠杆率,有利于提高消费和投资热情。对于儒家文化圈来说,老百姓是吃苦耐劳和勤奋的,也是信任政府的,政府债务率高一些不是问题。
日本国债发行量虽然极大,但主要卖给了老百姓,大家愿意买。这一点,中国跟日本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