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后不仅在李隆基落魄时和他共患难,还倾尽全力帮李隆基上位,最后落个被废的下场是因为不懂得斗争的艺术,她干了两件蠢事,直接把自己坑死。
事实上,王皇后和李隆基还算得上是青梅竹马。
如果《唐会要》的记载属实的话,王皇后是长寿二年嫁给李隆基的,这一年,李隆基9岁,王皇后的年龄应该也差不多。
这事儿其实挺匪夷所思的。
长寿二年,武则天已经称帝,李隆基他爹李旦是太子,武则天的宠婢韦团儿试图引诱李旦,结果被拒绝,韦团儿因此怀恨在心,遂诬告李旦的妃子刘氏、窦氏搞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
武则天一怒之下将这二人秘密处死,然后在宫中随便找个地儿埋了,事后,李旦畏惧武则天,不敢多说什么,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咽,甚至在武则天面前还要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这两个被杀的妃子中,德妃窦氏就是李隆基的生母。
可离奇的是,李隆基的生母被杀一年不到,李隆基就娶妻了。
而且娶妻的年龄竟然才9岁,按照相关统计,唐朝的人结婚年龄普遍在14岁以上,不满14岁就结婚的很少,李隆基才9岁,还在生母去世的同一年就娶妻了,实在是匪夷所思。
不管有没有什么内情,反正王皇后从此就成了李隆基的正妻,开始青梅竹马的夫妻生活。
这期间,李隆基一家实际上属于没落时期,因为武则天篡位后,不仅试图改立武家的人为太子,还对自己的儿子像防贼一样防着,李隆基也从亲王降封为郡王(临淄王)。
王皇后嫁进来以后,也跟着一起过上了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
直到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赶下岗,唐中宗李显宣布登基,李唐复辟,他们才算松了一口气。
谁知,乱局并未因此结束,李显登基后没几年便离奇暴毙,韦皇后趁机拥立一个傀儡皇帝,宣布临朝称制,试图做第二个武则天。
李隆基于是暗中联结禁军,意图推翻韦后。
在这个过程中,王皇后在幕后帮着李隆基谋划颇多。
上将起事,颇预密谋,赞成大业。——《旧唐书》
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及其党羽后,拥立老爹李旦登上帝位,李隆基也因为赫赫功勋成为了太子。
但接下来,太平公主权势滔天,与李隆基展开了一场以夺取权力为目标的争夺战。
王皇后同样帮着李隆基出谋划策,她的娘家人也坚定地站在李隆基这边,并全力提供帮助。
712年,唐睿宗李旦主动将皇位传给李隆基,改元先天,王皇后也顺理成章地登上皇后之位。
但太平公主加紧了搞垮李隆基的步伐,最后干脆密谋发动兵变,以武力废了李隆基。
好在有人将这密谋泄露出来,李隆基决定先发制人,赶在太平公主之前发动了先天政变,一举诛杀了太平公主的党羽。
这个过程中,王皇后一家倾力支持,和她双胞胎的兄弟王守一更是亲自带兵参与了这场政变,帮助李隆基清除了障碍。
从此,李隆基彻底掌握大权,历史进入开元时代。
这个时候,王皇后已经嫁给李隆基20年了。
虽然李隆基对她很好,即使纳了刘华妃、赵丽妃、皇甫德仪等后妃,却丝毫动摇不了王皇后的位置。
但王皇后20年来,竟然从未怀孕过,一个子嗣也没生下。
这给王皇后带来了致命的硬伤。
在古代,女子无法生育,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罪过,丈夫是可以用这个理由合法休妻的。
古代的婚姻关系中,有“七出三不去”的规矩,就是说,有七条休妻的合法条件,有三条禁止休妻的法定条件。
其中,无后排在七出中的第二位,而第一位是不顺父母,无后这事儿能排在休妻条件的第二位,可见是很严重的。
尤其是作为皇后,如果没有儿子,想要在后宫站稳脚跟,难度是很高的。
最开始的几年里,虽然李隆基风流成性,妻妾成群,但那些妃嫔的地位远远比不过王皇后,她们也不敢和王皇后争宠作对。
所以,王皇后在最初的几年里,地位是十分稳固的,这既得益于她是李隆基的患难发妻,也得益于王皇后和娘家人倾尽全力帮助李隆基夺权。
谁知,好景不长,随着一个人的出现,逐渐改变了后宫的格局。
这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武惠妃。
她是武攸止的女儿,武三思的侄女,女皇武则天侄孙女,自小便被养在宫中,李隆基登基时,她正好年满14岁,而且长得亭亭玉立,清秀可人。
李隆基见到她的第一眼就被深深吸引,于是将其纳入后宫。
从此以后,武氏逐渐受宠,短短几年时间便为李隆基生下好几个儿女,武氏也越来越受宠,最后发展为受到李隆基专宠的地步。
作为后宫之主,还常年无法生育,这种处境,让王皇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最关键的是,武惠妃和其他的妃嫔不一样,她是一个有野心的女人,对皇后之位十分感兴趣,为了当上皇后,平时没少在李隆基耳边吹枕头风。
初,上之诛韦氏也,王皇后颇预密谋,及即位数年,色衰爱弛。武惠妃有宠,阴怀倾夺之志。——《资治通鉴》
王皇后深感如此下去,必然后位不保,因此日日寝食难安。
然而,此时已经慌了神的王皇后,慌不择路,做了一件极其错误的事情。
她经常在李隆基面前说武惠妃的不是,甚至对李隆基出言不逊,激动的时候还拿当年李隆基落难时,她娘家人照顾李隆基的事情来说事,试图让李隆基念及旧情,对她宠爱一些。
当初,李隆基还是临淄王的时候,有一次过生日,不知道是没钱还是被幽禁无法出门,他的老岳父脱下身上的紫袍换了一些面粉,给李隆基做了一份生日汤饼吃。
所以王皇后越说越激动,直接说道:“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
果然,李隆基听完后,亦十分动容,对于废后之事一直下不了决心。
始,后以爱弛,不自安。承间泣曰:“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帝悯然动容。阿忠,后呼其父仁皎云。——《新唐书》
这话其实有问题,虽然李隆基动容了,但实际上这句话在数落李隆基,是在质问,说他没落之时,发妻不离不弃,如今发达了,做了皇帝,就要忘恩负义,抛弃发妻。
此外,王皇后斗争策略是错误的,她经常在李隆基面前口出怨言,还对李隆基出言不逊,这完全是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怨妇。
她经常在李隆基面前发泄这种情绪,就像泼妇骂街一样,不仅留不住男人的心,还会让李隆基越来越厌恶她,直到最后将其抛弃。
随着李隆基对王皇后越来越反感、厌恶,终于下了废后的决心。
但废黜皇后可不比普通豪门世家休妻那么简单,皇后母仪天下,关乎帝国脸面,废后这种大事是要经过文武大臣那一关才能定下来的。
李隆基虽然有废后的想法,但考虑到事关重大,不好直接公开说出来,于是找来自己年轻时的好友姜皎,商量废后之事。
谁知,没过几天,这事儿被泄露给了王皇后的妹夫嗣濮王李峤,李峤得知消息后,立即就把事情告诉了王皇后。
此时正日夜忧惧的王皇后一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就慌了神。
冷静下来之后,王皇后和李峤商议决定,为今之计,只有将皇帝想废后的事情曝光出去,利用满朝文武以及天下百姓舆论向李隆基施压,迫使他终止废后的打算。
果然,消息一出,民间以及朝野上下舆论沸腾,纷纷指责李隆基忘恩负义,喜新厌旧,抛弃发妻。
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李隆基不敢再提废后之事,为了平息舆论,他只能专门拉着皇后公开出面辟谣,并当众表演夫妻恩爱的事实,不存在废后的事情,以稳定朝野。
舆论平息之后,在一段时间内,王皇后的位置算是暂时保住了。
但泄密的人可就惨了。
李隆基想废后这事儿,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为什么会泄密?
于是,李隆基下令严查,最后查出是皇帝的好友姜皎泄露出去的,李隆基顿时对姜皎这个年轻时的好友失望透顶,当场下令打60大板,然后流放,姜皎被打了板子后,都没来得及治疗就直接流放了,最后死在了半路上。
王皇后的位置虽然暂时保住了,但经过这些事情,双方的矛盾也加深,皇后之位恐怕很难保住。
如果王皇后能及时改变斗争策略的话,兴许还能挽救一下。
可仅仅过了两年,她又干了一件十分愚蠢的事情。
王皇后有个双胞胎哥哥叫王守一,他看着自己的妹妹在后宫逐年失宠,皇后之位朝不保夕,也十分着急。
为今之计,皇后只有给李隆基生一个儿子,才能稳固后位,可自己这个妹妹嫁给李隆基20多年了,都没怀孕过,哪儿能说生就生?
就在王守一苦恼之时,有个叫明悟的和尚给王守一出了个主意。
和尚的意思是,既然皇后生不了,那可以向上天求助,只要由明悟和尚出面祭祀南斗、北斗,向上天祷告,再找一个霹雳木(被雷击过的树木),制作成一块配饰形状的木牌,上面刻着天、地以及皇帝的名字,再由皇后随身佩戴,就可以生儿子。
明悟和尚还信誓旦旦地向皇后保证,只要按照这个方法,一定可以生儿子。
此时的王皇后,被危机感带来的恐慌情绪左右了自己的理性,竟然天真地相信了这种无稽之谈,于是照和尚说的做。
结果这么做非但没能怀孕,还成了别人攻击她的正当理由。
很快,宫里就开始出现传言说,皇后联合妖僧搞巫蛊之术,诅咒皇帝。
李隆基得知消息后,顿时大怒,当场命人严查,最后在皇后身上搜出来那块随身佩戴的木牌。
最关键的是,木牌上除了刻着天、地,以及皇帝名讳之外,还刻着一句足以杀头灭门的话。
上面写着:“佩此有子,当与则天皇后为比。”
这句话刻上去了,就意味着王皇后彻底完了,就是神仙来也救不了。
武则天是什么人?是篡夺了李唐江山,诛杀李唐皇室宗族的仇人,在李隆基时代一直是负面形象。
王皇后在木牌上刻着这么一句话,是什么意思?难道她要效仿武则天,再篡位一次?这可是谋逆,要诛九族的。
当李隆基看到这块牌子后,十分震怒,当场就下诏将王皇后废为庶人,王守一则被直接赐死。
王皇后一夕之间,被丈夫抛弃的同时,还失去了双胞胎哥哥,无法接受这样沉重的打击,因此被废黜后,每日郁郁寡欢,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在孤独和凄凉的冷宫中死去。
后兄守一以后无子,常惧有废立,导以符厌之事。有左道僧明悟为祭南北斗,刻霹雳木,书天地字及上讳,合而佩之,且祝曰: “佩此有子,当与则天皇后为比。”事发,上亲究之,皆验。——《旧唐书》
由于王皇后平时在宫中对待身边的宫女、太监都很好,她去世的消息传开后,很多以前受过她恩惠的宫女、太监无不为此怆然泪下,追思不已。
李隆基听到消息后,顿时感到一阵难受,心里空落落的,像是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一样,他开始后悔了,自己一个人躲在后宫追思亡妻。
可斯人已逝,后悔也没有用,李隆基最后只是下令以一品礼仪将王皇后葬于长安城的无相寺。
王皇后去世后,变心的李隆基果然开始推动立武惠妃为皇后,结果遭到了文武大臣的一致反对。
理由很简单,武惠妃是武家的人,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武家是李唐的罪人,也是李唐皇室的仇人,所以绝对不能立为皇后。
最终,李隆基还是迫于大臣们的反对,放弃了立武惠妃为皇后的打算。
再来看王皇后被废这件事,李隆基移情别恋,抛弃发妻,是个渣男这不假,但后宫争斗这是免不了的,王皇后的斗争策略错误也是导致她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
首先,她在武惠妃的攻势中,不够冷静,缺乏理性,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怨妇,不仅经常在李隆基面前指责武惠妃,口出怨言,还对李隆基出言不逊。
这种怨妇的行为,做得多了,会让人厌恶、反感,她把自己变成了怨妇,成功地让李隆基越来越反感和厌恶,最后下定决心废后。
其次,王皇后这人真是慌不择路,连和尚做法祈求上天赐子这种话也能信,信就信了吧,那木牌上刻着“佩此有子,当与则天皇后为比。”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她难道不知道会给自己带来灭门之灾吗?
王皇后作为李隆基的发妻,早在武则天时代就跟李隆基一起共患难,后来跟着李隆基一起经历了神龙政变将武则天干下岗的事情,又经历了韦后之乱和诛灭太平公主的先天政变。
她难道不清楚这句话的危害吗?
既然清楚,她还是让人把这句大逆不道的话刻在了木牌上,显然是由于担心被废,内心的恐惧感支配了脑子,以至于慌不择路,干了这么愚蠢的事情。
其实,历史上皇后无子,依然保住后位,得以善终的皇后也有一些,并不是必死之局。
虽然难度大了点吧,但好歹是有机会的,主要还是看掌握的斗争艺术水平。
王皇后在宫斗方面的水平,显然是欠缺的,从她做的那两件作死的事情就能看出,她已经乱了心神,在惊慌之下,所做的事情根本没过脑子。
虽然王皇后没有子嗣,但她收养了杨良媛的儿子李亨。
李亨就是后来的唐肃宗,当年李隆基还是太子时,就把杨氏纳为小妾,封为“良媛”,她怀着李亨的时候,正好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斗争最激烈之时。
李隆基担心太平公主会以此为借口攻击李隆基沉迷女色,不配做太子,进而废了他,李隆基甚至为此一度想打掉这个孩子。
后来杨良媛生下李亨后,自知在太子府的地位低下,而太子妃就是将来的皇后,这个孩子给了王皇后,既能得到最好的资源,将来的前途也会更好。
所以为了保护自己,也为了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她不敢独自享受为人母的喜悦,转而将李亨过继给太子妃王氏,也就是王皇后。
王皇后收养李亨后,对他极好,史载,王皇后对李亨的抚养无微不至,“慈甚所生”,就像对亲儿子一样。
太子妃王氏无子,后班在下,后不敢母肃宗。王妃抚鞠,慈甚所生。——《旧唐书》
多年以后,李亨的儿子唐代宗李豫登基后,下诏恢复了王皇后的皇后封号。
这背后,可能就是在回报王皇后当年对李亨的呵护和养育之恩。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唐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