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伟教授(右二)带教查房中。
“复查肾功能各项指标都稳定。”2月初,在高州市人民医院肾脏内科一区门诊,已经脱离血液透析(以下简称血透)3年的中学生小颖(化名)悬在半空的心再次落回实处。
2021年,12岁那年,患有膜增生性肾小球炎的小颖,曾被“判刑”——需要长期血透。从外地医院辗转回到高州市人民医院后,在肾病中心医疗团队精心治疗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小颖的肾功能好转并维持稳定,摆脱一周三次的血透噩梦,重启学校之旅,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
一次平常的发烧后,小颖开始总是有气无力,干啥都没劲,活动后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当时,家里人不重视,一周后,小颖的情况越发严重,到医院检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小颖的肌酐高达460umol/l,超出了正常范围6倍之多;肾小球过滤率仅为正常人的1/4;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则是达7590mg之高,提示肾病综合征并急性肾衰竭。
为了进一步治疗,小颖上到广州,通过肾穿刺确诊“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Ⅲ型”,肾功能降至尿毒症期,需要靠血透维持生命。从那时起,犹如被“判刑”的小颖开始了家里、医院两边跑的日子,一边吃药一边进行每周三次的血透。
在维持性血透的日子里,作为高州人的小颖家人了解到高州市人民医院引进了我国慢性肾脏病规范化诊治的主要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时任国家卫健委肾脏病质控中心专家组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原主任、博士生导师史伟教授担任该院肾病中心主任,便入住到该院肾病中心。
肾脏的损伤逆转难,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Ⅲ型极为少见,属于难治性肾炎,“我们的目标是改善肾功能,让患者摆脱一周三次的血透,回归正常生活,保证生活质量”。史伟教授带领团队严谨分析小颖的病情,进行深入的系统性研究,最终制定了科学的治疗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团队的治疗方案开始起效。经过大半年治疗,小颖的肾功能各项指标均好转并趋于稳定,尿量逐步恢复正常,没有水肿,只需吃药打针维持就不用再血透了,可以和以前一样回学校正常上课了。
至今,小颖已经门诊随访3年,肾功能各项指标一直维持稳定。 □林楚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