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谍战剧, 一定看过《暗算》《风声》《解密》《听风者》等谍战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f2d1d462c5f6fba6c54485d36134bd9a.png)
如果你喜欢谍战剧,对麦家一定不会陌生,他的小说和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差不多占据了内地谍战剧一半的江山。
这个成绩,对很多小说作者来说,都是可望不可及的存在。
但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在外面风光无限的麦家,回归到家庭,也有自己的痛苦和不堪。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ee4ff39a61598e872c554dffe68119a9.png)
“我的天性里有比较极端的一面,很容易受到伤害,自我封闭。”
即便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谍战之父”,说起自己的性格时,麦家仍然这样形容自己。
功成名就的麦家曾说:我愿意拿今天的一切,去换一个快乐的童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4872b040f3a974fec2d029413fdb95a.png)
童年时期的创伤,差不多影响了麦家的一生。
1964年,麦家出生在杭州富阳一个叫蒋家村的地方,麦家本名叫蒋本浒,麦家是他后来的笔名。
麦家的童年,正赶上那段特殊时期,因为家庭成分不好,麦家从记事时,就感觉自己家和别人不一样。
偏偏麦家的父亲,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什么事都喜欢往外说。
说得越多,被人抓住的把柄也越多,他们一家的处境就越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a6f67b19736677d1d4d0273f9b53e98a.png)
麦家上小学时,学校里没有同学愿意和他做朋友,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被孤立的孩子,最容易成为调皮捣蛋同学欺负的对象,再加上那种看不见的歧视,麦家在学校的处境就更难了。
11岁时,他被几个同学拦在路上,暴打了一顿。
他已经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事了,找老师没用,找父母也没用,
11岁的孩子,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离开这个世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0f471ac4f8e2ef98a23db287f4738f7.png)
他跑到了农村的抽水机房里,想摸电闸刀来结束自己。
结果触电的瞬间他被弹开了。
求生的本能,让他不敢再去摸了。
还有一次,麦家刚到教室,就听到三个同学在议论自己的父亲。
当然了, 都是一些侮辱麦家父亲的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a168efa604020e82d2560a6f044a12df.png)
麦家先是警告对方不要乱说,但三个同学仗着人多势众,不仅没有停止,反而连着麦家全家一起骂了起来。
血气方刚的麦家,用拳头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三个同学被他打得鼻青脸肿,跑去找老师告状。
麦家也没好到哪去,鼻子血流不止,牙齿也松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348fda8fde51ba5ccdbccd72556393c.png)
老师请来了麦家的父亲。
父亲一到学校,不问青红皂白先狠狠地甩了他两个耳光,老师想拉都没拉住。
直打得他两眼冒金星,摔倒在地。
麦家父亲没想到,自己的这两个耳光,会让儿子记恨一辈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5d4a61dc15c2c6576eae7de4edb3806.png)
从此以后,父亲在麦家眼中,就成了一个透明人。
哪怕是他后来去上大学,写给家里的信中,开头也只是称呼母亲,而对父亲,他只字不提。
父亲当时是什么心境,麦家不知道。
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发泄对父亲的不满。
童年留给他的,只有屈辱和恐惧,没有一丝温情。
他无人可倾诉,只能把心中的委屈和不快,写进自己的日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caaab1126d2226c2a0745b452078374.pn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17017c027d13c5a9674d7953aab99088.png)
每每被同学孤立,和同学打架后,或是感到孤独时,日记就成了麦家最好的倾诉对象。
1981,麦家被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录取,这是一所培养军事人才的院校。
毕业后,麦家分配到了某情报机构工作,这份工作,很大程度上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为是保密单位,各科室之间,大家都不串门。麦家除了整日跟在“师傅”后头外,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交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ab9ce96f1cd620d9983e25b12fdb476e.png)
这份工作,对现在很多人来讲,可能会是一种折磨,但对麦家来讲,却是可遇可不求。
他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独来独往,人多应酬多,他反而不自在。
每晚下班后,麦家延续多年写日记的习惯,依然笔耕不辍。
80年代开始,内地文学呈现一片蓬勃生机,几乎每一个人,都心怀一个作家梦。
各式各样的文学刊物,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d7a61fed918f24a5955e9bafc0ec0da.png)
麦家正是借助这股东风,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一段婚姻和创作1986年,麦家把多年写下的日记,整理成了一本小说,取名《私人笔记本》。
投到了军内大型文学刊物《昆仑》上,麦家独特的写作风格,让编辑眼前一亮。
经麦家同意后,《私人笔记本》改名为《变调》,发表在了《昆仑》1988年第一期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42b3fe1b010c0c0ff836805458d2787.png)
到了年底,麦家的第二篇小说《人生百慕大》又发表了,连续两篇小说在一年内发表,让麦家的写作热情更高了。
更令他惊喜的是,《人生百慕大》还获得了《昆仑》年度优秀小说奖。
虽然奖金不多,却是对他最好的肯定。
这两本小说,让麦家的职业生涯,发生了改变。
1989年,在《昆仑》编辑部主任任海波的推荐下人,麦家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继续学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938ff0a5e26e524252d4a1bfcce3bbc.png)
1992年7月,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的麦家,分配到了南京的一家军事单位从事文字工作。
这一年,麦家已经27岁了,因性格孤僻,他依然孤身一人。
有一次,单位的一位同事去相亲,为了避免尴尬,邀请麦家一起同往。
麦家也想见识一下,相亲怎样才能避免尴尬,以备以后用。
到了相亲现场,他和同事发现,对象也带了一个女孩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a7a9a723e416a67f00969a3761ccc75.png)
女孩叫黄尹,是南京本地人,长相性格都在麦家对另一半的标准上,
用麦家的话说,从见到对方第一眼起,就开始幻想两人以后的生活了。
他对黄尹一见钟情,可奈何嘴巴太笨,一晚上都在听他们说话。
麦家嘴巴不会说,但是会写啊,追黄尹的时候,他一天一封信地寄到黄尹的单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d5f2ada548a23528b5067da0f9a57df.png)
最后黄尹的单位都知道,有一个叫麦家的人,在追求黄尹了。
1993年,他们走进了婚姻。
婚后,麦家把妻子带回富阳,还带了一些南京的特产回去。
只是从登门到离开,麦家没有喊一声父亲,带回去的特产里,更没有一样属于父亲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09245abc630a5c3d48328d0f44e9224.png)
1997年,麦家转业到成都电视台,
为了让妻子顺利生产,麦家先去了成都,让妻子在娘家生产坐月子。
孩子半岁后,一家三口终于团聚了。
三口之家团圆了,麦家也迎来了他多 年创作的收获期。
2002年,麦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136e029db70c30c82ea62555668ea65.png)
2003年,长篇小说《暗算》出版;
2004年,担任电视剧《暗算》编剧,首次担任编剧,麦家就获得了白玉兰奖最佳编剧奖殊荣;
电视剧《暗算》播出后,引发了观众对谍战剧的狂热,也让柳云龙有了“谍战教父”这个称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ab6a71a638f21d89b0b28f4a9775645.jpg)
2007年,长篇小说《风声》出版;
.......
那几年,麦家走到哪,都能引起轰动。
他成了读者眼中的“谍战之父”,也是无数小说作者仰慕的对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9a20d780318d2e8da8c29be1a309e08.png)
但此时的麦家,一如他阴郁的性格,过得并不开心。
因为不用坐班,晚上写作灵感更好,麦家的作息时间,与常人恰恰相反。
当妻儿孩子收拾妥当,准备上班上学时,麦家一晚的工作才告一段落。
他简单吃个早餐 ,然后就开始补觉。
有时一连好几天,一家人都没办法一起吃一餐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1582d906a39cf167ee6148c85e8a14cd.png)
这也意味着,家庭孩子的一切,都需要黄尹去承担。
黄尹当初看上的就是麦家的才华,但是才华和柴米油盐发生矛盾时,才华就很不值一提了。
在麦家的性格中,忧郁是他性格的底色,任何别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令他特别痛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5dd412f2753131ea3f5299b725aecbb.png)
和这样的人一起生活,需要有特别强大的心理。
因为可能你一句不经意的话,就会让对方陷入痛苦。
和这样的人一起生活,还需要有积极阳光的心态,用你的阳光去影响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a0cfed203eb83e2e0061333142193572.png)
当风花雪月成为过去式,柴米油盐占据生活的主线时,麦家的性格,没有几个人受得了。
他可以一整天不说话,也可以在书房里,几天不出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a67b8bb45baad6675b351d85dd80eea6.png)
都说一段幸福的婚姻,离不开两性、情绪、经济三大价值,当其中任何一个价值出现问题时,婚姻也就出问题了。
在麦家身上,黄尹除了感受不到老公的关心外,还要忍受他的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
时间长了,她的心理就慢慢失衡了。
心理失衡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两个人开始有了争吵。
2007年,对麦家来说特别不容易。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a3cd286f74442dc2601619160e4133e.png)
他要应付外面的官司,讨回自己就在得的权益。回到家里,还要应付夫妻之间没完没了的争吵。
当婚姻中的两个人都不堪重负时,结束就只是早晚的问题了。
父亲和儿子的和解2004年的一天,麦家接到母亲的电话,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
接到这个电话,麦家愣了好一会儿,父子俩这些年的隔阂,让他一时不知道, 该怎样面对父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f7c4856c02e98a6c9f97fbc5a7dae60.png)
他往家里挂了一个电话,接电话的是父亲,麦家迟疑了许久,终于喊了一声爸。
父子双方拎着电话,谁都没有挂,却谁都没有再说话。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的老年痴呆越来越严重了, 渐渐不认识身边人了。
2008年汶川地震,正在四川的麦家经历了地震后的人生百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789e829ba9110fa57b776f2e1fffdb3.png)
当看到一个和父亲差不多年龄的老年人,抱着刚挖出来的儿子痛哭流涕时,一种异样的情绪,撞击到了他。
他连夜飞回杭州,敲开了父亲家的门。
可开门的父亲,已经不认识他了, 问他找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d8b40f18eb1ba15ef0ff0cba83e81c72.png)
哪怕麦家接连喊他爸,他依然说,我儿子在哪里?
母亲说,他会偶尔清醒认得人。
拿到“茅盾文学奖”后,麦家回到了杭州。他叮嘱母亲,只要父亲清醒,就马上给他打电话。
他有太多的话想对父亲说。
但老天似乎不想给他这个机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ef5e2aab69ad261ddef0a46dbae6175.jpg)
父亲偶尔清醒时,亲朋老友都遇到过,唯独麦家例外。
有时父亲清醒时,母亲赶紧给他打电话,但当麦家赶到老家时,父亲又糊涂了。
2011年9月,麦家接到电话,说父亲病重。
麦家赶紧往家赶,但因为《刀尖》已经发表,他正忙着准备下半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d229c386550665a5a2f31c98d5f94e5.png)
麦家帮父亲擦了身边后,在他耳边轻声说:“等我交完稿,再来放心陪你。”
他只在家待了两个小时,就又匆匆赶回了杭州。
可是,父亲却没有等他。
麦家刚刚到家,父亲就走了。
守在父亲的灵堂里,麦家写完了的《刀尖》下半部的最后几千字。
那种痛苦和无奈,几乎要将他撕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f7b0a48b120e8ae9d9dcfeda54b596ad.png)
此后,麦家整整三都没有再动笔,除了写给父亲的那封《致父亲》,在信的末尾,他是这样写的:
父亲,我现在变得越来越宿命,有些事我无法理解,比如您我之间最终也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我总觉得这是命。
您一辈子给了我很多,我想最后要您一个清醒的笑容,可您没有给我,父亲,您就那么走了。我将永远对您有一种负罪感,一种羞愧。
父亲,我现在真的很难过,真的难过,太难过了。给我吧,我恳求了,今天晚上就给我,在梦中,我等着……
父亲走后,麦家在老家陪母亲住了小半年,天天睡在父亲去世的那张床上。
你相信宿命吗?如果问麦家,他的答案肯定是相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f045d84cd1fbc1f500941efedab86d54.png)
送走父亲后,麦家与父亲的关系,离奇地在他与儿子之间延续。
麦家实实在在体会了一把父亲当年不被儿子理解的感觉。
只不过他比父亲幸运,只经历了三年,或者说,他的儿子比他要懂事。
从初二开始,正处在青春期的麦恩(麦家的儿子),突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05fbc3cbcdbe720aeea7c1d105f582a.png)
除了解决基本的生理需求,比如吃饭、上厕所,他基本不出房门,就更别说和麦家交流了。
儿子的叛逆,让麦家开始深记得反思,他甚至一度认为,是自己的基因出现了问题。
但回头想想,自己的青春何尝不是这样,做父亲的却默默随着这一切,毫无怨言。
他认为,这是自己该还的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8ba9099f7e7d7740281d16e9b94babd.png)
所以,即便在最崩溃的时候,麦家也没有想到放弃儿子。
他顺着儿子,没有儿子的允许,绝不进他的房间。
他不想说话时,麦家绝不会主动发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e574c337958b4a9bea62a06453cbc9c6.png)
这种日子,持续了三年,让人窒息,却又无处可逃。
好在麦恩到高二时,看到同学们都在申请国外大学时,他突然醒悟,然后开始拼命学习。
好在英语有一些底子,加上特长,申请的八所美国大学,有6所寄来了录取通知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b253f1421040e26b0e4484844206ce2.png)
在给儿子准备行李时,麦家在他的行李箱里,放了两个信封。
一个是两千美元的现金,一个是一封信。
当落地后的麦恩看完信后, 给麦家发回了两个流泪的表情。
父子之间的冰山,终于消融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aaa1bcbd63ce1386a67543f185b8e67.png)
几年后,麦家登上《朗读者》的舞台,在节目中, 他给观众读写给儿子的信。
麦恩看过节目后,给麦家发短信说:老爸,你好肉麻哦。
麦家说,等你有一天发现我不肉麻了,你就长大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bc1069782646128f57d4d09c1237547.png)
当麦家把儿子送上开往美国的飞机时,他人生的第二段感情,也已经瓜熟蒂落了。
2015年6月,51岁的麦家,迎来了第二个儿子。
再次做父亲,让麦家对生命又有了新认识,接妻子回医院的第一天,麦家认真地对她说:“从今天开始,我要写一个大东西了。”
这就是《人生海海》的诞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fbc348002b92986530a27df8f48a55b.png)
2015年的夏天,麦家开始写《人生海海》,他给自己定的任务,每天只写500字。
即便多写了,也一定要删改到500字。
就这样删删改改了4年,2019年,《人生海海》终于问世,出版后销量一路飙升,两年不到的时间,销量突破了200万册。
《人生海海》是麦家对童年的回忆与救赎,也是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
文中的“我”最终宽恕了仇人,与过去和解了,一如麦家对自己人生的写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04bed0a8a7f932bfbffa1fa17a84b70.png)
和人生和解的麦家,开始扬名全球。
2014年3月18日,《解密》在英美21个英国国家同步上市,同年4月,《解密》的版权卖给了26个国家,全球刮起了一阵“解密”风。
如今,《解密》在全球已经拥有33个版本,高达15%的版税,让麦家早已跻身国际一线作家之列。
“谁是麦家?你不可不读的世界上最成功的作家”,成了各国宣传的标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0b65629406118ccf847b98913cdde69.png)
2019年,55岁的麦家又迎来了一个女儿。
这是他期盼已久的一个小生命。
新生命的诞生,总能给他更多的感慨。
每一个儿子出生时,他放下了写了多年日记的习惯;
第二个出生出生时,他开始和过去的一切和解,开始写《人生海海》;
女儿出生时,麦家的第一本非谍战小说《人生海海》出版,迄今为止销量已破300万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64285e0d9e5103987fdd4f5435518ae.png)
麦家曾说:
“生活不是你活过的样子,而是你记住的样子。”
麦家的前半生,都是在痛苦中度过,因为他的心里,有仇,更有恨。
好在经历了人生遗憾的他,学会了和过去和解。
不仅原谅了父亲,就连周围的邻居,麦家也在母亲的影响下,不再有任何怨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3cfa51d45678ffd3d3aa1691e49c986.png)
麦家和母亲(母亲在2021年已经去世)
母亲曾对他说:“他们(邻居)懂什么,只不过是历史造就了他们的愚昧。”
把不幸写了沙滩上,把幸福刻在石头里,人生才能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