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万卖掉9块金牌的奥运冠军,20年后,她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宇全谈娱乐 2023-09-21 23:01:13

2003年9月30日,一场特殊的拍卖会,在广东东莞厚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之所以说他特殊,是因为这场拍卖会的拍卖品,是各项运动会的奖牌,包括奥运金牌。

而这些奖牌的主人,是著名运动员陈晓敏。

9件拍品一共拍得281万元,其中陈晓敏2000年在悉尼奥运会上获得的女子举重63公斤级金牌,更拍得128万元的高价。

这则新闻,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关于运动员的奖牌,究竟能不能售卖,曾引起了人们广泛的讨论。

如今,近20年过去了,昔日的奥运冠军陈晓敏,她还好吗?

鲤鱼跳农门

1977年,陈晓敏出生在广东江门鹤山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家里姐妹六人,陈晓敏排行老二,下面还有四个妹妹。

家里条件差,父母靠着自酿的米酒,养活着一家八口。

作为老二的陈晓敏,经常要帮助父母照顾年幼的妹妹,父母忙碌时,她和姐姐经常要一人背一个妹妹。

有时妹妹大哭,陈晓敏怎么哄都不好,她就和妹妹一起哭。

这种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生活经历,让陈晓敏养成了吃苦坚韧的性格。

1988年, 鹤山体校成立了举重队,举重教练苏子良去陈晓敏就读的小学选苗子时,刚刚11岁,体重还不到60斤的陈晓敏,引起了苏子良的注意。

据同学们介绍,别看陈晓敏个子小小,力气可大得很。比她个大的男生,都打不过她。

看到陈晓敏倔强的眼神,苏子良决定把她带到体校。

消息传来,陈晓敏的妈妈说:

“我这个女儿,适合搞体育。”

妈妈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家里六个女儿中,陈晓敏最能吃苦,而且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与其他队员相比,瘦弱的其实陈晓敏并不占优势,但胜在她悟性高。

教练教授的知识 ,她几乎一听就懂,并很会在实践中融汇贯通。

除了悟性高,陈晓敏比别的孩子更能吃苦。

可能是受从小家庭环境的影响,只要是教练布置下来的任务,陈晓敏都会不折不扣地完成。

教练指出她哪些地方不足,她就趁大家休息的时间,在练功房里挥汗如雨。

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两年后,她凭借优异的成绩,被广东省体校录取。

一年后,陈晓敏又顺利通过晋级考试,成了广东省女子举重队的一员。

在这里,她有幸遇到了蔡俊成教练,并接受他的亲自指导。

右一蔡俊成

蔡教练曾是著名举重健将,打破全国纪录24次,亚洲记录两次,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男子青年抓举纪录的举重名将。

退役后,他成了广东省女子举重队的教练,著名举重运动员邢芬,张惜香,伍海青,史丽华等,都曾是蔡导旗下的名将。

在蔡导的悉心指导下,陈晓敏的成绩突飞猛进,很快成了省队的核心队员。

1992年,年仅15岁的陈晓敏,一举拿下了七运会冠军 ,并破了该级别中的三项亚洲记录。

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就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陈晓敏身上的潜力不可估量,而她也顺利成了国家队的一员。

1993年,陈晓敏在第7届女子举重锦标赛上,一举拿下了女子54公斤级抓举、挺举、总成绩三项冠军,并创下了该级别的三项世界记录。

此后,陈晓敏的职业生涯似乎开了花,到2000年时,23岁的她已经先后拿下了全运会、亚锦赛、世锦赛和奥运会“大满贯”。

特别是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她一举夺得女子举重63公斤金牌,这块金牌,也成了她职业生涯中,含金量最高的一块金牌。

她成了举重界大器早成的著名运动员,此时,她年仅23岁。

感恩之心从来没有变

即便众多奖牌加身,周围都是奉承她的声音。

但陈晓敏却没有丝毫的骄傲,她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她遇到了每一个教练,每一个看好她的人。

1993年,陈晓敏第一次出国,参加在墨尔本举行的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在这次比赛中,她拿到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回国之前,陈晓敏拿出自己近半年的工资,给恩师苏子良教练带回了一瓶昂贵的XO。

这瓶酒,让苏子良特别感动,直到10年后,他都舍不得喝,一直珍藏着。

对恩师如此,对家乡的人民 ,陈晓敏也是如此。

2003年,陈晓敏退役了。

她一开始在广东体委举重中心工作,领导让她先熟悉一段时间后, 再向教练岗位慢慢过渡。

但在一次聚会上,羊城晚报向她发出了邀请,希望能利用她的知名度,去发展团委工作。

权衡一番后,陈晓敏接受了羊城晚报的邀请,成了集团的团委书记。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陈晓敏接触了家乡的教育事业,得知家乡还有学校基础设施较弱时,她想为家乡做一点事。

一开始,她在江门拍卖了一些比赛时的周边产品,将所拍得的一部分资金,分别捐给了广东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另一部分,则成立了一个陈小敏教育基金,用来资助贫困的大、中、小学生。

也是这次拍卖会,让陈晓敏尝到了“甜头”,她灵机一动, 是不是可以将自己的奖牌,拿出来拍卖,然后来造福社会呢。

不过陈晓敏的这个想法,首先就遭到了父母的反对,父母认为,这些奖牌,是她这些年努力的结果。

留着有纪念意义,如果拍卖出去了,一切就都没有了。

但陈晓敏不这么想,与其让奖牌在柜子里吃灰,还不如让它出来发挥应有的价值。

她耐心地给父母做工作,向他们说明自己的心愿,以及自己的这个决定,会给家乡人民带来哪些改变等等。

等父母的工作做通后, 陈晓敏就开始为拍卖做准备,并最终将拍卖地选择在了东莞,因为东莞是“举重之乡”,奖牌在这里,也许更容易拍卖,也会更有意义。

2003年9月30日上午,筹备了近半年的拍卖会终于开始了。

陈晓敏紧张地站在拍卖师身旁,每当台下有买家应价,她就开始现场叫卖:

“111万,是抓举、挺举、总成绩,同时第一,是个好意头的数字”、“112万,就是破世界纪录”、“举牌的买家可以上台摸摸金牌,只是有意的就只能摸摸盒壳喽!”

这些叫卖语,引得台下哈哈大笑,拍卖会在一片轻松的氛围中结束。

最终,陈晓敏的9块奖牌,共拍得281万元,其中2000年奥运会上夺得的那枚金牌,拍出了128万元的高价。

事实证明,选择在东莞拍卖,真的没选错地方。

因为这9枚金牌,有7块奖牌被东莞商家拍得,另外2块奖牌,分别被东莞和佛山摘走。

拿到拍卖资金后, 陈晓敏利用其中一部分,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并给学校配备了电脑,以及很多运动器械。

而关于陈晓敏拍卖金牌的质疑声,也在希望小学建起来之后,慢慢平息了。

但没过几年,关于陈晓敏移民的消息传来,关于她卖金牌的事,又一次成了人们讨论的话题。

她为什么要移民呢?

移民的前前后后

2005年,担任羊城晚报集团团委书记的陈晓敏,组织举办了集团第一届集体婚礼。

这一届集体婚礼,一共有12对新人参加,陈晓敏和长跑了8年的武丹,也成了其中的“一号新人”。

这是陈晓敏加入羊城晚报后的第二年,在担任团委书记的三年多里,陈晓敏一共举办了三届这样的婚礼。

而她也在这三届集体婚礼中,把自己嫁出去了。

集团的团委工作,在她的带动下,开展得风风火火。

但等一切都轻车驾熟后,陈晓敏却不满足了。

可能是运动员经常挑战极限,陈晓敏希望能参与更有挑战的工作。

于是,她放下团委工作,出任当时刚刚成立的羊晚创意园的副总经理。

从招商到维护与上百家企业的关系,陈晓敏都是一手抓,她经常忙得废寝忘食。每天推不掉的饭局和应酬,忙得她根本没有时间休息。

时间一长,身体就发出了抗议。做运动员时的一些旧伤复发了。特别是腰椎和颈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就连开车都会头晕。

身体状态每况愈下,陈晓敏不得不暂停手下的工作,开始休息调理身体。

她带着一家三口,去了第一次夺冠的澳大利亚。

放下工作,享受温暖的阳光和舒适的气候带来的惬意,陈晓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服。

此时, 一个念头开始在她的内心生根发芽,可不可以一直住在这里?

她开始快速盘算着。

早些年,陈晓敏因为很喜欢广州东山的老别墅,一连入手了好几套,包括一些热门地段的房子。

最多的时候,她一个月需要还银行近10万。

那时她一个月的工资才一万出头,虽然给一些商家站台能为她带来一些收入,但窘迫的时候,她同样交不起水电费。

好在这些年坚持下来,这些别墅都升值了不少。如果出手,已经可以保障她下半生衣食无忧了。

既然经济自由了,工作就不必局限在哪一个地方了。

陈晓敏的性格风风火火,想到了就马上做。

从澳大利亚回来后,陈晓敏就向单位递交的辞呈。

尽管领导一再挽回,陈晓敏还是义无反顾地放弃了稳定的工作,一家三口开启了澳大利亚的定居生活。

没有工作压力,也没有经济压力,定居澳洲一年后,陈晓敏的身体慢慢康复了。

她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不甘寂寞的她,看到国内不少人都想移民,于是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家移民投资公司,给想移民的国人提供一些帮助。

因为曾经有成功的房产获益经验,身边的一些高净值人群,也经常找她讨教,她又做起了澳洲房产中介。

于是,她又开始忙起来,经常悉尼广州两地飞。

陈敏晓没想到,离开了祖国,她的生意也能做得红红火火。

日子顺了,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因为早年过量运动的缘故,退役后, 陈晓敏的腿,有时比很多女孩子的腰围都要粗。

在需要出席一些高端聚会时,陈晓敏经常为自己的身材发愁。

因为身着晚礼服的她,身材没有什么美感可言。

在一般的商场,她甚至买不到那么大腿围的裤子,一年四季只能穿长裙来掩饰腿的缺点。

2016年,39岁的陈晓敏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在广州一家机构的邀请下,她抽取了大腿脂肪,移植到胸部和脸部。

几次手术下来,她的身材比例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走在路上,回头率杠杠的,一点都不像年近不惑之年的人。

也是在这一年,陈晓敏勇敢地站上了胸模比赛的舞台,头顶披肩卷发,身着紧身长裙的她风情万种,自信大方,令人忍不住侧目。

时至今日,陈晓敏依然两地飞,澳洲的生意没有落下,广州这边商家请她站台,她也没有错过。

闲暇时,她会炒股旅游来打发时间。

奥运赛场锻炼出的超强抗压能力和沉稳气质,令陈晓敏屡屡获益。

她带着儿子老公,几乎跑遍了全球。眼界开了,生活自然更加豁达了。

如今,早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她,正在享受自己的惬意人生。

都说奥运冠军退役后的日子很惨淡,但陈晓敏,却活出了另一种姿态。

这其中,必然她的运气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她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从不轻易放弃。

不管是做团委书记,还是后来移民澳洲,陈晓敏都十分善于借势,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并充分发挥,最终成就了最好的自己。

奥运冠军只是生命的一段旅程,在繁华过后,能接受社会的考验,这才是生活的强者!

祝福陈晓敏!

——END——

0 阅读:0

宇全谈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