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河北保定铁路游击队

袁嘉佑来了 2025-03-29 16:41:05

谈及铁路抗日武装,人们往往联想到抗战期间在山东南部地区活动的那支队伍,它由铁路工人与矿工构成,以袭击日军铁路交通线闻名。而在同一时期,河北省保定市区域也有一支类似的铁路抗日队伍存在,但相对而言较为鲜为人知。下面将简述这支保定铁路抗日武装的情况。这支队伍主要在保定地区活动,与山东鲁南的那支铁道游击队相似,他们也致力于破坏敌人的铁路运输。成员同样包含一部分铁路工人和其他抗日志士,通过利用对铁路系统的熟悉,他们有效地展开了对日军运输线的袭扰行动。尽管在历史记载和公众认知中,他们的名声或许没有山东那支队伍响亮,但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贡献同样不可小觑。以上便是对保定铁路抗日武装的简要介绍。

抗日战争时期,平汉铁路高碑店至定县这一段路上,有一支地方抗日队伍非常活跃。这支队伍是由中共保定市委铁委领导下的铁路支部书记张树荣,以及他组织的一些铁路工人共同成立的,人们称之为铁路工人游击队。

1937年,日军占领保定城后,张树荣悄然联络铁路工人,搜集国民党遗弃的枪械与弹药,意图集结力量,与日军对抗。因其活动频繁,引起铁路管理部门的警觉,最终被解雇。彼时,市内的党组织已转移至乡村地区。为了寻求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张树荣伪装身份离开保定,历经波折,在完县(现名顺平县)常庄寻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总指挥刘秀峰。刘秀峰遵照中共平汉线省委的指示,即“党员干部需在原地组织武装,开展游击斗争”,指示张树荣组建保定铁路工人游击队伍,旨在破坏敌方的交通线,分散日军兵力,辅助正面战场,遏制日军的战略推进和物资供应。

张树荣回到保定,随即召集车站内的地下党员举行了一次秘密集会。会上,他传达了上级党组织的最新指示。经过深入讨论,众人决定组建一支铁路工人游击队。这支队伍将以组织工会并招募新会员为掩护,积极宣传抗日思想,动员工人群众,并为成立工人游击队做准备。在广泛宣传和动员下,赵福、于树、赵文林等七十多名工人坚定地离开了车站,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游击队。张树荣被任命为游击队的大队长。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党员则继续留在原工作岗位上,为游击队的行动提供必要的配合和支持。

游击队组建后,首要任务是解决道路破坏所需的器械。张树荣和党员史文平、杨文林等人认为,从火车站内部获取工具较为可行。然而,敌人防守严密,铁路沿线布有铁丝网,夜晚还有探照灯巡逻,关键路口均有日军驻守。每当列车进站,日军还会增派人手监视,要将工具运出站外极为不易。张树荣等人经过深入讨论,制定出一个详尽的行动计划。他们与调车司机杜明声取得联系,并达成共识。计划是将工具秘密装载到机车上,利用调车的契机,将机车开出站外。到达预定地点后,以排放蒸汽作为掩护,将撬杠、大铁锤、扳手、十字镐等工具从车上扔下,事先隐藏在附近的游击队员随后将工具取走。采取这一方式,游击队成功获取了大量用于破坏道路的工具。

在此期间,游击队伍凭借各种渠道,广泛渗透到铁路周边的乡村地区。他们一方面积极号召农村年轻力壮者加入军队,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从地主手中收缴武器,武装自己。很快,队伍人数增长至八百余人,并被划分为四个分队:由贾洛厚带领的津浦分队,庞文贵负责的定县清风店分队,于国斌统率的徐水以北分队,以及于文长指挥的保定周边分队。游击队的行动模式采取夜间集结、白天分散的方式。白天,队员们各自散开,负责侦察敌情、收集信息;夜晚则汇聚一处,执行预定任务。他们的主要任务涵盖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移除铁轨上的道钉、拆解铁轨,导致敌军列车出轨、倾覆或相撞,以此消耗敌方的物资;二是切断敌人的通讯线路,包括割断电线、破坏电线杆;三是布置地雷、埋藏炸药,摧毁列车及桥梁设施;四是保护抗日军民和干部安全穿越铁路线。这四个分队在执行上述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有效地破坏了敌人的后勤补给,支援了前线战斗,还打破了铁路对根据地的封锁,促进了铁路东西两侧根据地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因此,他们的工作受到了晋察冀边区工人抗日救国会(即边区工会)的高度重视。

为了提升该队伍的综合能力,1938年6月,上级决定调保定铁路工人游击队至路西根据地的曲阳县灵山一带,接受政治与军事培训。培训结束后,队伍更名为晋察冀边区铁路工人游击队。其中,挑选了上百名队员加入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第四支队。剩余队员则分为三支小队,在平汉铁路高碑店至定县路段活动,继续执行削弱敌军力量及阻断军火运输的任务。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日军将主力调至后方,对抗日根据地频繁实施“扫荡”及“强化治安”。游击队通过设伏、破坏铁路、炸毁桥梁等方式,协助主力部队反击“扫荡”,给予敌人打击。同年12月,晋察冀边区军民对平汉线上的徐水、保定、完县(原方顺桥)、望都、清风店等车站发起交通破坏及袭击行动。张树荣带领游击队攻击铁路沿线的重要据点清风店,经过数小时的战斗,成功占领清风店车站,破坏了大段铁路及15公里电线,并将铁轨、道钉、枕木、电线等物资运往山区抗日根据地,以支持军事工业生产。不久后,又在方顺桥北侧拆除道钉、道轨,导致一列军车出轨并发生爆炸。

铁路游击队员的行动让日本侵略军心生畏惧,终日不安。日军对这支队伍及其领袖张树荣深恶痛绝,于是在保定、望都、定州、清风店等地发布悬赏令,以5000元的价格追捕张树荣。然而,由于广大民众的掩护和支持,敌人的计划始终未能实现。相反,张树荣及其游击队伍变得更加机动灵活,继续在铁路沿线对敌人进行袭扰。

1939年10月,游击队员包括赵国斌等人伪装成铁路维护人员,在保定周边的小汲店车站至于家庄路段,悄悄布置了数公斤的地雷。深夜两点左右,敌人的巡查列车经过,触发地雷,导致列车脱轨,道路受损,造成日军伤亡十余人。为了协助八路军的“百团大战”,游击队在当月选择一天,在保定车站西南方向的五里铺铁桥下埋藏了十多公斤的地雷。大约上午11点,一列装载军需品的火车行至桥上,地雷猛然爆炸,桥梁崩塌,前方的装甲车翻滚入桥底,中间的火车头被炸得面目全非,后续的车厢也相继倾倒,众多火炮受损,随车的日军又有多人伤亡,铁路因此中断了八个多小时。同年12月,游击队与八路军17团协同作战,在定县城南设伏,袭击了一列满载武器的敌军列车,成功摧毁坦克一辆,造成敌军三百多人死亡或被俘,缴获火炮九门、各类枪械一百多件及大量军事物资。

游击队的战斗事迹与胜利捷报频繁在铁路工人及广大民众间流传,极大地振奋了工农群众的精神。游击队致力于与民众建立紧密联系,并在铁路工人群体中积极招募信息员。中共地下组织亦大力吸收工人中的抗日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徐水、保定、望都、定县等地的火车站,均有中共地下党员及游击队情报人员潜伏。他们秘密地与游击队保持联系,传递列车运行信息,助力游击队以智取胜。在抗日战争期间,游击队屡建奇功,歼灭了部分日伪军,破坏了铁路多达数百次,损毁了数十辆机车,制造了近百起火车脱轨、翻车事件,并缴获了大量轨道、道钉、枕木、电线及电线杆等材料,为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工业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斗争实践中,队员们得到了充分锻炼,迅速成长,陆续向八路军及晋察冀军区输送了300多名优秀战士。

1942年前夕,日军准备对冀中地区实施“大清洗”行动,上级组织根据当前局势,在完县的常庄村将保定铁路工人组成的游击队正式纳入八路军第三纵队的编制。张树荣接到任务,返回保定,在铁路工人群体中秘密进行活动,致力于扩展党的队伍,并搜集敌军情报,同时为根据地筹备各类必需品。张树荣利用驾驶货车的身份作为掩护,悄悄地从保定向抗日根据地转运枪械、弹药、药品、办公用品等物资,对抗日战争做出了诸多贡献。1939年9月18日,晋察冀边区的《抗敌周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晋察冀边区工人的斗争风貌》的文章,文中赞扬这支铁路工人游击队为“独特的工人抗日力量”,并指出“他们在边区工人运动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0 阅读:122
评论列表
  • 2025-03-30 08:09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