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去年从阿富汗的撤军,一直被认为是一场溃败,但它其实也有意外的好处,可以说时机是刚刚好。在美国国务院近日的发布会上,国务卿布林肯表示:如果美国没从阿富汗撤军,也就没法像现在这样大规模援助乌克兰。这并不像是事后找补的托词,而显示出了美国对乌克兰冲突,可能还真有某种先见之明。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
阿富汗撤军仓促,但要是没撤现在会更被动
耗时20年,耗费了2万亿美元,阵亡两千士兵后,美军在去年8月撤出了阿富汗。喀布尔机场上的混乱,和从C-17运输机上坠落的平民,成为当年最惊悚的新闻画面之一。当时拜登政府因为这个事件,遭遇了大量的质疑。美国媒体甚至将这一场面,和越战中美国从西贡撤离的画面做了对比。

阿富汗撤军名场面
美军撤出之际,阿富汗塔利班迅速涌入喀布尔,接管了政权,美国扶持的加尼政府几乎一夜之间宣告垮台。美国的多年经营似乎功亏一篑,但确实不撤不行了,美军留在阿富汗对美国自己没有任何好处。阿富汗政府并没有成为一个可以给美国带来持续经济和战略利益的伙伴,反而每年烧掉大量美国纳税人的税金。

阿富汗战争打到后面,纯粹就是烧钱买卖
这种情况下,美国在阿富汗驻军和塔利班战斗,显然是一桩亏钱买卖,不如撤出,把治理国家的摊子留给阿富汗人自己。美军没撤的时候,塔利班对美国有着敌意。但美军撤出后,塔利班就得求美国援助,以及要求外交上的承认。美国不用付出巨大代价,一样可以通过经济和外交手段来施加影响,这其实是更高明的做法。

军事承包商其实就是雇佣军
除了不用在阿富汗继续烧钱之外,对美国而言更具有意义的是,大量有经验的军事人员也被释放出来,能够用来应对下一场战争。美国从阿富汗撤出的超过12万人中,不光有作战部队,还有承包商等支援人员,以及情报方面的专门人才。
虽然之前主要面对的是反恐作战,但这仍然是一支经验丰富的军事力量。几个月之后,乌克兰冲突就爆发了。如果当时不撤军,那么如布林肯所说的,美国在俄乌冲突爆发时,确实会捉襟见肘,一个不小心,或许真能让俄罗斯闪击乌克兰得逞。
美国聚焦大国冲突,俄乌冲突是试水
其实美国转换战略方向的苗头,也不是刚刚出现。在美国国内,早在奥巴马上台后,就已经开始反思对反恐战争的投入是否值得,奥巴马也信誓旦旦表示,要从阿富汗撤军,将目光瞄向应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大国战略竞争。这一战略转型,直至拜登执政,才最终彻底完成,从阿富汗撤军,结束在中东和阿富汗长达20年的反恐战争,是最突出的标志。

俄罗斯的突然袭击没有打垮乌军
不过外界没想到的是,这次爆发的,不是大国之间的直接军事摩擦,而是俄罗斯和其邻国乌克兰之间的军事冲突。
美国从痛苦的反恐战争中,也学到了一个重要的教训,那就是:不要再轻易大量派兵到别国作战,再陷入长期的战争泥潭。但是,美国又不不甘心眼睁睁看着俄罗斯在乌克兰攻城略地,开始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于是俄乌冲突就成了,由乌克兰出人,美国出武器和指导的战争。这是一场和过去20年美国直接介入的截然不同的战争。而且重要的是,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从占领军变成了一个主权国家的庇护者,性质有了本质的区别。

乌克兰军队战斗力让美军都印象深刻
新的战争形式下,美国的身段就比自己下场的反恐战争灵活很多。当然,这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和乌克兰军队,自己也颇为善战。美媒披露,在冲突爆发之前几年的军事演习中,乌克兰军队就曾经多次击败美军。这也让美军对设想中的策略,产生了足够信心。有这种队友,美国就可以放心在后面提供经济、军火和情报支持,协助乌军保卫家园了。
而且这场战争,削弱的是美国主要对手之一的俄罗斯,也为美国带来了完全不同于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好处。开战以来,美国其实在经济上收获不小,欧洲盟友也更加依赖美国。
美国国力已不是巅峰时期,收缩也是正确选择
急于从中东和阿富汗抽身,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如今的美国,和冷战结束后的巅峰期对比起来,已经不再具有一家独大的地位。因此,更加巧妙地去运用自己的各方面资源,就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美国不能再像之前那样简单粗暴,推翻一个又一个国家,像搭积木一样,推倒重来。

俄罗斯毕竟是核大国,升级冲突有风险
自己不愿意亲自下场,但又恋恋不忘自身的霸权地位,对美国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力打力,打代理人战争。美国通过向乌克兰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让乌克兰在战场上抵抗、拖住甚至击败俄罗斯,对美国来说,是更为明智的战略选择。美国既不用承担与竞争对手俄罗斯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风险,又可以通过乌克兰之手削弱甚至击败俄罗斯。这是花小钱、办大事。
但是,这个看似明智的政策选择,也并不是毫无风险,一旦美国因为乌克兰战场形势需要,向乌克兰提供更具有攻击性的武器装备,或俄罗斯无法容忍美国及北约向乌克兰无底洞式的援助而进行军事报复,美俄之间或俄罗斯与北约之间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风险,就大为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