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准备升级冲突,先打“预防针”,警告美国军方,别想对普京下手

陈武看国际 2024-12-01 08:38:56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近日警告美国,不要想着对俄总统普京发动“斩首打击”,这其实是对美国军方,几个月前曝光的一种“可能选项”的回击。当时美国方面称,是因为俄罗斯不断升级的核言论而考虑了这个选项,那俄方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又拿出来说呢?

俄罗斯总统普京

俄罗斯想升级战事,担心美国“随口一说”成真

结合当前形势来看,这或许跟俄罗斯近期在做对战争进行升级准备有关,不光是把总兵力从100万扩到150万,而且普京自己动作也很频繁。他近期去了俄军总参谋部,又去了盟国白俄罗斯,还第一次用“战争”这个词来描述俄乌冲突。就在这几天,部署到白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等装备,也宣告形成了战斗力。

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和对俄军事行动总指挥苏罗维金

俄方或许是判断,这一些动作会让美国重新升起“斩首”的念头,考虑铤而走险。不过,俄方大可不必如此不自信,从局外人来看,美国军方之前放出来的话,也只是一种唬人的话,是断然不可能真去实施的。

萨达姆不是被“斩首”但也差不太多

“斩首”一国领导人的做法,美国确实不是没有过,古巴前最高领导人卡斯特罗,就挡下了很多次针对自己的暗杀,甚至其中还有女杀手被他折服爱上他的。到了冷战结束后,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也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被绞死告终,这虽不算“斩首”,但性质差的也不远。不过,不论是古巴还是伊拉克,都只是小国,美国不用担心对手有什么像样的报复。

如果对手上升到联合国五常级别,美国显然是不敢这么做的,一方面是因为极难成功,而就算成功了,风险也是巨大。普京远不是俄罗斯国内最极端的政治人物,如果他遭遇不测,让俄国内的强硬派得到机会,那美国将直面核大国的愤怒,后果难测。

“斩首”一个核大国的领袖,要考虑严重后果

就别说去“斩首”,美国甚至还应该祈祷,普京不要自己出任何意外。因为一旦这样,哪怕不是美国干的,它都可能成为第一嫌疑,陷入说不清的麻烦。

另外抛开实力的差异,从法理和国际道义角度来说,刺杀一国领导人其实都是极其恶劣的行为,这么做也容易吓到盟友,让他们认为美国行事不择手段,不值得追随。

美国国内言论自由,什么观点都可以拿出来说说,但至于执行,就是另一回事了。其实用正常的手段,美国和北约就可以让俄乌冲突朝着他们想要的方向去发展。“斩首”听起来更像是某些少壮派军官的狂言,不可能出现在美国总统的选项之中。

不过现在看起来,这种狂言也产生了一定的威慑效果,俄罗斯真把它当回事来说了。除了暗杀之外,西方媒体还一直在散布“普京健康不好”的传闻,这和人为“斩首”的预期类似,都是幻想对方领导人突然出问题,而让局面朝有利于自己的一方发展。当然,普京也一再打破了这种传闻,其实美国政府也应该知道,寄希望于一国领导人健康状况出问题而导致政策变化,是十分靠不住的。基于对方面临的经济形势和战场的进展,适时去促成谈判,应该才是更为实际稳妥的策略。

美国不会“斩首”,俄罗斯对乌克兰也该体面点

其实,俄罗斯对于正让其焦头烂额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可能也是有过“斩首”的想法的,虽然他们口头上说不会这么干。毕竟苏俄从来不乏暗杀的事例,车臣战争中,叛军首领杜达耶夫也就是被俄军一颗导弹炸死。此前美媒就曾经几次曝料,称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和俄罗斯雇佣军“瓦格纳集团”的负责人普里戈任先后想要“斩首”泽连斯基,虽然俄方都予以否认,但这种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泽连斯基在访问美国的过程中,要秘密换几次交通工具,最后坐上美国提供的军用运输机到华盛顿了。

车臣战争就是以杜达耶夫的被“斩首”告终

在战场上,俄军如今已经数月没有大的进展,一直和乌军在巴赫穆特激战。乌克兰军方估计,俄罗斯空天军的导弹存量,只够发起两三次大规模打击。此外乌克兰情报部门也指出,原本西方认为的伊朗导弹援助,并没有出现在战场上,中国也没有给俄罗斯武器。这些线索,都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俄罗斯的战争潜力其实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俄罗斯高官一再视察武器生产厂家,不过是一种掩人耳目的宣传。

俄乌在巴赫穆特已经激战几个月

在这样的情况下,用“斩首”的形式让乌克兰政府出现真空,然后扶持起一个亲俄代理人,以结束战局,也是完全符合逻辑的思路。但是这样的方式,会让俄罗斯原本就缺乏道义支撑的军事行动,变得更加不得人心,可能反而激起乌克兰人更激烈的反抗,适得其反。美国和北约一方的反应,也会是俄罗斯需要担心的问题。

乌克兰冲突打到现在,俄罗斯在使用的武器和策略上越来越激进,大规模轰炸基础设施就是证明,北约也一再升级武器和培训援助进行反制。双方这么你来我去推动着冲突不断升级,但仍然还是有一明一暗两条红线,是双方都不敢逾越的。明的那条就是“核武器不能用”,暗的一条或许就是“首脑不能暗杀”了,至于其他的打法,都是没什么禁忌的。

0 阅读:0

陈武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