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在农历的一月和二月,自然界生机勃发,春色怡人,与肝气相通应,所以说春天适合养肝。于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都应该要顺应春之气的生发和肝之气的通畅顺达。
如果肝脏出现问题,会有哪些表现呢?

1.肝血不足,其华在爪
爪,指的是人的指甲和趾甲,若体内肝血不足,指甲薄易变形,枯易断裂。
2.肝血不足,不能辩五色
古人曾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辩五色矣。”如果肝脏出现问题,则会出现眼睛干涩,视物不清的情况。
3.肝血不足,筋不能动
筋是人体运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身体内的肝血不足,筋得不到滋养,可能会出现手足震颤、抽搐和关节不能正常屈伸的现象。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注意肝脏的养护呢?
1.青色入肝
中医倡导青色入肝,在养护肝脏过程中,要注意饮食的摄入,多吃新鲜绿色的蔬菜,对降低肝火有很好的作用。在春天,脾胃虚弱容易烦躁目眩的人更要多吃。
2.调整心情
肝主疏泄,如果经常闷闷不乐或痛哭流涕,会造成肝脏的功能失常,所以在生活中要尽量控制情绪,不要暴躁和郁闷。
3.适量运动
肝主藏血,当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肝脏会将所贮藏的血液向身体运输,来满足机体运动的需要,如果长期剧烈运动,对肝脏的功能可能会有影响。
4.注意休息
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注意保证日常的睡眠,还要注意在眼睛持续工作时,适当的给眼睛一个缓冲时间。如果眼睛出现干涩,花眼等情况,就是眼睛要休息的前兆。
肝脏与人体的其他器官不同,它在出现问题后,人体不会有明显的感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应注意肝脏的养护,这也是之所以说养肝等于养命的缘由。
【本图文由“轩辕岛”新媒体原创出品,作者西亚,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