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胡适拒绝我党盛情挽留出走美国,毛主席:他曾是我的楷模

章若体育 2023-05-05 15:54:25

第一次认识胡适,是在学校的语文课本中。经过阅读胡适的文章,以及老师的讲解,我对胡适的卓越文学才华和引领新思想的能力印象深刻。他是那样地将新思想带入了旧时的中国,以文艺之力为社会注入了政治思想和人文精神。然而,在了解胡适与毛泽东之间的往事以后,他的形象在我心中变得复杂了起来。

胡适:儒雅幽默,有些固执

如果要形容胡适,我会用儒雅、幽默、固执这三个词来描绘他。胡适的儒雅是出了名的。他既不拘泥于学术地位,也不在意身份地位,从不夸夸其谈或者摆出高人一等的姿态。他对每一位学生和同事都非常温和亲切,即使是那些不太熟悉的工作人员,也能感受到他的友爱与关注。季羡林也称赞胡适的地方:“学生与胡适共坐一桌,没有局促之感,反而如沐春风。”

胡适也是个幽默风趣的人。他时常出其不意地制造出一些搞笑的场面,让人爆笑不已。有一次,杨振生邀请胡适及其他几位学者到家中欣赏画作。由于画作十分珍贵,杨振生非常小心翼翼地展开画卷,铺在桌子上。在场的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一览惊世之作。

然而,胡适却突然站起来,把画卷放在袖子里,装模作样地看了一眼,并且朝其他人炫耀地说,“您也知道,这些画都是我收藏的。”这个出其不意的动作让其他人忍不住大笑不止。另一方面,胡适也是一个思想固执的人。他总是对自己的想法坚信不移,不管别人做什么,都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身处的位置和持有的信念。

他坚信通过思想和文化的力量可以逐渐改变中国,打响了新文化运动的第一枪。不过,他不同于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不愿意和革命太贴近。他崇尚民主、自由,但却不愿以政治手段来实现这一理念。

毛泽东:将胡适视为偶像楷模

胡适与毛泽东的“结缘”始于《新青年》杂志。那个时期的毛泽东还是一个从乡下来的青涩学子,而胡适已经是一个海归大咖,具有很高的文化影响力,虽然二人只差了两岁。毛泽东读了胡适的文章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胡适的文笔和独特思想,让毛泽东有了新的感悟,胡适的文章和其中理念的启迪,对年轻的毛泽东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给毛泽东起了一个笔名“二十八画生”后,他发表了一篇名为《体育之研究》的文章。陈独秀读完此文,认为毛泽东很有才干,并且将这篇文章发表在他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上。

正是在这个杂志上,胡适看到了毛泽东的文章并对他刮目相看。通过联络和介绍,毛泽东和胡适相见并相识。毛泽东将胡适视为前辈、楷模,而胡适也对毛泽东的才华印象深刻。二人在文学和思想上相互交流谈论,感到十分愉快。

胡适:从不接近政治,却被政治左右人生

虽然胡适不愿意接近政治,但他最终还是被政治影响了生命的轨迹。尽管他对救国救民、彻底革命等事情有一些“外行”的认识,但他却深受国外思想的影响,认为单纯地宣传自由、民主就能彻底改变中国。正是由于胡适这种“天真”和“固执”,使得他逐渐远离共产党,而接近国民党。1945年9月,胡适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并彻底投入国民党,与蒋介石等人关系紧密。

随着国共两党的战争愈演愈烈,胜败逐渐显现分晓,国民党越来越落后于共产党。1948年末,北平局已被我党包围。为了不扰民,保护文物,我党没有对北平局进行大面积的无差别攻击。得知胡适在北平局城中后,毛泽东特意派人传话给胡适:“只要胡适不走,就可以继续担任北京图书馆馆长。”

然而,胡适听后并没有改变主意,始终坚定地相信自由、民主的理念,最终搭乘飞机飞往美国,继续寻找那所谓的“自由”。到达美国后,他依然继续吹捧蒋介石,坚守自己的错误想法,直到去世。正是因为胡适天真、固执的信仰,国民党才得以利用他作为工具来抹黑共产党,并使得胡适一度成为软实力上的帮凶。

胡适的人生充满着起伏和变幻,也许正是这些曲折的经历,让我们更能够理解这个伟大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他独特的印记。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有时候需要抱持着坚定的信仰,但同时也需要理性思考、客观认识到自身所处的环境和社会背景,这样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总之,不管是作为一个人,还是作为一个文化思想的代表者,胡适都是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尊敬的伟大人物。他所留下的文字和思想,不仅影响了那个时代,也在今天仍能对我们产生启示和帮助。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