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下,各行各业都受到波及,大量外贸企业从出口转为内销,以此来缓解加征关税带来的经营压力。
持续升级的关税战,实际上也演变为了科技贸易战,全球芯片产业将会迎来大变局。
当关税战变成芯片战,中国芯片产业能否填补美国进口芯片缺口,实现国产替代呢?

关税其实只是工具,美国发动关税战,有两重目的。
第一重利用美元霸权,完成一次短期金融收割,特朗普一边对中国的关税措施持续加码,一边又态度反转,豁免其他国家的关税。
以此制造了全球金融市场巨震,并且在社交媒体上光明正大的讨论美股和亚太股市的大涨大跌,让华尔街财团能够提前买入看涨期权,从美股反弹中获取暴利,收割全球投资者,缓解美国债务危机。
第二重目的则是重构全球贸易格局,让美国利益优先。
但让美国没有想法的是中国对美关税反击,精准的狙击了美国传统芯片产业联盟,让美国吸引制造业和芯片产业回流美国的计划泡汤。

中国海关总署和中国芯片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了芯片原产地新规,直接将流片低认定为生产地。
并对从事芯片进出口业务的外贸公司提出建议,即集成电路无论是已封装还是未封装,进口报关时候的原产地,都以晶原流片工厂所在地为标准申报。
这招可谓打蛇打七寸,让更多的芯片代工订单涌入中国市场,促进中国自身芯片产业发展,提高市场地位,
而美国逼迫中国台积电、韩国三星等在美国建立代工厂的计划受阻。
为了降低关税战带来的成本压力,不仅欧洲和亚洲芯片订单和产能会转向中国市场。
就连美国本土的芯片巨头都会将订单层层转包,来规避关税成本,让美国芯片代工厂变成空壳。
这样一来美国发起的关税战,以及芯片战,最终都会让美国自身芯片和半导体产业遭遇反噬,丧失更多市场份额和话语权。

中国将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的操作,一来是打击美国芯片制造业,二来是促使更多芯片产能和需求订单进入中国。
这种变相的将全球“芯片出口转内销”的操作,将会刺激国产芯片产业发展,使得国产芯片替代加速。
美国一直对出口中国市场的高端芯片和半导体设备进行限制和封锁,想要通过芯片技术卡脖子中国,阻止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
但关税战反而成为中国国产芯片崛起的机会,不仅国内电子消费和AI领域的芯片消费,加速国产化,而且还会让中国芯片出口业务得到进一步扩张。
目前国内芯片出口贸易规模已经突破万亿,虽然与美国芯片巨头的订单量和市场份额有差距,但未来还有更大增长空间。
反观美国金融过剩和制造业空心化的矛盾加剧。
而中国的芯片进出口新规,还会让更多芯片产能和订单,通过中间转换进入中国工厂,促进国产芯片制造业发展。

但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毕竟我们的芯片需求太庞大,目前国产芯片产能只能满足国内中低端芯片消费市场需求。
而与算力和人工智能相关的高端芯片产能,目前还比较有限,在高端芯片产能扩大之前,我们的芯片进口依赖依然很大。
从目前海关贸易数据来看,中国每年芯片进口都需要消耗3000多亿美金,折合人民币2.7万亿左右。
相比之前每年消耗4000多亿美金进口芯片,进口规模已经下降了千亿左右。
这是芯片国产替代和国产芯片出口的贡献,但国产芯片产能,还不能填补完全需求缺口也是需要面对的现实。
中国现在已经在后来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体系,与美国传统芯片巨头竞争市场份额。
在传统芯片赛道之外,中国还在光子芯片和量子芯片领域,开启新的芯片技术体系和赛道竞争,未来可期。

这场持续升级的关税战,影响是多方面的,会对汽车制造和芯片制造带来深远影响。
中美关税战也将会加速全球芯片和半导体产业贸易格局的重构。
美国高通、英伟达、因特尔等传统芯片巨头会因为美国关税措施而逐步丧失在中国市场占据优势的产品市场份额。
中国市场的芯片关税成本和美国本土制造的高成本,会让美国芯片企业陷入两难境地,。
最终加速美国实体芯片制造的萎缩,而亚洲新兴的芯片产业链会加速成本,逐步替代美国的市场地位。

美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最大破坏者,其关税措施,实际上就是逆全球化操作。
逆全球化操作,无异于闭门造车,不止是毁掉了自己主导的传统金融和制造的规则和利益分配体系。更是让全球贸易和经济陷入混乱。
在这场乱局中,美国看似在重新构建美国优先的市场地位和新利益分配制度,但实际上是毁掉了美元的最后一丝信用价值。
当下单极的美元霸权体系岌岌可危,中国主导的多元货币体系和一带一路全球贸易体系,将会逐步替代美元霸权。
你觉得中美关税战,对中国科技和芯片制造的有哪些影响,分享一下你的。观点,一起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