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曹操收复兖州的过程,或许大家就知道决定战争胜负究竟是啥了

小牧童那小罡啊 2025-02-19 11:39:59

很多朋友受小说和故事的影响,总觉得战争的胜负就是由武将单挑能力、账面兵力数量、骑步兵种优势、装备精良程度等表面因素决定的。其实,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真的是多之又多,如果排除一些偶发性因素来讲,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综合实力,这个综合实力包括战力、战意、供给、装备等。

当然,要解释一场战争的胜负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就好比你平时学习成绩好,但是某一次考试,你却真的不一定能考得过排在你后面的那一位同学。咱们只能通过某些特定的战例来进行详细的解说和分析。

我们这次选取的战例是曹操同志创业史上最为黑暗、凶险的一次战争,比官渡之战还要形势险恶,这次战例就是曹操收复兖州之战。因为从兵家的兵势来说,当时势在他人而不在曹操,曹操是属于逆势而行,且整个兖州他也仅仅保留了三个县的势力,稍有不慎,就会沦陷在敌占区而难以自拔,最后被彻底吞噬。

话不多说,我们来看看详细过程吧。

曹操收复兖州的全过程

曹操在得到兖州在陈宫、张邈、吕布等人撺掇下已全面叛变的消息后,立马从徐州回师到兖州救火。这个火,他不得不救,因为他的家属、手下将官的家属还有文官核心班底、重要文书和贵重固定资产都在兖州,不救,他和那几十万青州兵就变成了流民军,随时都可能发生兵变。

曹操回到兖州之后,第一时间对三军发表了“必胜论”,大意是说吕布那个傻小子根本不懂打仗,不知道第一时间切断自己回兖州的道路,反而窝在濮阳城里。这就注定他没多大出息,格局和眼界摆在那里,能成什么事?大家放心,跟着我高低能弄死他们。

曹操这种言论对与不对,大家不要太较真。但是这是每一个为将者必须要学会干的一件事情,这叫“战前动员工作”。要打仗了,你都不知道给你的将士们灌输必胜的信念,那不是扯犊子吗?

那么,吕布真的就有曹操说的那么好打吗?其实并没有!首先吕布得到兖州士族的支持,兖州是他的主场,而且他还是守城方;其次吕布出身西凉军,他的部下以骑兵为主,而且对骑兵作战的战术也相当拿手;最后人家是以逸待劳,兖州还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十分有利于骑兵冲击。

但这仗曹操真的就没法打吗?他也还是有优势的,他的子房荀彧同志力挽狂澜帮他保住了鄄城、范县和东阿这三个县,对他的支持实在太重要了。第一点,曹操和将士们的家属当时都在甄城,这个保住了,大家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不然吕布拿家属做要挟,曹操的阵营早晚得散;第二点,有这三个县存在,曹操可以利用这个三个点搞战术配合。否则,曹操只能是一路强攻下去;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有一定的后勤保障,否则你曹操在兖州打不了几天就得到处找军粮了。

当然,鄄城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从甄城发兵可以随时切断泗水、武水的水路运输线。这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可以随时骚扰吕布的粮道,你们别想利用水路的便利条件,从而低成本地调集资源来围攻我。

这里插一句哈,为什么老说荀彧是曹操集团最不可或缺的顶梁柱呢?就是因为荀彧经常在最危难的时刻帮曹操保留了革命的火种,或者给曹操的革命事业持续输血,比如这一次,还有以后的很多次。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曹操就不啰嗦地率先发起攻击。结果,这些年打哪都非常好使的青州兵突然不好使了。

史载:吕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

啥意思呢?就是曹老板的青州兵一遇到吕布的骑兵,直接溃败了、直接“奔”了。曹老板本人都坠落马背,还被战火烧伤了左手掌,还是司马楼异舍命相救,他才逃出生天。

为啥会这样呢?咱讲东汉开国时,是不是讲过幽州突骑是农民军的天然克星?你看出身幽州的吴汉、耿弇等人,那是妥妥的农民军问题解决专家呀,幽州突骑一出场,农民军没打就被吓得半死了。这里也是一个道理,青州兵虽然经过这几年的战场磨炼,战斗意志上有所加强,但他们的本质上还农民军演变过来的,对突如其来的大场面还是有天生的畏惧感。特别是他们投降曹操之前,在冀州被公孙瓒的幽州铁骑狠狠地教训过了一顿,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呀。

还有,青州兵不是对曹老板忠心耿耿吗?看看,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他们不照样丢下曹老板就走?普通人,在面对死亡恐惧时,根本就没有太多的毅力和斗志的。有地方逃生,都是尽量撒腿猛跑。这才是真实的人性,不信,大家看看火灾、地震中那些逃生的人是什么样子就知道了。

首战失利的曹老板怎么办?人家根本没有半点垂头丧气的样子,马上收拢部队卷土重来,好像刚刚的惨败从未发生过一样。所以,为什么老说前期的曹操真是浪漫到了极致、混蛋到了极致也让人钦佩到了极致?人家真是心志坚定、笑看风云啦。

重整旗鼓的曹操不打算和吕布正面硬碰硬了,而是亲自带队去偷袭吕布在濮阳城西五十里的一支部队,还是夜袭。

这种仗对于曹操来说,基本上是稳操胜券的。但是,他还是没有考虑到,吕布有大量的骑兵呀,五十里的距离,对他们来说完全不叫事,接到信息就马上可以赶过来支援。就在天快亮了、曹军快胜了的时候,吕布率军赶到,给曹老板来了个反包围。

要是别人遇到这事,基本上就完犊子了,心态首先得崩了,战斗力也没法保证了,毕竟将士们都砍杀大半夜了,又不是个个吃了那啥,哪有那么强的精力和体力?但曹老板确实非等闲之辈,组织人马又和吕布冲杀了几十回合,一直从早上又打到下午。

别小看这种事哈,但凡治军能力差一点点,早就军变了。你去想一想,如果你们领导让突然加班一晚上,然后又突然要你们加班一天,还都是从事高危操作,你觉得大家会是什么状态和情绪?有没有人撂挑子不干了?有没有带头闹事?

最后,就在曹军累得快要脱力的时候,曹操逼得使出最后的保命绝招了。啥绝招?上过战场的朋友才知道,那就是召集敢死队,用同归于尽的打法给大部队开路。谁上?自然是曹老板的特种兵大队长兼保安队长典韦带人上。

为什么曹老板后来在宛城调戏张绣婶婶导致典韦丢掉性命时,气得我都想穿越过去抽他两巴掌?看看典韦的神勇吧,看看人家多能扛事吧。

典韦一手持长矛一手拿戟,扔掉了盾牌,身穿两副铠甲,就直接带着数十个死士冲上去了。为什么是身穿两副铠甲?因为穿了两副铠甲,弓箭兵的远程攻击对他就不起作用了。但这种事只有典韦能干,别人要穿两副铠甲,估计连步子都迈不动了,太重了。

典韦就这样和数十位死士慢慢靠近了吕布的军阵,到了距离敌军五步的时候,典韦飞刀(其实是撩戟,类似于小标枪)十几连发,射杀了十几个敌军,比当年董卓射吕布的老董飞刀厉害多了。

典韦这种超强杀伤力直接一下子就把吕布军阵搞崩溃了,这特么还是人吗?没见过这样的猛人。也正是因为如此,曹老板率军跟上,才慢慢冲出包围圈。

跟吕布打了两次,曹老板两次都差点把自己的小命丢了,但是曹老板会轻言放弃吗?放弃他就不是曹操了,也不可能是后来的曹操了。

后来,濮阳士族田某某向吕布献计,决定由他假意向曹操投降,把曹操引进濮阳城,然后关门打狗,就不怕曹操跑了。看看,兖州士族是多恨曹老板?

吕布自然接受了这种妙计,曹老板也觉得兖州应该还有几个“良心未泯”的士族,所以也没有怀疑啥,于是就带兵入濮阳了。

这个时候,曹老板又干了一件颇有争议的事情,他带兵入城时,特意下令把他经过的东门给烧了,相当于自断后路。

太祖得入城。烧其东门,示无反意。

这是在学项羽的破釜沉舟还是韩信的背水一战?不早说了吗,项羽和韩信都是千年难得一遇的战神,他俩那点招术一般人学不来,谁学谁死。那曹老板为什么要学呢?是他的兵书没学透吗?并不是,他其实是在防自己人,手下这帮人都被吕布打出心理阴影来了,你们不是一恐慌就跑吗?我把退路给你们烧了,你们还跑不跑?

结果可想而知,人家吕布早就准备瓮中捉鳖在前,曹操又自毁退路在后,几乎又是必死之局。

危急关头,曹老板终于爆发他奸诈的一面来了,他一度被抓,但他却伪装成一个小兵,给吕布的人瞎指认“曹操”,说什么前面骑黄马的就是曹操,要他们赶紧追。不要怪那些小兵太好忽悠,而是抓住敌军主将这份功劳太诱人了,所以吕布的小兵们都丢开曹操这个小兵,全力去追那个骑黄马的大目标“曹操”了。曹操又趁乱逃过一劫。

曹操好不容易躲躲闪闪来到了东门,但是自己下令放的火正烧得很旺,估计曹老板这个时候想抽自己几巴掌的心都有了。但当时也容不得他多想,前面是刀山火海,他都往前冲,好在曹操命还不错,没有被烧死。

门火犹盛,太祖突火而出

出城后,曹老板的手下都为他感到心有余悸,这货的浪漫劲又上来了,说这都是小事,吕布那小子就不是我的对手,我这是让着他的。大家赶紧准备攻城的家伙什吧,看我怎么收拾这帮下黑手的臭不要脸的。

攻城有那么好攻吗?反正曹操攻了百多天,濮阳城依然固若金汤。

这个时候,这场持久战的胜负转折点终于出现了,是啥?就是兖州当年爆发了大面积的旱灾。久旱必有蝗灾,蝗灾之后则无粮,没有粮食吃就会出现人吃人……

是时岁旱、虫蝗、少谷,百姓相食

都没粮食吃,还打什么打?都赶紧找地方填饱肚子吧,否则那些将士会不会帮你打敌人不知道,但是快要饿死的时候,拿身边人动手则是肯定的。于是,双方罢兵了。曹操自然是率军回到了鄄城,吕布则继续留守濮阳。

分开来看看这两位大神的走向吧。先说吕布,这位著名义子在濮阳城的粮食吃光之后,便率军来到了乘氏县吃大户,结果被乘氏豪族李进击败(李典族人),于是便向东退到山阳。

曹老板在鄄城的日子稍微好过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光停止了一切募兵行动,还遣散了一部分新兵,不是我曹操不想兵多将广,而是真的养不活了,同志们,等下一波行情哈。

在曹老板这么艰难的时刻,一定会有关心曹老板的朋友帮忙想到了曹老板的老大哥袁绍同志,袁总,你亲爱的孟德弟弟都快饿死了,还不快出手帮衬一下!

像袁总那种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大佬,会甘于寂寞纯看热闹吗?他确实是出手了,但是不是给曹老板慈善捐款来了,而是找曹老板谈判来了,意思是:兄弟你那个破公司资金链都快断了,并购到哥哥的集团算了,把弟妹和侄儿、侄女都送过来,大哥帮你好生照顾。

於是袁绍使人说太祖连和,欲使太祖迁家居邺

看到没有,这就是权力游戏中的兄弟情。能利用你就利用你,能威胁你就威胁你,你还别不服,选择权在你自己手里,你可以选择不接受,就看你自己犟得过谁。

本就愁白了头的曹老板准备妥协了,不能带着兄弟们都给自己陪葬吧,就算公司被收购了,也好过在这坐以待毙吧。这种心理,做过生意且经历过资金链将断的朋友一定能感同身受。

就在曹操打算变卖产业来渡过难关的时候,是谋士程昱站出来劝了一句,咱们再等等吧,也许再坚持一下就看到希望了呢。曹操答应了。

其实类似这样的大道理我们大多数人都懂,谁不知道坚持才有希望?区别就在于:身处崩溃的边缘,谁能真正坚持到崩溃的边界点。

在曹操拒绝拿老婆孩子当抵押、做实自己一辈子给袁绍当小弟之后,曹操究竟是怎么渡过难关的呢?

在军事上,袁绍应该是出手帮忙了。吕布后来把濮阳放弃了,应该就是受到了袁绍的军事威胁。而且从后来官渡之战前的势力分布来看,兖州的东郡当时已经属于袁绍了,应该就是袁绍这个时候夺过去了,还有袁绍和曹操战前打嘴炮,多次说自己曾帮过曹操夺回兖州,曹操是个忘恩负义的东西,曹操默认了。从这些细节来看,袁绍应该是在帮自己的情况下,顺便帮了一下曹操。

但在经济上,袁绍一向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曹操既然拒绝拿家人去换救济,估计袁绍是没给什么援助的。因为曹老板很快就撤到东阿去了。真要解决了粮草问题,曹老板没有理由收缩战线。

冬十月,太祖至东阿

在东阿,曹老板再次人品大爆发,幸运到了极点,因为兖州当时全面缺粮,但东阿有粮食。这都得感谢荀彧的颍川老乡枣祗,也就是当初保下东阿的县令。这位爷以后还有重头戏要出演,那就是曹老板集团的屯田令,所以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同时,大家也顺带心里有个数,颍川士族集团对曹老板的支持有多大。

这里顺带解释一下,为什么是曹操把军队带到东阿吃粮食,而不是把东阿的粮食运到鄄城去吃呢?因为当时的粮食太金贵了,由不得半点浪费,运粮成本比较高。

解决了生计问题,曹老板于公元195年正月又开始生龙活虎地出征了。先是攻打了定陶,济阴太守吴资虽然保住了定陶南城,但是曹老板却击败了吕布的救援部队。

有了第一次胜利,第二次胜利就会来得更顺利些了。五月,曹操在巨野围攻吕布部将薛兰、李封,并击败赶来救援的吕布。吕布逃到了东缗,但薛兰和李封却逃不了,被全歼。

然后,曹操顺利进驻乘氏(巨野西南、吕布抢粮的那个地方),拿回了兖州北部的所有权。

这个时候,曹操算是重新在兖州站稳脚跟了。于是曹老板的心思又开始起飞了,他还惦记着他去年打下的徐州,准备去把徐州的地盘接收过来。

又是荀彧制止了他。荀彧的理由很简单,贪多嚼不烂,谁争霸天下没有个核心根据地,刘邦选择了关中,刘秀选择了河内,咱们的当务之急是把兖州打造成我们的核心根据地,你想念啥徐州?别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啥也没捞着!现在就是要趁热打铁打垮吕布,然后在兖州囤积粮食、恢复元气,这样才能争霸天下。(荀彧说的具体内容比这精彩多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曹老板这才幡然醒悟,赶紧准备秋收,咱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这个时候,经过将近一年的灾荒,吕布也把陈宫、张邈等兖州士族的积蓄吃得差不多了,大家都得抢粮食了。所以,你曹操想搞秋收?那人家吕布就会来打秋风。

这次的战斗也很精彩,但限于篇幅就只能简单介绍一下了。曹操第一次遭到攻击时,因为大部队都去收麦子去了,营地只有1000多人,而来犯的吕布大军有一万多人。是曹操发动随军家属充当临时兵和留守驻地的一千多士兵一起挡住了吕布和陈宫的第一次攻击。然后因为曹操的驻地西面有大堤、南面是森林,吕布害怕有伏兵而不敢继续攻击,向南退兵十里,使得曹操有召回大部队的机会。然后,在第二天彻底击败了吕布的部队。

此战之后,由于兖州士族的家底子都被打空了,吕布、张邈、陈宫等人只好放弃兖州,前往徐州投奔刘备去了。而吕布留下来驻守兖州的张超(张邈弟弟)、吴咨等人相继被曹操收拾了,兖州被曹操收复了。

而且这次和曹操第一次入主兖州还有所不同,这次因为兖州士族被彻底打残了,再也无法在背后和曹老板掰手腕了,所以曹操这次拥有兖州其实要更彻底一些。

分析、思考和总结

因为前一部分的篇幅太长了,咱就把分析、思考和总结放到一块说了吧!并力求言简意赅。

先说第一个问题,通过上述的介绍,大家觉得战场胜负真是取决谁能不能打吗?曹操不能打吗?青州兵不能打吗?他们为何开始会接二连三地吃败仗?吕布真的能打吗?西凉军真的那么强悍吗?他们为何到最后根本就止不住溃败之势?

其实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体系优势或者叫综合优势。这么说可能比较拗口,咱们举例来说明比较好一点。曹操能不能打?他在徐州所向披靡,但在兖州却处处受制,体系还那个体系,人马还是那帮人马,不同的是他的体现支撑点变了,以前是拿兖州打徐州,现在是拿三个县打整个兖州,真不好打。若不是军粮这个点强行把他和吕布拉到同一起跑线上,他还真不一定能打过吕布。

当然,大家不要抬杠哈,个体优势也很重要。比如将帅的指挥水平、士兵的战斗意志、地形的优劣等等都很重要。但那些都是重要点,不是决定面。

其次说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青州兵前面那么惧怕吕布的骑兵,后面却能慢慢战胜他们?这些要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解释了,一群羊其实是可以战胜一小群狼的,关键是在于羊群有没有构建自己合理战术的机会。

凡是生物,对于自己的天敌都是有先天性的恐惧心理的,步兵对骑兵就是如此。人家骑着马呼啸而至,很多步兵还没开打就自己胆怯了,被随便冲击一下就溃败了。这才是战场胜负的真实面貌。大家真以为什么两万胜十万的战争,是两万人把十万人杀光?都是把十万人的阵脚打垮、打乱就赢了。

要以弱胜强,胜利的经验和信心很重要。之前,很多步兵还没开始战斗就觉得步兵是不可能战胜骑兵的,他们怎么能赢?但随着战场上的胜利到来,他们觉得原来仗可以这样打,骑兵也是可以战胜的,自然就不会再怕他们了。这就是经验有时候比理论更重要的原因。

然后说说第三个问题,并没有怎么在这次战争中亮相的荀彧、程昱、枣祗等人为什么那么重要?解释这个问题,就是让大家要明白,历史从来都不止是战场上的打打杀杀,背后的管理、运营、决策、分析,往往比战场上的冲杀要重要得多。

类比一下,一个公司,别看所有的销售业绩都是销售部拼出来的,但是没有市场部、财务部、生产部、后勤部等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销售部是不可能干出那么光辉的业绩来的。

读懂了这一点,后面大家才能真正明白荀彧、诸葛亮、周瑜、程昱、徐庶、鲁肃等人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明白颍川士族尤其是荀彧对曹操的重要性,甚至才能慢慢明白一个政权、一个组织、一个公司是如何生存发展的。

最后说说第四个问题,坚持和希望的辩证关系就是怎么样的?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类似“不是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才有希望”之类的鸡汤语句,咱们不能说这些鸡汤语句没有一点道理,但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些鸡汤语句都不是完全有道理的,因为它们实际上都是阉割句。啥叫阉割句?就是抛弃具体的应用环境,然后凭空给大家来这么一个道理,太绝对、太虚幻了。

坚持就有一定有希望吗?曹操进濮阳的时候,为了让自己和兄弟们坚持到底,把退路东门都给烧了,结果呢?他们等到的是希望还绝望?

坚持就一定没有希望吗?就一定都是无谓的挣扎吗?袁绍对曹操落井下石时,曹操已经动摇了,若不是程昱劝他再坚持一下,曹操后来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摆脱袁绍的控制,那还真不知道。官渡之战能不能发生都说不定,但至少不会那么快吧。

简单总结一下吧,咱们一路走来读历史,其实会遇到很多以弱胜强的反转局,真的不要先入为主地以最终结果去反推一切,赢了就是神,输了就是垃圾,历史哪有这么简单?有很多事情,除了人为因素在影响结果外,还有很多自然因素以及运气因素在影响结果,咱们不能以偏概全去看问题。

咱就说东汉末年这段历史吧,很多人都不是我们从小说和电视剧中看到的那个样子,也不是我们主观判断的那个样子。比如说袁绍、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周瑜、孙坚、公孙瓒、孙权、刘表、陶谦……他们能在乱世搅动风云,哪是那么容易脸谱化的?

袁绍因为官渡之战败了,一直不能被人正视;关羽因为败走麦城,老是被各种质疑;孙权因为打不过合肥,被人戏称“孙十万”;诸葛亮因为北伐失败,被人诋毁为不擅长军事;刘表因为不愿偷袭许昌,被人质疑为胸无大志;陶谦因为让贤刘备,被称颂为忠厚长者……这些都犯了人物脸谱单一化的错误,历史人物的面孔其实是多样的,他的行为逻辑和变化轨迹才是真正有迹可循的。

比如说曹操,不了解他这九死一生的创业史,大家能理解他最后不愿意把天下还给汉室吗?一个人,对于自己曾经无数次付出过生命才得到的东西,哪有那么容易能轻易放手呢?你中彩票得来的钱和你在工地上搬砖赚来的钱,要你捐出去,你的心里能是一种感受吗?

总而言之,咱们看历史要学会以现象为切入点、以逻辑线为核心轨迹,去读懂人物和事物背后的合理性,这才是登堂入室的历史观。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