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打仗一边建,一边行军一边练”这句口号,是姚喆在1938年-1939年间提出来的,当时他主动拜当地马倌和善骑射的群众为师,为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身先士卒学习驯养方法和乘骑技术。
他广泛向各族群众虚心请教乘骑、饲养的经验,后来把这些经验都总结成朗朗上口的歌诀“脚尖跟蹬,身略前倾,两腿夹紧,屁股坐稳”“草膘,料劲,水精神”等。在他的带动下,广大指战员掀起比学马术的高潮。许多人直接对照歌诀来学习驯养战马的方法,经过训练后,效果非常好,包括马上瞄准、马上劈刺和策马追击技术等技术,都掌握得炉火纯青。
在姚喆的带领下,大青山抗日游击支队变成一支精悍的骑兵。
但其实大青山抗日游击支队原本只不过是一只步兵队伍。在1938年6月的时候,由于上级的安排八路军一二跂师的三五八旅政委李井泉,和参谋长姚喆来到北进建立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大青山就在今内蒙古西部,是一个平原和丘陵占主要地形的地区。这种地形步兵作战没有掩体,遇上骑兵非常吃亏,而且行动力也没有骑兵快。
但位于此地的日伪军,却是骑兵和摩托化部队。所以组建骑兵部队成为当务之急。找农牧民解决肯定是不行的,姚喆想到一个办法,就是从日伪军和土匪手中“抢马”。就在距离绥南蛮汗山一带40多公里的地方,有个以肖顺义为匪首的匪巢,利用雪夜奔袭,姚喆带着步兵端了匪巢,并且缴获战马100余匹,长短枪70余支。这就是后来在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据地流传起来的大青山支队“步兵一夜变骑兵”传说。
队伍后来越发成熟,并改称为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下辖3个骑兵营。姚喆作为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员,1940年春先后歼灭了顽军的3个团。并在绥中顽军嚣张扬言要与骑兵支队决战后,带队乘敌不备夜袭敌军,取得歼敌2个连的战果。
当然,仅100余匹是不可能组建这么强大的骑兵队伍的,当时的武川县、三元井一带有教堂骑兵武装,所以姚喆亲自向比利时神甫宣传我军的政策,后来连神甫也参与到抗日战争中,将教堂的马匹捐献给了八路军。
骑兵在姚喆的带领下,犹如神兵天降。除了袭击日军后方外,姚喆还因地制宜发明了许多有效的战术,时而在山地丘陵与敌人兜圈子,时而又声东击西迷惑敌人,时而迅速转移避开敌之主力。以连为单位分散活动,打得日伪军晕头转向,哀叹:“还没有碰到过这样厉害的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