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心理学》指出,孩子心理变化比较大的阶段,就是2岁与3岁。你家孩子2、3岁的时候,你崩溃过几次?
“我不要吃”
“我不喜欢穿这件衣服”
“我不想听”
“……”
听着儿子层出不穷的“否定式”回答,闺蜜小菲总是忍不住跟我吐槽。小菲说:“如果不是亲生的,我真的想动手揍他!”
其实也不怪小菲这么生气,主要是昊昊3岁前,一直都很乖巧听话,不管叫他吃什么、穿什么,或是玩什么游戏、看什么书等,都很听爸妈的安排。
现在,不管爸妈好言相劝还是严厉批评,昊昊都会顶撞,还很喜欢发脾气,一不开心就哭闹。
但昊昊却很听幼儿园老师的话,在家怎么也不肯吃的蔬菜,到了幼儿园就光盘。
小菲很困惑,就问老师,为啥会这样呢?
老师很耐心的跟小菲聊了一阵子,先是说,3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独立、自我的萌芽,或多或少会有叛逆表现。
然后告诉小菲,不能强硬的施压、责骂,这样很容易激发逆反心理。
小菲这才明白,并不是儿子进入了“3岁连狗都嫌”的可怕阶段,而是自己和丈夫未能正确教导,才会让他有这么多叛逆的表现。
回想我家俩娃在这个年龄段,一度也让我很头疼。
早期教育专家认为,2、3岁的年龄,是早期教育最困难的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会觉得,很难熬!
2、3岁的孩子三个表现很明显根据联合国儿童成长协会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少孩子在2岁时,自我独立意识已经开始觉醒,绝大多数孩子在3岁时迎来高峰!
表现一:喜爱为所欲为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可以了解到,2岁左右,婴幼儿开始萌发自我感知、认识以及评价,逐渐用“我”来指代自己,自我意识进入快速发展。
除此之外,还会强调“我的”来维护自己的物品、领地,不允许他人触碰或踏入。
非常爱说“我不要”、“我不去”、“我不管”等否定句,做事为所欲为,不管不顾,一旦被阻止,受表达能力不足影响,习惯采用哭闹的方式来表示不满。
表现二:“奇怪行为”增加
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中提到,从2岁开始,孩子会进入语言、秩序、感官、动作、书写等多达36个敏感期,到3岁起进入高峰期。
正因如此,孩子会有一些奇怪的行为和表现。
比如:话多,总问为什么?喜欢模仿大人说话、精力充沛,喜欢跑来跑去、执拗,倔强、喜欢到处涂鸦等等。
还有的孩子,看到什么都能放到嘴巴里,或者喜欢啃手指。孩子热衷的举动,对需要善后的家长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
表现三:表达能力不足,爱动手
心理学家班杜拉通过长期实验证实,孩子模仿能力很强,是非辨别能力又弱,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很容易用动手的方式表达不满,或是模仿电视、成人的行为,攻击他人。
网上有一项调查数据现实,2至3岁期间,出现频繁主动攻击他人的孩子可达到13.22%。
每次孩子动手,家长都需要干预,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毕竟,有可能引发一些矛盾。
二宝处在这个阶段,特别喜欢把饭菜撒到衣服上,即使我每次都会跟他讲道理。说多了,他就大喊大叫,还在地上打滚,叫我“坏妈妈”,真让人崩溃啊!
当爸妈的很难不崩溃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2、3岁的阶段,做出的“恼人”举动,背后不仅有生理、环境,还有心理因素。
《家庭教育蓝皮书2024》显示,80%的家长对教育孩子的事情感到焦虑,尤其是新手爸妈,达到90%以上。
有网友调侃说,孩子这个物种,出生不带说明书,想返厂都不行,真的太难了!
的确,如果你娃经历过2、3岁这个阶段,你从来没崩溃过,真的要给你竖起大拇指,颁发个奥斯卡小金人!
可是,0-3岁是模仿、学习关键期,家长还需要做好引导。生难,养更不易啊!
蒙台梭利在其“蒙氏教育”体系中强调,在2至3岁进入各种敏感期开始,如果能采用正确且合适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及品格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从2岁开始培养独立自理能力,鼓励、引导学会自己吃饭、穿衣、简单整理书包等,到了3岁后,再增加扫地、帮忙洗菜等简单家务。
在此过程中,注意多交流,,利用孩子语言敏感期增强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
说真的,这些能力如果不重视培养,会影响到之后的幼儿园、小学生活,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所以,家长还得多努力!
下面几个保命建议,请收下:
✔ 挂好免战牌,不吵不闹用嘴沟通;
✔ 用“选择题”代替“命令题”;
✔ 允许“安全试错”;
✔ 设定规则一起遵守;
✔ 有游戏的方式安排事情。
Tips:当你情绪到达临界点,马上要发飙的时候,可以尝试魔数15个数的方式,再来解决和孩子的冲突,或许你会发现,自己没那么生气了。
枕边育儿寄语:
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不可怕,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才可怕。”你是怎么应对孩子的2、3岁这个阶段的?有什么妙招吗?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