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担忧:美国人生活已经十分艰难,一旦中美开战,会跌入深渊

南斋孤风中 2025-01-08 22:28:40

美国大选,就像一场地震对海面的影响——表面上波涛汹涌,但深层的洋流其实变化不大。

来看看历史上的例子:

尼克松时期,美国看起来对中国很友好,访华、建交,但背地里还在亚太布局。

卡特时期表面上重视人权,暗地跟独裁政权做生意。

里根上台后叫喊要对抗,最后还不是跟苏联握手言和。

特朗普第一任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2017年上台,扬言要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要让美国制造业回流。

结果呢?

2020年中美贸易额不减反增,达到5867亿美元。

为什么?

经济规律不会因为政客的意愿而改变。

表面上看起来剑拔弩张,但都知道真要“同归于尽”的代价,谁都承担不起。

美专家警告:

“美国人生活已十分艰难,一旦开战,会跌入深渊。”

“断供”的后果

想想看,美国人正在拆开圣诞礼物,结果发现很多礼物盒子底下都印着“Made in China”。

我们来算一笔具体的账:

沃尔玛商品,iPhone组装,Nike、Adidas生产。

连电器、家具,很多都是中国制造。

这种依赖是几十年形成的。

1812年美英战争。

当时,英国封锁美国海岸,切断贸易。

结果,美国国内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失控。

现在的情况比那时候更严重,因为美国一些方面已经深度“中国化”了。

现代经济就像精密手表,零件之间互相依赖。

你不能指望把里面关键的齿轮拿掉,手表还能正常走。

而且这种断供是双向的。

中国也需要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农产品。

现代战争不光是军事对抗,更是经济持久战。

二战时,美国之所以能打赢。

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

现在美国把这么多生产能力放在中国,一旦开战,等于自己切断了自己的供应线。

在这个高度全球化的时代,没有谁能承受“断供”。

美国制造业遇到了不少难题

2024年1月到10月,中美贸易繁忙,每天都有满载货物的集装箱船来来往往。

10个月交易额达到了惊人的5641.74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多了约150亿美元。

其中,中国卖给美国的商品价值达到4277.76亿美元,增长了3.3%。

这就是“买卖越做越大”。

美国制造业遇到了不少难题:

一是工人工资太高,一个产业工人的月薪可能就要3000-4000美元;

二是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做工厂工人,更愿意去做科技公司、金融行业的白领。

这就导致,想把工厂从中国搬回美国很困难。

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

已经从上世纪60年代的25%,下降到现在的不到12%。

简单说,美国现在更像是一个设计师,需要别人帮忙制造。

而中国恰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有完整的供应链,从玩具、服装到电子产品都能生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第四季度都是购物旺季,有黑色星期五、圣诞节等集中采购期。

按照往年经验,这个季度的贸易额通常会上升15-20%。

所以,2024年全年的中美贸易,可能会创下新高。

“友岸外包”计划

2020年新冠疫情供应链危机,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

当时:

口罩严重短缺,价格暴涨。

一些超市货架空空如也,厕纸都一纸难求。

汽车芯片短缺,导致通用、福特等车企被迫停产。

iPhone生产延迟。

这次教训,让美国意识到对中国供应链依赖的风险,于是提出了“友岸外包”计划。

说白了就是把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友好”国家,比如越南、印度、墨西哥等。

美国还为此投入重金:

2022年,通过了520亿美元的芯片与科学法案。

但现实很快给了美国当头一棒。

以越南为例:

虽然现在是全球第二大制鞋国,但很多鞋材仍需从中国进口。

组装了很多苹果手机,但核心零件85%依然来自中国。

纺织业蓬勃发展,但布料、纽扣、拉链主要还是靠中国供应。

这就像是想把一棵大树连根拔起栽到别处,却发现新土地缺乏养分,最后不得不继续从原来的地方运营养来维持大树生长。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中国经过40多年发展,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全产业链优势:

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完整工业体系。

是全球唯一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

233个国家级工业园区。

有近2亿产业工人。

这种优势,不是短期内其他国家能够追赶的。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表面上生产转移了,但实际上很多产品还是“中国制造”,只不过多绕了一圈,成本反而更高了。

遏制中国,让美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差

先说通货膨胀。

美国通过激进加息,确实把2022年9.1%的通胀高峰打了下来。

但到2024年中期仍维持在2.7%左右,距离美联储2%还有差距。

再来看就业市场:

2023年失业率,还在3.4%的历史低位。

制造业岗位流失严重。

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大厂都进行了裁员。

美国居民的“钱包”,也在快速瘪下去。

对华遏制导致供应链成本上升,推高通胀;

高利率抑制经济活力,又造成就业问题;对外干预又增加财政负担。

简单说,就是“钱不够花,活得累”。

这种状况不解决,美国社会的撕裂恐怕会越来越严重。

二战后,美国富得流油,在欧洲投入大量资金。

马歇尔计划,就砸进去了相当于现在4000亿美元的巨款,帮助欧洲重建。

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美国想当这个地区的老大,让大家都听自己的。

这个策略很成功。

通过北约美国在欧洲驻扎了大量美军,德国就有3.5万。

美国在欧洲有一定的影响力。

但现在的俄乌冲突,给这个“管理模式”来了个大考验。

2023年,美国给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超过450亿美元,但投入这么多,收效却不怎么样。

乌克兰非但没打赢,反而让俄罗斯的军工厂开足马力生产,越打越强。

巴以冲突又爆发了。

美国很偏心:

俄罗斯打乌克兰就大声谴责,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却视而不见。

这下可好,中东不买美国的账了。

土耳其、沙特开始另交新朋友,美国在中东的威信降到了低点。

而且,美国面临两难:

投入太多,美国自己的钱包受不了;

投入太少,又会失去联盟国信任。

凡是强国衰落,都有一个共同点

中东,从古到今就像是一个多事之地。

二战前,英国在这儿称王称霸,但后来实在是力不从心,只好把“擂台”让给了美国。

美国接手后,学着英国的老套路,把以色列当成了中东代理人。

但现在的问题是,这种老办法已经不管用了。

就拿现在的局势来说,加沙的战火引发的麻烦事一箩筐:

也门的胡塞武装在红海打劫商船,黎巴嫩的真主党天天往以色列扔火箭弹,伊朗在后面虎视眈眈地看戏。

再看看其他地方。

乌克兰,就像是在给一个无底洞填钱。

在太平洋这边,还要应付中国这个经济实力仅次于自己的对手。

翻翻历史书就知道,但凡是强国衰落,都有一个共同点:

摊子铺得太大,最后力不从心。

古罗马是这样,英国也是这样。

现在美国的情况看着有点像:国债堆到了33万亿美元。

美国购房者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大,自2023年7月以来增加了六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买不起房子。

中产日子越过越紧。

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跟中国死磕,这不是自找苦吃嘛!

中美两国的经济关系,就像是一对连体婴儿,你伤我痛,我痛你苦。

美国每年从中国买5000多亿美元的货,从袜子到手机,都是老百姓天天要用的。

要是真把这个贸易链条切断了,美国人的生活成本肯会往上涨。

其实美国历史上也遇到过类似的困境。

1972年,美国正陷入内外交困:

越战打不赢,经济不景气,社会矛盾重重。

尼克松总统这时候想开了,专门飞到北京和中国谈和解。

这一招不仅帮美国走出了困境,还开启了全球化的新时代,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也是蹭蹭往上涨。

现在的世界,早就不是非黑即白的冷战时代了。

美国,醒醒吧!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