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46年,和珅和刘墉在上早朝的时候,争论一块马铃薯的尺寸大小问题,刘墉说:全世界只有山东的马铃薯最大,和珅说:北京的马铃薯才是最大的。
说完,乾隆便宣布退朝了,至于两个人所说的马铃薯究竟有多大,朝堂上的大臣们并不关心,就连乾隆也不关心,因为刘墉和和珅经常会因为点小事而争吵不休。
朝会结束时,几个官员还不忘拿刘墉开玩笑:“刘大人,你方才说山东马铃薯最大,莫非你家有山东人?不然你怎么知道山东马铃薯大?”刘墉呵呵一笑,道:“别别别,这可不是你们想象的那种大小,等着瞧吧,明日有好戏看。”
说罢,刘墉便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家里。
和珅的仆人不敢有丝毫怠慢,将和珅扶到车上,自己则是骑着马,风驰电掣地赶往和珅的府邸。
一回到和府,那下人便对着院中的人大声道:“集合了,集合了,今日上早,我们家主人与刘罗锅有过一次比试,看谁的马铃薯最大。”
“主人吩咐,明日一早,一定要在京都中,寻到一块最大的马铃薯,各位,别只想着自己一个人去找,将自己的亲戚朋友全部发动起来,只要老爷能在这一次的对赌中,胜过刘罗锅,各位,都有赏。”
几个下人一听,就马上争先巩后地去找了,他们的和大人可是腰缠万贯,大方的很。
有的人在集市上,有的人在庄园里,有的人在村庄里,只要是能想得到的,全都去了。
刘墉听见了外面的声音,便独自坐在院中,自斟自饮。
刘墉的妻子见刘墉这么悠然自得。
他便对刘墉说道:“老爷,您为何如此淡定,虽然此次您与和大人之间的赌局,并伤不到根本,但到底是当着皇上的面定的赌局,您若是输了,影响是不是不好?”刘墉的妻子听刘墉如此说,便没有再说下去,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屋子里。
刘墉瞥了一眼院中的酒坛,嘟囔道:“话说,我巴不得你们在自己家里找马铃薯,不要把事情搞得这么大。”
刘墉喝光了杯中的酒,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间,上床休息。
而此时,和珅府中,一片明亮。
和珅也没有半点睡意。
和府里的管家就站在秤盘旁边,将一筐筐土豆放到称上。
和珅本来也是个很有城府的人,但是一旦遇到了刘墉,他就什么都忘了。
第二日,和珅捧着一颗硕大无比的马铃薯进了朝堂。
而刘墉,则是在家里随意带了个马铃薯就上朝了。
乾隆很乐意看到刘墉跟和珅吵起来,便问道:“二位爱卿,不知这次你们带来的马铃薯的个头有多大?”乾隆看在眼里,说道:“刘爱卿,你昨天说的,就是这样的山东马铃薯?”
刘墉跪倒在地,道:“陛下,这已经是我们山东平民家庭能够拿出的最大的马铃薯了。”
“这一次,和大人几乎是倾尽全城之力才能获胜,当初皇上到山东,和大人根本不在乎山东百姓是否在春耕,是否在秋收,反而要他们修路,弄得山东百姓几乎都要饿死。”
乾隆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他质问和珅,为何朕拨了钱给他们,反而害了百姓?
乾隆也很高兴,一省二年的赋税,这在当时的“康乾盛世”,不过是举手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