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皇帝第一次见到刘墉,就对刘墉说:“相貌丑陋之人不宜为官!”并劝其辞官回乡。
对于清朝的大臣刘墉,或许有不少人并不熟悉,但是刘墉,却是因为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让他的名气大涨。
刘墉,生于康熙58年,是山东人,身材魁梧,可是他的身体有一个毛病,就是佝偻,而且佝偻得很厉害,家里看了许多大夫,也没给刘墉治好。
幸亏刘墉的家族地位不低,祖父是大官,父亲也是大官,因此刘墉因为出身高贵,倒也没受过多少人的嘲笑。
他自幼在家中受过良好的教育,又热衷于政事,自幼便被送进私塾,博闻强记,能言善辩,为以后的仕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乾隆15年刘墉首次应试,乾隆皇帝对他的驼背非常反感。
于是,他就对刘墉说:“刘墉,我们祖上有个规定,六根不齐,五官不正的人就不能做官,你这弯腰驼背的像一个罗锅,快回家去吧。”
刘墉面露难色,思虑再三后,对乾隆道:“陛下,三国时期,有一个穿着黑袍,相貌丑陋的庞统,都能成为关内侯,被封为大将军,可见看他虽然相貌丑陋,照样可以保住江山!”
刘墉沉吟片刻,一连背诵了六句,皆是自夸容颜之作,字字凌厉,但在读到后面两句时,却戛然而止。
刘墉这说到一半不说了,乾隆见此,就觉得奇怪:“还有两句呢?怎么?做不出来了?看来你也就这点能耐了!你不适合做官,回家去吧!”
刘墉欠了欠身子,说道:“这两句话,我当真不敢对陛下说,如果陛下一定要让我说出来,我希望陛下能够答应,不能怪罪奴才!”
乾隆对此很感兴趣,他说:“你快说,我保证,皇帝说话向来都是一言九鼎,驷马难追!”
刘墉说了一句:“贤德人,不可从外表来判断。”
乾隆忽然觉得好笑,若是因为刘墉的相貌而将他赶出去,自己岂不是成了一个不道德的人?
乾隆心中虽有不满,却也十分欣赏刘墉的才能,故作恼怒地骂了一句:“刘罗锅,你好大的胆子,你是在嘲讽我吗?”
刘墉觉得自己真的把乾隆陛下给惹毛了,赶紧跪下,叩首:“多谢圣恩!”
乾隆一愣,自己何曾对刘墉有圣恩?他在干嘛?
“何必谢我?”乾隆皇帝问。
乾隆听后,哈哈一笑,刘墉通过自己的睿智将这个不讨喜的名头甩到了一边,然后将功劳归于了皇上。
要知道,只要是皇帝亲封的名字,每年都有10000两的俸禄,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刘墉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刘墉也因此中了科考,入了翰林,以其过人的才华,仕途一片坦途。
刘墉在朝为官多年,和为官的和珅一向不和,二人明面上经常有争执,一回乾隆皇帝带着刘墉和和珅等人到庙宇中拜祭,只见庙宇中有一位弥勒佛,面带笑容。
乾隆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就对大臣们说:“此佛被朝臣们供奉,终日挂着笑容,不知何人能使其由笑转哭。”
这时,和珅来到了刘墉的面前,然后对着乾隆皇帝说:“我可以为陛下推荐一位高人,为陛下解决这个问题。”
乾隆来了兴致:“嗯?和珅,您所说的高手,到底是谁?”
和珅笑着说道:“那当然是刘罗锅刘大人了!”
刘墉面色平静,说道:“陛下,微臣能行,不过还是要陛下与我配合一下。”
刘墉此言一出,群臣顿时为他捏了一把冷汗。
若是他能做到还好,若是刘墉做不到,那便是大逆不道,欺君之罪!
和珅也很乐意,就等着看刘墉的笑话了。
刘墉看着笑佛,“命令”和珅在他和笑佛之间来回踱步,见笑佛一动不动,和珅心中一沉,对着皇帝跪下道:“主子,笑佛没有流泪,刘墉欺骗了皇帝,罪该万死。”
刘墉也跪倒在地,说道:“和大人,你误会了,我真的是让那笑佛流泪了,我是一张嘴巴,那笑佛也是一张嘴巴,都是一个口字,贺大人在我与那笑佛之间来回穿梭,那笑佛岂不是理所当然地流泪了?”
这话一出口,乾隆和其他大臣都笑了起来,而和珅仔细一琢磨,这才明白,刘墉这是在说他是个“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