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4不送,送了人财空”!哪4样不能送?过年送礼有讲究
纪伯伦曾说:“慷慨不是你把我比你更需要的东西给我,而是你把你比我更需要的东西也给了我。”过年送礼便是如此,礼轻情意重,我们送出去的不只是一份礼物,更是一份心意和祝福。

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临近年关,在外奔波忙碌的人们陆续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过年期间,有一个习俗就是走亲访友送礼,也是我们表达孝心和敬意的一种方式。礼物虽轻,但传递的是一份心意和关怀,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中国人历来讲究礼尚往来,春节送礼也是一门学问。送得好,皆大欢喜;送得不好,反而容易得罪人。
老话说:“过年4不送,送了人财空”!春节送礼有讲究,哪4样不能送?建议了解清楚,避免好心办坏事。
一、不送保质期短的礼品
春节送礼,大家都想送一些品质好、实用性强的礼物,这样不仅能让对方感到满意,还能体现出自己的诚意。但是,有一些礼物虽然品质好,却并不适合作为春节礼物赠送,比如保质期短的食品。
过年送礼送的是一份心意,希望收礼人能感受到这份情谊,而不是成为他们的负担。像一些保质期很短的食品,比如水果蛋糕、鲜榨果汁、熟食卤味等,就不适合在春节期间赠送。这类礼品保质期很短,容易变质,如果收礼人没能在第一时间吃完,很可能会造成浪费。
另外,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很多年货,其中不乏各种美食,像水果、糕点、糖果、坚果等,基本上都是成箱购买的。所以,如果这个时候再去送一些保质期短的食品,反而显得很多余,对方可能吃不完,最后只能扔掉。春节送礼,除了讲究心意,还要讲究实用性,尽量送一些品质好、实用性强的礼物,比如牛奶、茶叶、粮油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不用担心浪费,也不用担心没地方放。

二、不送太精致的礼品
春节送礼,除了送一些吃的、喝的,很多人也会选择送一些摆件、装饰品之类的礼品,寓意日子红红火火、越过越旺。不过,在挑选这类礼品时,也是有讲究的,太精致的礼品不建议送。
中国有句老话叫“礼轻情意重”,意思是礼物的价值不在于贵重,而在于送礼人的心意。如果送的礼物过于精致贵重,反而会让收礼人有心理负担,觉得不好意思收下。而且,如果礼物过于精致,也会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觉得不太实用。
比如一些价格昂贵的花瓶、摆件等,虽然看起来非常精致高档,但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却不太实用。这类物品不仅占地方,而且日常打理起来也比较麻烦,如果不小心打碎了,还会让人觉得非常可惜。

三、不送寓意不好的礼品
中国人历来讲究好意头,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都喜欢讨一个好彩头。所以,在送礼时,我们也要注意礼品的寓意,尽量避开一些寓意不好的礼品。比如钟表,谐音“送终”,很多人都比较忌讳;还有鞋子,谐音“邪”,寓意也不太好;另外,像梨、伞、蜡烛等物品,也不太适合作为礼物赠送,因为它们的谐音分别寓意“离”、“散”、“烛”,听起来都不太吉利。
春节送礼,我们尽量选择一些寓意比较好的礼品,比如苹果,寓意“平平安安”;火龙果,寓意“红红火火”;橙子,寓意“心想事成”;桂圆,寓意“团团圆圆”等。另外,像一些红色的礼品也非常适合春节赠送,比如红色的围巾、红色的袜子、红色的摆件等,不仅看起来喜庆热闹,而且寓意也非常好,新的一年日子越过越红火。
四、不送单数礼
中国人送礼讲究好事成双,所以送礼一般都送双数,很少有人会送单数。一方面,中国人认为好事成双,双数比较吉利;另一方面,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你送我一份礼物,我回赠你一份礼物,这样大家都有面子。如果你送单数礼物,对方在回礼时就比较难办,回一份显得没诚意,回两份又有点吃亏。所以,为了避免尴尬,大家送礼时尽量避开单数。
春节送礼,除了注意礼品的数量是双数以外,我们还要注意礼品的包装,尽量做到精美大方。精美的包装不仅能体现出我们的诚意和用心,而且还能给收礼人带来一份惊喜和愉悦。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礼物,比如手工编织的围巾、手工制作的糕点等,这些小礼物虽然不贵重,但是却能体现出我们的心意和祝福,收礼人收到后也会非常开心。
春节送礼,既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种社交礼仪。礼物的轻重不在于价格的高低,而在于送礼人的心意和祝福。一份合适的礼物,不仅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传递一份温暖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