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
1月14日,比尔·盖茨在阿联酋的阿布扎比CNN学院接受了一次深度专访,分享了他关于AI(人工智能)技术的新预见。
自2022年ChatGPT横空出世后,AI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比尔·盖茨预测,2025年AI技术会实现更大的突破,将加快应用于医疗诊断、新药研发等领域。同时,他特别关注了如何更好地提升发展中国家的AI技术水平,尽可能实现技术在全球的同步发展。
作为科技界和慈善界的领军人物,比尔·盖茨在过去十几年一直站在技术发展的前沿,他关于AI的每一次预测与思考都引人注目。
但现在,这样一位专注于技术和未来的人也开始回忆过去了。
比尔·盖茨经常被问到自己的早年经历:他的性格是如何养成的,他的家庭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他在哈佛大学度过了怎样的时光,以及后来又为何离开哈佛创办微软……
“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人们或许会对我的人生历程,以及我成长中的影响因素感兴趣。”因此,他写了一本关于自己早年经历的回忆录,这也是他的首部个人传记——《源代码》。
不同于以往的商业发展视角,无关对微软成就的宏大叙事,《源代码》回归了比尔·盖茨成长的最初阶段,展示了那个需要靠幽默搞笑获得认同的孩子、那个令父母头疼的“熊孩子”、那个遭遇了好友遽然离世的少年、那个废寝忘食地进行编程尝试的少年,如何成长为如今公众面前的比尔·盖茨。
如果你也对这样一位人物背后的故事感到好奇,不妨看看他自己如何述说。
在《源代码》中,比尔·盖茨将首次公开自己的成长路径。从叛逆少年到重塑计算机行业的科技大佬,我们能看到改变他人生的10个决定性时刻,读到微软创业的灵感来源和隐藏逻辑。
比尔·盖茨何以成为“预测之王”
提起这位常年位居福布斯富豪榜的大佬,不少小伙伴的第一印象是:他是个总能踩准时代鼓点的“预测之神”。比尔·盖茨聚焦于对未来的思考,关注科技、互联网、气候、疾病等领域的发展方向或演变趋势。
他在《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一书中预测,气候灾难将成为下一个危机,是人类必须持续关注的重大议题,未来它的危害程度甚至可能超过新冠等全球性流行病。
在《如何预防下一次大流行》一书中,盖茨认为下一次大流行很可能源于生物恐怖主义,病毒和细菌或被转化为可怕的武器。
早在进入21世纪之前,比尔·盖茨还曾对未来科技发展做出神预言,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对计算机领域,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未来的突破做出了一系列预测,他描绘了“信息高速公路”的蓝图,还预言了一种类似“智能手机”的微型计算机的出现,认为它将彻底重塑人们的生活。
当时,个人计算机逐渐普及,互联网开始崭露头角,微软正感受时代、引领时代。比尔·盖茨前瞻性地看到了网络空间的巨大潜力,拉开了信息时代的帷幕。
而在这本新书《源代码》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比尔·盖茨做出这些精准预言的底层逻辑。
他成长的前20年,也就是20世纪50—70年代的美国,是如何塑造他的个性和梦想的?
他亲历了个人计算机从无到有的过程,这段经历如何影响了他的职业追求?
他的敏锐、好奇、专注与好胜,是如何培养起来,又如何帮助他步步“棋”赢的?
每个人的人生代码都有点儿与众不同
对比尔·盖茨来说,“源代码”或许是帮助他和微软走上正轨的首款BASIC产品的代码。但也有更深层的含义,指的是他人生底色中的“源代码”,是帮助他做出精准预测的“源代码”,也是让盖茨成为盖茨的“源代码”。
回顾比尔·盖茨的早年经历,我们会发现家庭、个人与时代共同影响了他的成长。
10多年前,比尔·盖茨的父亲出版了《盖茨是这样培养的》一书。
书中讲到,比尔·盖茨年幼时,家人觉得他看起来呆呆的、不善交际、行动迟缓。有一天,比尔从半地下室的房间里看着外面发呆,他母亲问他:“你在那里干什么?”
很少回应这类问题的比尔突然回答道:“妈妈,我在思考。难道你们不思考吗?”
《源代码》一书中也提到了盖茨和家人的紧密联系,包括青春期时和父母剑拔弩张的关系,在差点儿被哈佛开除时以及创业初期的艰难阶段,家人对他的信任和帮助。
比尔·盖茨出生于美国西雅图,家人给了他所需要的、恰到好处的支持和压力,培养了他善于思考、喜爱读书、注重观察的习惯。
父亲曾这样评价盖茨:“他不是最聪明的人,也并不总是最富有的人,但他一定是最幸运的人。”
在盖茨叛逆、不服管教的青春期,盖茨的父母也没有听之任之,他们全家一起去看心理医生。在听到心理医生“对孩子放手”的建议后,即使这不符合他们一贯的处事原则,父母也决定让步,给予盖茨更多的自由。在《源代码》一书中,盖茨第一次袒露心声:与其与父母对着干,不如专注在获取踏入社会所需的技能上。
|比尔·盖茨与家人
外祖母和母亲的言传身教也为盖茨的成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当然,比尔·盖茨个人的天赋与努力也不容忽视。即使他在编程方面已足够有天赋,但还是要承认,在计算机起步不久的年代,研究编程必须有十分的专注甚至偏执。就算在徒步探险的路上,他脑海中想的还是如何以最短小精悍、最省内存的方式编出一段代码——正是这段代码后来成为了微软首款产品的核心。
而当时的美国,正处在潜力无限、急剧变动的阶段。这一时期有很多关键词:太空竞赛、技术乐观主义、战后重建、家乡西雅图的繁荣发展、个人计算机革命的曙光时期、半导体芯片的诞生等等。乐观积极的时代情绪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盖茨。
|1962年美国西雅图世界博览会 儿童在参观太空人展示
在见证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更新迭代后,比尔·盖茨觉得,他说不定也能成为那个创造奇迹、改变世界的人,做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一本书刷新你对比尔·盖茨的印象,带来多重收获
这本比尔·盖茨亲笔撰写的回忆录《源代码》将刷新你对他的印象,了解到他在真正取得伟大成就之前,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当比尔·盖茨回顾起自己从童年到大学的时光,他坦言自己并非一帆风顺的天之骄子。
在他小学到中学的很长一个阶段,他都感觉自己与周遭格格不入,处于人生定位的迷茫期。盖茨很早就进入了叛逆的青春期,不服管教,不爱说话。中学时,帮助他找到方向、无话不谈的好友遇难离世,令他无比悲痛。在哈佛大学,因为一门心思想快点儿、更快点儿地编写代码,因为实验室的计算机使用问题,他又差点被哈佛开除……
可以说,这些经历都直接或间接地塑造了盖茨,让他从跌撞成长到应对自如。
《源代码》或许不能直接解决你的现实困境,但盖茨对自我的察觉与反思、盖茨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他在创业伊始的诸多大胆尝试,都在书中得到了最本真的呈现,想必也能为你带来启发。
如果你是微软的粉丝或科技行业从业者,这本书将首次、完整地讲述微软的初始故事,让你从“零”开始读懂微软的创立背景与契机。
如果你是商业领袖或创业者,盖茨的创业历程、成功经验及途中的自省反思,会给你带来一些宝贵的商业智慧。
如果你是一位正在思虑如何培养孩子、规划未来的家长,从本书中,你可以找到一条可复制的教育路径,提升养育智慧,看看盖茨的父母是如何引导孩子个性发展、习惯养成的,孩子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学习的动力和方法。
如果你是一个正感到迷茫、内心空洞的年轻人,你会发现即使是盖茨,也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空虚与不安。他一步步摸索,找到人生的定位与方向的经历,能激励你重整旗鼓、勇敢追梦。
无论身处人生的何种阶段,扮演何种身份,我们应该坚信:“正确答案始终存在,只需要去找到它”。
/// END ///
开白名单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